齐鲁理工学院:十年援建路 浓浓青海情
2024-04-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张庚灵
今年是齐鲁理工学院对口援建青海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的第十年。十年的倾心援建将齐鲁理工学院与青海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紧紧连在一起,来自齐鲁理工学院的援助力量春风化雨般浸润着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的每一寸土地。
勇担社会责任
助力青海职业教育发展
雷厉风行,只争朝夕。2014年,齐鲁理工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主动担当社会责任,与青海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对口援建协议。接到援建任务后,校长常翠鸣立即带队前往受援校进行调研,双方就对口支援事宜,反复认真商讨,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援建目标和任务,各项援建计划迅速实施。
10年间,常翠鸣先后3次带队赴该校调研、部署、推动援建工作,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多层面、全方位推动该校科学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近600万元用于援建工作,从转变教育理念、改善办学条件、支教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该校建设与发展,进而带动黄南州藏区职业教育发展。一批又一批高素质职校毕业生,走向青藏高原,用知识和技能推动青海省建设发展。
整合优势资源
确保对口援建实效
助力改善教学和办公条件。齐鲁理工学院投入大量资源,先后援建了护理和医学基础两个实验实训中心,共9个实验实训室,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重新规划图书馆布局,丰富馆藏资源,每年订阅60余种期刊,赠送解剖教学挂图70余幅,购置74组书架,购置各类图书5万余册,为学校师生的学术研究和知识更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学校购置两辆交通用车,有效改善了教职工的出行条件。
助力优化教育理念、办学定位和培养方案。积极与黄南州职校沟通交流,帮助其确立特色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目标,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将唐卡、藏医、藏药、护理和汽修等专业作为特色优势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使学校专业特色更加鲜明。同时,协助其修订教学计划,促进专业建设全面发展,确立了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
助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从2014年10月起,连续选派优秀教师支教,承担了22门课程,累计超过6000课时的授课任务。此外,齐鲁理工学院另投入12万元在黄南州为支教教师配租住房,配备各种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为支教老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及生活条件。支教老师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知识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提升了黄南州职校的教学质量,为当地教师树立了榜样。同时,他们积极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提出宝贵建议,得到了黄南州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被黄南州教育局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深化双方友谊和感情。2016年6月,支教老师积极帮助黄南州职校成立了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分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100名学生新队员加入团队成为志愿者。同年,在支教教师的帮助下,黄南州职校顺利开办护士资格证培训工作,提高了学生的持证率和升学率。此外,支教老师们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困难生病学生捐款,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和温暖,深化了双方的友谊和感情。
无私奉献
精准援建硕果累累
十年援建路,齐鲁理工学院用真情与行动书写了教育帮扶的新篇章,得到了教育部、黄南州政府的高度评价,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宣传报道。
学校被中共黄南州委、黄南州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职教帮扶先进学校称号。这不仅是荣誉层面的肯定,更是对其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
在全国援建工作会议上,齐鲁理工学院作为代表对口援建的高校,曾先后3次上台作典型发言,分享其在教育帮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其他高校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齐鲁理工学院的援建工作成效显著,为当地教育教学带去了新理念、新技术,推动了受援学校的发展,提升了受援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了民族团结,巩固了民族感情。
2016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整合优势资源,聚力精准扶贫”为题,报道了齐鲁理工学院对口援建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效。
不忘初心
真情帮扶不停歇
为了进一步精准施策,深化下一阶段的援建工作,齐鲁理工学院又一支援建工作组带着援建物资,踏上了前往青海的征程。他们与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共同探讨智慧校园建设、实验中心完善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未来援建规划。
十年对口援建,凝聚了深厚的情谊与长远的期望。展望未来,齐鲁理工学院将始终坚守初心,让真情帮扶的火焰永远燃烧,为受援学校带去光明与温暖,展现新时代高校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今年是齐鲁理工学院对口援建青海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的第十年。十年的倾心援建将齐鲁理工学院与青海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紧紧连在一起,来自齐鲁理工学院的援助力量春风化雨般浸润着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的每一寸土地。
勇担社会责任
助力青海职业教育发展
雷厉风行,只争朝夕。2014年,齐鲁理工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主动担当社会责任,与青海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签订了对口援建协议。接到援建任务后,校长常翠鸣立即带队前往受援校进行调研,双方就对口支援事宜,反复认真商讨,达成了共识,明确了援建目标和任务,各项援建计划迅速实施。
10年间,常翠鸣先后3次带队赴该校调研、部署、推动援建工作,克服高原缺氧等困难,整合校内优质资源,多层面、全方位推动该校科学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近600万元用于援建工作,从转变教育理念、改善办学条件、支教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该校建设与发展,进而带动黄南州藏区职业教育发展。一批又一批高素质职校毕业生,走向青藏高原,用知识和技能推动青海省建设发展。
整合优势资源
确保对口援建实效
助力改善教学和办公条件。齐鲁理工学院投入大量资源,先后援建了护理和医学基础两个实验实训中心,共9个实验实训室,配备了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重新规划图书馆布局,丰富馆藏资源,每年订阅60余种期刊,赠送解剖教学挂图70余幅,购置74组书架,购置各类图书5万余册,为学校师生的学术研究和知识更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学校购置两辆交通用车,有效改善了教职工的出行条件。
助力优化教育理念、办学定位和培养方案。积极与黄南州职校沟通交流,帮助其确立特色发展理念,明确发展目标,制订专业发展规划。将唐卡、藏医、藏药、护理和汽修等专业作为特色优势专业进行重点建设,使学校专业特色更加鲜明。同时,协助其修订教学计划,促进专业建设全面发展,确立了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
助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从2014年10月起,连续选派优秀教师支教,承担了22门课程,累计超过6000课时的授课任务。此外,齐鲁理工学院另投入12万元在黄南州为支教教师配租住房,配备各种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为支教老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及生活条件。支教老师以饱满的热情、丰富的知识和新颖的教学方法,提升了黄南州职校的教学质量,为当地教师树立了榜样。同时,他们积极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提出宝贵建议,得到了黄南州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评价,被黄南州教育局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深化双方友谊和感情。2016年6月,支教老师积极帮助黄南州职校成立了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分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100名学生新队员加入团队成为志愿者。同年,在支教教师的帮助下,黄南州职校顺利开办护士资格证培训工作,提高了学生的持证率和升学率。此外,支教老师们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困难生病学生捐款,用实际行动传递爱心和温暖,深化了双方的友谊和感情。
无私奉献
精准援建硕果累累
十年援建路,齐鲁理工学院用真情与行动书写了教育帮扶的新篇章,得到了教育部、黄南州政府的高度评价,以及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的宣传报道。
学校被中共黄南州委、黄南州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职教帮扶先进学校称号。这不仅是荣誉层面的肯定,更是对其无私奉献精神的最好诠释。
在全国援建工作会议上,齐鲁理工学院作为代表对口援建的高校,曾先后3次上台作典型发言,分享其在教育帮扶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其他高校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齐鲁理工学院的援建工作成效显著,为当地教育教学带去了新理念、新技术,推动了受援学校的发展,提升了受援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了民族团结,巩固了民族感情。
2016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整合优势资源,聚力精准扶贫”为题,报道了齐鲁理工学院对口援建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效。
不忘初心
真情帮扶不停歇
为了进一步精准施策,深化下一阶段的援建工作,齐鲁理工学院又一支援建工作组带着援建物资,踏上了前往青海的征程。他们与黄南州职业技术学校的领导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流,共同探讨智慧校园建设、实验中心完善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未来援建规划。
十年对口援建,凝聚了深厚的情谊与长远的期望。展望未来,齐鲁理工学院将始终坚守初心,让真情帮扶的火焰永远燃烧,为受援学校带去光明与温暖,展现新时代高校的社会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