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年终抓考核
2024-01-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丛中杰
为了检验干部全年工作成效、推动任务落实落地,各地正有序开展年终考核。但现实中,一些地方把考核“停在了年终”,“一锤定音”“一考了之”现象比较突出。凡此种种,只会让年终考核陷入“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误区,甚至可能滋生形式主义问题。因此,要想抓好年终考核,就不妨跳出这个“年终怪圈”,确保考出干部的真实水平,核出工作的实际成效。
考核内容要均衡,切莫“只考核年终工作”。年终考核的时间节点虽落在年终,但“考题”却横跨全年。因此,年终考核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而要常态化、全方位掌握干部真实表现。要拉长考核“时间线”,把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等情况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既看“一时”又看“一贯”,既考“显功”也考“潜功”,防止考核片面狭隘、失真失实。要拓宽考核“覆盖面”,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实地看、座谈问、相互评、群众议等方式,多侧面收集信息,同时与巡视巡查、审计、信访、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结果相互印证,避免考核偏听偏信、顾此失彼。
时间安排要合理,切莫“等到年终才考核”。部分地方年终考核相对滞后,年底短期考核、扎堆考核、重复考核现象比较普遍,干部往往疲于应付。临近年底,时间紧、任务重,对此,要提前制订考核计划,适时公布考核方案,让干部对任务完成期限、考核评价标准等充分了解,确保能够早作准备,有效杜绝考前“临阵磨枪”“过关应付”的不良现象。要合理安排考核时间,在不额外增加干部负担的基础上,把全年考核任务分解到日常,把“年终算总账”变为“平时算细账”,通过过程管理有效提升年终考核的“含金量”。
结果运用要充分,莫把“完成考核当终点”。“考”是基础,“用”是关键。年终考核不是“为考而考”,不能把成绩“束之高阁”、给工作“画上句号”。相反,要做好“后半篇文章”,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评先树优、选拔任用、职级晋升等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氛围,确保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导向。要参照考核结果,全面、辩证、客观地查找干部的能力短板、工作弱项、作风积弊,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症结原因,事后及时开展跟踪培养、监督预警,有针对性地引导干部知不足、找差距、促整改,为更好推动明年工作指明方向、赋能添彩。
为了检验干部全年工作成效、推动任务落实落地,各地正有序开展年终考核。但现实中,一些地方把考核“停在了年终”,“一锤定音”“一考了之”现象比较突出。凡此种种,只会让年终考核陷入“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误区,甚至可能滋生形式主义问题。因此,要想抓好年终考核,就不妨跳出这个“年终怪圈”,确保考出干部的真实水平,核出工作的实际成效。
考核内容要均衡,切莫“只考核年终工作”。年终考核的时间节点虽落在年终,但“考题”却横跨全年。因此,年终考核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而要常态化、全方位掌握干部真实表现。要拉长考核“时间线”,把年终考核与平时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等情况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既看“一时”又看“一贯”,既考“显功”也考“潜功”,防止考核片面狭隘、失真失实。要拓宽考核“覆盖面”,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实地看、座谈问、相互评、群众议等方式,多侧面收集信息,同时与巡视巡查、审计、信访、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结果相互印证,避免考核偏听偏信、顾此失彼。
时间安排要合理,切莫“等到年终才考核”。部分地方年终考核相对滞后,年底短期考核、扎堆考核、重复考核现象比较普遍,干部往往疲于应付。临近年底,时间紧、任务重,对此,要提前制订考核计划,适时公布考核方案,让干部对任务完成期限、考核评价标准等充分了解,确保能够早作准备,有效杜绝考前“临阵磨枪”“过关应付”的不良现象。要合理安排考核时间,在不额外增加干部负担的基础上,把全年考核任务分解到日常,把“年终算总账”变为“平时算细账”,通过过程管理有效提升年终考核的“含金量”。
结果运用要充分,莫把“完成考核当终点”。“考”是基础,“用”是关键。年终考核不是“为考而考”,不能把成绩“束之高阁”、给工作“画上句号”。相反,要做好“后半篇文章”,将考核结果与干部评先树优、选拔任用、职级晋升等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氛围,确保考出压力、考出动力、考出导向。要参照考核结果,全面、辩证、客观地查找干部的能力短板、工作弱项、作风积弊,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症结原因,事后及时开展跟踪培养、监督预警,有针对性地引导干部知不足、找差距、促整改,为更好推动明年工作指明方向、赋能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