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定陶区
开好三剂药方,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2023-11-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朱中华
今年以来,菏泽市定陶区聚焦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以“三剂药”为有效抓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干部队伍肌体健康指数,调动和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开好“气血双补药”
涵养廉洁文化
坚持把解决好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根本举措,着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涵养廉洁自律、干净干事的时代新风。一方面,正向引导养正气。印发《关于在全区开展“建设廉洁文化,做实廉洁教育”专项行动的通知》,扎实推进清廉“五进”建设,创作《公鸡过寿》《清风送暖》等廉韵戏曲小品,开通“清风定陶 廉洁同行”公交专线,举办“廉润定陶·你我同行”廉洁文化展演,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全区“倡廉践廉”清风正气日益浓厚。另一方面,反面警示排邪气。把纪律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选取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拍摄制作警示教育片,组织召开全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大会,压实区直部门和乡镇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依托“陶都讲堂”特色宣讲品牌,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和廉政教育馆,积极打造“清风课堂”,常态化开展廉政宣讲警示教育。今年以来,先后组织1817名党员干部到区廉政馆受教42场次,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宣讲廉政教育课67场次,累计培训党员干部3570人次,增强党员干部敬畏意识、免疫能力和纪律自觉。
开好“靶向施治药”
精准监督整治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发力,按照智慧监督全面覆盖、专项整治步步深入、精准问责着力治本的工作思路,从细从常抓监督、从严从实抓整治、从深从紧抓问责,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长效化。一是智慧监督“全面筛查”。运用数据赋能,在全市率先上线“码”上监督平台,目前平台点击量12万次,接听投诉电话400多次,回应群众问题317个,受理群众举报36件次,群众监督更加高效便捷。搭建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备案“陶智检”智慧监督系统,今年以来执法部门报批了244条执法检查事项,有效防范不正当执法检查发生。创新“码上巡”数字监督方式,促使巡察举报更加便利、保密、快捷。二是专项整治“对症下药”。聚焦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点推进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婚丧事宜报告和明察暗访工作,紧盯违规公款旅游,纠治不担当、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4方面开展专项整治,以小切口对症下药,促进重点问题“药到病除”。今年以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5起23人。三是精准问责“靶向诊疗”。认真思考干部不担当、不作为背后的失职失责问题,研究区分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直接责任与领导责任,对这些干部一律实行尽职免责、失责追责、精准问责,树立了失职必追责的责任导向。今年以来,党内问责党员干部5起7人。
开好“固本培元药”
做到长效长久
在提高案件查办质量同时,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推动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融合,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一是善用“固本药”,推动建章立制。以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为抓手,放大监督功效,推动监督对象整改治理、建章立制,不断提升标本兼治效果。今年以来,制发纪检监察建议23件,目前已经整改10份,解决问题14个,督促制定(修订)规章制度33个。二是用好“培元药”,打击诬告陷害。党员干部的“元气”是干事创业的骨气,容不得半点损伤,纪委监委将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和开展干部澄清正名贯穿监督执纪和审查调查全过程,对诬告陷害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旗帜鲜明为“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坏事”的干部撑腰鼓劲。今年以来,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10件10人。三是敢开“壮胆药”,激励担当作为。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把握“四种形态”运用效果,合理设定容错纠错情形,为担当者担当,保护勇于创新、敢闯敢试的干部。今年以来,实施容错纠错2件2人,充分调动和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将政治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激情,推动解放思想、破解难题、狠抓落实。
今年以来,菏泽市定陶区聚焦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以“三剂药”为有效抓手,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干部队伍肌体健康指数,调动和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力量。
开好“气血双补药”
涵养廉洁文化
坚持把解决好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根本举措,着力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涵养廉洁自律、干净干事的时代新风。一方面,正向引导养正气。印发《关于在全区开展“建设廉洁文化,做实廉洁教育”专项行动的通知》,扎实推进清廉“五进”建设,创作《公鸡过寿》《清风送暖》等廉韵戏曲小品,开通“清风定陶 廉洁同行”公交专线,举办“廉润定陶·你我同行”廉洁文化展演,倡树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全区“倡廉践廉”清风正气日益浓厚。另一方面,反面警示排邪气。把纪律教育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选取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例拍摄制作警示教育片,组织召开全区党风廉政警示教育大会,压实区直部门和乡镇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依托“陶都讲堂”特色宣讲品牌,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和廉政教育馆,积极打造“清风课堂”,常态化开展廉政宣讲警示教育。今年以来,先后组织1817名党员干部到区廉政馆受教42场次,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宣讲廉政教育课67场次,累计培训党员干部3570人次,增强党员干部敬畏意识、免疫能力和纪律自觉。
开好“靶向施治药”
精准监督整治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发力,按照智慧监督全面覆盖、专项整治步步深入、精准问责着力治本的工作思路,从细从常抓监督、从严从实抓整治、从深从紧抓问责,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长效化。一是智慧监督“全面筛查”。运用数据赋能,在全市率先上线“码”上监督平台,目前平台点击量12万次,接听投诉电话400多次,回应群众问题317个,受理群众举报36件次,群众监督更加高效便捷。搭建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备案“陶智检”智慧监督系统,今年以来执法部门报批了244条执法检查事项,有效防范不正当执法检查发生。创新“码上巡”数字监督方式,促使巡察举报更加便利、保密、快捷。二是专项整治“对症下药”。聚焦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重点推进党员干部及公职人员婚丧事宜报告和明察暗访工作,紧盯违规公款旅游,纠治不担当、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4方面开展专项整治,以小切口对症下药,促进重点问题“药到病除”。今年以来,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5起23人。三是精准问责“靶向诊疗”。认真思考干部不担当、不作为背后的失职失责问题,研究区分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直接责任与领导责任,对这些干部一律实行尽职免责、失责追责、精准问责,树立了失职必追责的责任导向。今年以来,党内问责党员干部5起7人。
开好“固本培元药”
做到长效长久
在提高案件查办质量同时,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推动办案、整改、治理贯通融合,努力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一是善用“固本药”,推动建章立制。以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为抓手,放大监督功效,推动监督对象整改治理、建章立制,不断提升标本兼治效果。今年以来,制发纪检监察建议23件,目前已经整改10份,解决问题14个,督促制定(修订)规章制度33个。二是用好“培元药”,打击诬告陷害。党员干部的“元气”是干事创业的骨气,容不得半点损伤,纪委监委将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和开展干部澄清正名贯穿监督执纪和审查调查全过程,对诬告陷害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旗帜鲜明为“愿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坏事”的干部撑腰鼓劲。今年以来,失实检举控告澄清正名10件10人。三是敢开“壮胆药”,激励担当作为。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把握“四种形态”运用效果,合理设定容错纠错情形,为担当者担当,保护勇于创新、敢闯敢试的干部。今年以来,实施容错纠错2件2人,充分调动和保护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将政治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激情,推动解放思想、破解难题、狠抓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