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保护与公益间求平衡

2023-11-13 作者: 卢昱 来源: 大众日报
  □ 卢昱

  近日,一则国家图书馆古籍复印费的帖子备受网友关注。一位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向国家图书馆申请古籍复制。根据要求,该学生按一页8元的价格缴纳了两笔资料复制费,共计899元。
  有网友感叹,如此高昂的古籍资料复制费,成为不少学子学术研究道路上的“拦路虎”。也有网友质疑:图书馆本身是公益性质的,如此收费标准是否合理?
  在公共图书馆复制古籍是否应该收费,这个问题值得商榷。根据我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其中,公共图书馆应当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查询、借阅的服务。而大部分古籍收藏单位不具备面向公众开放的功能,所藏古籍只能锁在库里。加上古籍每借阅一次就产生一次损害,一些古籍收藏单位不愿借阅。
  所以,目前国内很多图书馆对古籍复制要限制用途、收取费用,按照古籍稀缺度、年代远近等制定收费标准。这种收费的合理性在于,古籍复制过程中会有人工成本付出以及设备损耗,再就是通过收费可以抬高“门槛”,减少部分读者对古籍的翻阅量,从而保护古籍。
  可同一古籍不管是谁复制,需求人支付能力如何,也不论复制数量,都采取单一收费模式,这对部分想看到和研究古籍的人来说有些生硬。公共图书馆对复制古籍进行收费必须拿捏得当,在公益性和保护古籍之间力求平衡。
  此次关于收费标准的争议与审视,从侧面印证了当下民众对古籍保护与开放的关切。书籍,只有被翻阅,才彰显存在的价值。而古籍所蕴含的内容,意味着时间上的“一眼千年”,要解决古籍复制收费的问题,还需多方努力。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古籍阅览室”不应成为古董店,应尽快把古籍文献电子化才有意义。
  多年来,不同层次的图书馆,已致力于古籍的数字化,摸清家底,积极修复,建设古籍数据库。还有多地图书馆尝试让古籍从“平面”到“立体”再到“鲜活”,吸引更广泛的读者。在社会上,各种古籍数据库纷纷涌现,有公益机构做的、商业机构做的、私人做的、文化单位做的、教育单位做的、出版单位做的,不一而足。
  这些古籍数据库在方便读者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乱象,比如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缺乏统筹规划、标准不统一。尤其在标准化上,如在分辨率和色彩还原度等方面尚未统一,数据库大平台的搭建上也有待成熟,这都需要上下协作、通盘考虑。另外,近年来,多家出版机构也印刷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古籍影印本,这些影印本在版本存续和传承方面有着独特价值,不过重复出版、高价出版现象依旧存在。
  当然,推进对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影印出版的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图书馆在制定政策时,是否可以灵活一些。比如可以根据古籍申请人的使用目的、复制数量等制定基准收费价,并依照公益性使用优先,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相比有项目经费支持的研究机构,可对没有任何经费支持的在校研究生给予优惠,也可依照复制数量进行累进递减收费。
  □ 卢昱

  近日,一则国家图书馆古籍复印费的帖子备受网友关注。一位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向国家图书馆申请古籍复制。根据要求,该学生按一页8元的价格缴纳了两笔资料复制费,共计899元。
  有网友感叹,如此高昂的古籍资料复制费,成为不少学子学术研究道路上的“拦路虎”。也有网友质疑:图书馆本身是公益性质的,如此收费标准是否合理?
  在公共图书馆复制古籍是否应该收费,这个问题值得商榷。根据我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公共图书馆应当按照平等、开放、共享的要求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其中,公共图书馆应当免费向社会公众提供文献信息查询、借阅的服务。而大部分古籍收藏单位不具备面向公众开放的功能,所藏古籍只能锁在库里。加上古籍每借阅一次就产生一次损害,一些古籍收藏单位不愿借阅。
  所以,目前国内很多图书馆对古籍复制要限制用途、收取费用,按照古籍稀缺度、年代远近等制定收费标准。这种收费的合理性在于,古籍复制过程中会有人工成本付出以及设备损耗,再就是通过收费可以抬高“门槛”,减少部分读者对古籍的翻阅量,从而保护古籍。
  可同一古籍不管是谁复制,需求人支付能力如何,也不论复制数量,都采取单一收费模式,这对部分想看到和研究古籍的人来说有些生硬。公共图书馆对复制古籍进行收费必须拿捏得当,在公益性和保护古籍之间力求平衡。
  此次关于收费标准的争议与审视,从侧面印证了当下民众对古籍保护与开放的关切。书籍,只有被翻阅,才彰显存在的价值。而古籍所蕴含的内容,意味着时间上的“一眼千年”,要解决古籍复制收费的问题,还需多方努力。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古籍阅览室”不应成为古董店,应尽快把古籍文献电子化才有意义。
  多年来,不同层次的图书馆,已致力于古籍的数字化,摸清家底,积极修复,建设古籍数据库。还有多地图书馆尝试让古籍从“平面”到“立体”再到“鲜活”,吸引更广泛的读者。在社会上,各种古籍数据库纷纷涌现,有公益机构做的、商业机构做的、私人做的、文化单位做的、教育单位做的、出版单位做的,不一而足。
  这些古籍数据库在方便读者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乱象,比如条块分割、力量分散、缺乏统筹规划、标准不统一。尤其在标准化上,如在分辨率和色彩还原度等方面尚未统一,数据库大平台的搭建上也有待成熟,这都需要上下协作、通盘考虑。另外,近年来,多家出版机构也印刷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古籍影印本,这些影印本在版本存续和传承方面有着独特价值,不过重复出版、高价出版现象依旧存在。
  当然,推进对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影印出版的工程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图书馆在制定政策时,是否可以灵活一些。比如可以根据古籍申请人的使用目的、复制数量等制定基准收费价,并依照公益性使用优先,对收费标准进行调整。相比有项目经费支持的研究机构,可对没有任何经费支持的在校研究生给予优惠,也可依照复制数量进行累进递减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