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后窗

给“瘦”字把脉

2023-08-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吴永亮
  某日经过一座体育馆,只见馆外墙上张挂着巨幅广告:享“瘦”一夏。
  看后,禁不住一笑。“享受一下”,被谐音梗诱惑华丽转身为“享‘瘦’一夏”,实在是高。
  人们看疒字头的字,眉毛会拧成一个疙瘩。但是“瘦”字例外。
  要给“瘦”字把脉,得先给“瘦”字里头“叟”来个透视。
  叟,原写作叜。叟的甲骨文好似一只手举着火把在洞穴里搜寻东西,其实“叟”是“搜索”中“搜”的本字。后假借为“傁”指代老人,如童叟无欺。久借不归,古人无奈之下在“叟”字左边加了一个形符“手”,分化为“叟”“搜”二字。后来“叟”昌盛而“叜”废弃,明白这点,在阅读古书时遇到“叜”字或从“叜”的字,就不会再搜翻字典东寻西找了。
  古人最初靠打雷、陨石撞击使草木着火后获得(个别地方靠火山喷发)火种,这火种来之不易,古人自然把火视为神圣之物。后来,燧人氏钻木取火成功,这才由过去被动找火变为主动求火。不管取火途径来自哪种,一旦得到火种,都会交到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手中,请其在洞穴看管。作为长者,责任心超强,再加上年老者觉少,警觉性又高,保护火种不熄重担自然落到他们身上。这就是叟指代老人出处。火种通常存放在洞穴之中,这是最初“叜”(宝盖头)和后来“叟”(臼字头)的由来。洞穴里可避免风吹雨淋,但也有弊端,那就是洞穴里空气越烧越稀薄,人和木材都容易缺氧。还有四季不同,木材着火点高低不等。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经验,详见《周书·月令》:“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这里的季夏指夏末。改火又称改木,后来古代文章和诗词中常用这个词比喻时节变更。如“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
  换季之时,新取的火叫作新火,前一季节的火就叫作旧火。因为寒食节全国禁火寒食,所有的火种都要熄灭,所以到了清明要重新钻木取火。于是“薪火相传”就提到议事日程。
  薪火相传,来自薪尽火传。按《现代汉语词典》说法: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
  搜,常用字,其本义及引申义大家无需查字典都很明白。这里要说一下,搜还通“蒐”。1955年12月22日,原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蒐”作为“搜”的异体字淘汰出局了。没想到,在2013年6月5日,国务院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又把“蒐”给救活了,并限定其用途:用于草名(茜草)和春天打猎。古时,帝王打猎一年四季有不同说法:春蒐、夏苗、秋狝、冬狩。蒐与苗均为草字头,狝和狩同是反犬旁,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太讲究了。蒐,从草从鬼。春天打猎,此时草木繁茂,被捕动物和打猎之人都需要有鬼的机灵,人们还得拨开草丛,小心翼翼地搜寻,所以“搜”与“蒐”相通不是无缘由的。
  瘦,形声字,从疒从叟(表声)。疒,甲骨文从人从爿(床),中间那小点表示出虚汗,会人得重病躺在床上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疒,俗称病字旁、病旁、病字头。疒是“病”的本字。汉字中凡是与“疒”搭上边的,一般都不会让人爽快,自然躲得远远的,但 “瘦”字个别。
  瘦,本义为肌肉不丰满,脂肪少,如骨瘦如柴、消瘦、瘦弱等。由人及物,土地贫瘠可称为瘦田。再引申指窄小,如“你没胖,只是衣服瘦了”。
  瘦,如果与生俱来,那就把瘦坚持到底,特别是有钱难买老来瘦。如果是一夜暴瘦,绝非好事,那得到医院去查个究竟,揪出瘦根。放在全民减肥的当下,把天天燃烧卡路里当作终极目标的减肥一族,瘦能给他们带来丰满的幸福指数。
  盛夏酷暑,人们称之为苦夏,借机“享‘瘦’一夏”,挥洒掉实实在在的汗珠,排排暗藏体能“溲”,对于众人尤其是“丰腴”之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健康行为。
□ 吴永亮
  某日经过一座体育馆,只见馆外墙上张挂着巨幅广告:享“瘦”一夏。
  看后,禁不住一笑。“享受一下”,被谐音梗诱惑华丽转身为“享‘瘦’一夏”,实在是高。
  人们看疒字头的字,眉毛会拧成一个疙瘩。但是“瘦”字例外。
  要给“瘦”字把脉,得先给“瘦”字里头“叟”来个透视。
  叟,原写作叜。叟的甲骨文好似一只手举着火把在洞穴里搜寻东西,其实“叟”是“搜索”中“搜”的本字。后假借为“傁”指代老人,如童叟无欺。久借不归,古人无奈之下在“叟”字左边加了一个形符“手”,分化为“叟”“搜”二字。后来“叟”昌盛而“叜”废弃,明白这点,在阅读古书时遇到“叜”字或从“叜”的字,就不会再搜翻字典东寻西找了。
  古人最初靠打雷、陨石撞击使草木着火后获得(个别地方靠火山喷发)火种,这火种来之不易,古人自然把火视为神圣之物。后来,燧人氏钻木取火成功,这才由过去被动找火变为主动求火。不管取火途径来自哪种,一旦得到火种,都会交到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手中,请其在洞穴看管。作为长者,责任心超强,再加上年老者觉少,警觉性又高,保护火种不熄重担自然落到他们身上。这就是叟指代老人出处。火种通常存放在洞穴之中,这是最初“叜”(宝盖头)和后来“叟”(臼字头)的由来。洞穴里可避免风吹雨淋,但也有弊端,那就是洞穴里空气越烧越稀薄,人和木材都容易缺氧。还有四季不同,木材着火点高低不等。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经验,详见《周书·月令》:“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这里的季夏指夏末。改火又称改木,后来古代文章和诗词中常用这个词比喻时节变更。如“九天初改火,万井属良辰”。
  换季之时,新取的火叫作新火,前一季节的火就叫作旧火。因为寒食节全国禁火寒食,所有的火种都要熄灭,所以到了清明要重新钻木取火。于是“薪火相传”就提到议事日程。
  薪火相传,来自薪尽火传。按《现代汉语词典》说法: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
  搜,常用字,其本义及引申义大家无需查字典都很明白。这里要说一下,搜还通“蒐”。1955年12月22日,原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将“蒐”作为“搜”的异体字淘汰出局了。没想到,在2013年6月5日,国务院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又把“蒐”给救活了,并限定其用途:用于草名(茜草)和春天打猎。古时,帝王打猎一年四季有不同说法:春蒐、夏苗、秋狝、冬狩。蒐与苗均为草字头,狝和狩同是反犬旁,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太讲究了。蒐,从草从鬼。春天打猎,此时草木繁茂,被捕动物和打猎之人都需要有鬼的机灵,人们还得拨开草丛,小心翼翼地搜寻,所以“搜”与“蒐”相通不是无缘由的。
  瘦,形声字,从疒从叟(表声)。疒,甲骨文从人从爿(床),中间那小点表示出虚汗,会人得重病躺在床上之意。隶变后楷书写作疒,俗称病字旁、病旁、病字头。疒是“病”的本字。汉字中凡是与“疒”搭上边的,一般都不会让人爽快,自然躲得远远的,但 “瘦”字个别。
  瘦,本义为肌肉不丰满,脂肪少,如骨瘦如柴、消瘦、瘦弱等。由人及物,土地贫瘠可称为瘦田。再引申指窄小,如“你没胖,只是衣服瘦了”。
  瘦,如果与生俱来,那就把瘦坚持到底,特别是有钱难买老来瘦。如果是一夜暴瘦,绝非好事,那得到医院去查个究竟,揪出瘦根。放在全民减肥的当下,把天天燃烧卡路里当作终极目标的减肥一族,瘦能给他们带来丰满的幸福指数。
  盛夏酷暑,人们称之为苦夏,借机“享‘瘦’一夏”,挥洒掉实实在在的汗珠,排排暗藏体能“溲”,对于众人尤其是“丰腴”之人来说不失为一种健康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