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突破开新局
德州高新区:改革打头阵 发展争第一
2023-06-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张海峰
通讯员 白聪聪 庞祥瑞 报道
本报禹城讯 6月6日,德州高新区管委会对外经济联络中心的相关负责同志到北京考察对接项目,详细介绍禹城区位、交通以及德州高新区产业、人才、政策优势。相关企业对禹城市在医养健康产业的优势非常认可,表示近期将到禹城市进行实质性对接,争取早日达成合作。德州高新区根据前期工作基础,将北京市海淀区作为对接重点,抢抓机遇,20支专业招商队伍对国企央企等逐一“认领”、逐个对接,摸清需求、寻求合作。
“德州高新区‘改革上打头阵、发展上争第一’的工作要求,为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第一时间对照工作要求,逐条梳理任务,列出需求清单,就加快德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形成意见。在德州高新区召开禹城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就支持德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现场办公,找准问题、精准施策、凝聚力量、鼓足干劲,全力推动德州高新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德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禹城市委书记,德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滕海强表示。
招大引强上打头阵、争第一。建设德州高新区驻京科技人才联络处,用好用活禹城市在京商会等载体,全力拓展招商引资“朋友圈”,树牢“人人都是招商员”意识,设立招商服务专员,力促全员全域全力大招商、招大商。结合禹城市三大主导产业,发挥好“中国功能糖城”“中国大豆产业之都”“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品牌作用,实现由招商“加法”向招商“乘法”蝶变。
平台建设上打头阵、争第一。全力推进德州高新区提质扩容,让德州高新区成为产业体系的主战场、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人才培养的大学校、财源建设的聚宝盆。在“一区多园”上,发挥国字号招牌作用,联合天衢新区建设德州高新区创新“飞地”;实施“1+10+7”(德州高新区+10个乡镇产业园+7个专业园区)工程,建强全域平台。扎实推进高企培育,力争每年新增高企30家以上。大力推进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建设京津冀和省会经济圈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企业,力争五年内规上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0%以上。加快5G、数字经济、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新型经济业态,支持企业上云触网、数字赋能。
加速发展上打头阵、争第一。严格落实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聚焦高端装备、医养健康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持续夯实高端产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三大基石,力促高端产业、推动产业倍增。通裕重工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首支9MW风电锻造主轴成功下线,1至4月份产值达15.41亿元,同比增长42.65%;迈特力重机与济南二机床合作,新上重型压力机数字化生产项目,1至4月份产值达3.73亿元,同比增长175.72%。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活力,全力融入“两河战略”,立足大禹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扎实推进农耕文化博览园配套设施建设和站南片区改造工作等。全力促进消费,推出各类特色旅游和惠民文化活动,谋划骇河街便民市场和市中夜市等10个独具特色的夜间经济项目。
干部作风上打头阵、争第一。在德州高新区发展中,立足国字号品牌,对标国家级标准,在招商政策、体制改革、产业机构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主动创新、主动谋划,全力在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中创出路径、打出样板。积分赋能,树牢“赛道赛马”导向,推动干部管理“积分制”与经济运行和推动德州高新区发展挂钩,让德州高新区成为各部门竞相奔腾的赛道。对真抓实干、干出实绩的干部正向赋分;对大而化之、敷衍塞责的干部负向减分,打造“高新区吹哨→责任部门响应→部门反馈办理结果→督导通报”的工作闭环。
“形成时间表、任务图,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建立定期集中通报制度,对相关情况进行督导通报,促使督办事项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以强有力的落实全力推进德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禹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苏兰武说。
通讯员 白聪聪 庞祥瑞 报道
本报禹城讯 6月6日,德州高新区管委会对外经济联络中心的相关负责同志到北京考察对接项目,详细介绍禹城区位、交通以及德州高新区产业、人才、政策优势。相关企业对禹城市在医养健康产业的优势非常认可,表示近期将到禹城市进行实质性对接,争取早日达成合作。德州高新区根据前期工作基础,将北京市海淀区作为对接重点,抢抓机遇,20支专业招商队伍对国企央企等逐一“认领”、逐个对接,摸清需求、寻求合作。
“德州高新区‘改革上打头阵、发展上争第一’的工作要求,为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我们第一时间对照工作要求,逐条梳理任务,列出需求清单,就加快德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形成意见。在德州高新区召开禹城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就支持德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现场办公,找准问题、精准施策、凝聚力量、鼓足干劲,全力推动德州高新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德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禹城市委书记,德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滕海强表示。
招大引强上打头阵、争第一。建设德州高新区驻京科技人才联络处,用好用活禹城市在京商会等载体,全力拓展招商引资“朋友圈”,树牢“人人都是招商员”意识,设立招商服务专员,力促全员全域全力大招商、招大商。结合禹城市三大主导产业,发挥好“中国功能糖城”“中国大豆产业之都”“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品牌作用,实现由招商“加法”向招商“乘法”蝶变。
平台建设上打头阵、争第一。全力推进德州高新区提质扩容,让德州高新区成为产业体系的主战场、高质量发展的发动机、人才培养的大学校、财源建设的聚宝盆。在“一区多园”上,发挥国字号招牌作用,联合天衢新区建设德州高新区创新“飞地”;实施“1+10+7”(德州高新区+10个乡镇产业园+7个专业园区)工程,建强全域平台。扎实推进高企培育,力争每年新增高企30家以上。大力推进孵化器和加速器建设,建设京津冀和省会经济圈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围绕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企业,力争五年内规上企业数量年均增长20%以上。加快5G、数字经济、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新型经济业态,支持企业上云触网、数字赋能。
加速发展上打头阵、争第一。严格落实德州市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聚焦高端装备、医养健康和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持续夯实高端产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三大基石,力促高端产业、推动产业倍增。通裕重工自主研发制造的全球首支9MW风电锻造主轴成功下线,1至4月份产值达15.41亿元,同比增长42.65%;迈特力重机与济南二机床合作,新上重型压力机数字化生产项目,1至4月份产值达3.73亿元,同比增长175.72%。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活力,全力融入“两河战略”,立足大禹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扎实推进农耕文化博览园配套设施建设和站南片区改造工作等。全力促进消费,推出各类特色旅游和惠民文化活动,谋划骇河街便民市场和市中夜市等10个独具特色的夜间经济项目。
干部作风上打头阵、争第一。在德州高新区发展中,立足国字号品牌,对标国家级标准,在招商政策、体制改革、产业机构和科技创新等方面主动创新、主动谋划,全力在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中创出路径、打出样板。积分赋能,树牢“赛道赛马”导向,推动干部管理“积分制”与经济运行和推动德州高新区发展挂钩,让德州高新区成为各部门竞相奔腾的赛道。对真抓实干、干出实绩的干部正向赋分;对大而化之、敷衍塞责的干部负向减分,打造“高新区吹哨→责任部门响应→部门反馈办理结果→督导通报”的工作闭环。
“形成时间表、任务图,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建立定期集中通报制度,对相关情况进行督导通报,促使督办事项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以强有力的落实全力推进德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禹城市委副书记、市长苏兰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