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市中区: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2023-05-11 作者: 王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原 本报通讯员 董国华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随着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教育独立成课,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济南市市中区各校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基础,以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作用,架构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育人渠道,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农场里播撒“绿色希望”
  为让孩子们有机会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惊蛰后,济南育秀中学为孩子们开辟出一片体验劳动生活的小小种植园,组织孩子们拿起铁锹、锄头,翻地、施肥、播种,一片小小的“种植乐园”带给孩子们新一年的收获和希望。
  而校园里的欢乐小菜园是济南育秀中学小学部的秘密基地,孩子们在这里解密植物生长的密码,和小伙伴们一起了解中草药的功效,春华秋实,欢声笑语传遍了小菜园的每一个角落。
  济南市经八路小学的田园课程,是从学生们认识种子开始,全程参与播种、培土、养护,认真观察作物的生长过程,这远比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要生动得多。
  小小花园也需要巧手打理。在白马山幼儿园,老师组织小朋友们拿起花洒和小铁锹,到小花园为花儿浇水、施肥、松土。活动中,孩子们满腔热情、干得有模有样,这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服务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还培养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课后服务选修课里“大丰收”
  多彩社团推动劳动教育落地。泉海学校小学部架构起多样性的课后服务德育课程,“布艺社团”“烘焙社团”“少儿茶艺社团”“木工社团”……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习得真功夫,在每一次动手实践中收获好成长。同时,语文、美术、劳动、科学、体育等学科融合推进主题式教学活动。该校以“风筝节”为主题,开展了特色的风筝节课程。
  鲁班小工坊,实践大学堂。桌脚不平怎么办?凳子松动怎么办?没关系,我来干!原山小学的学生化身“小鲁班”,在鲁班工坊内动手维修桌椅板凳。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掌握了生活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还了解了“杠杆原理”,乐趣多多,收获多多。
  课后服务时间,文景小学教师带领学生们开展“巧手制糕点,烘焙欢乐多”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以及劳动技术课堂中的卫生习惯。从走进传统文化、了解月饼,到亲手制作、成果分享,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劳动的快乐。
校外劳动基地里变身“劳动小达人”
  舜耕小学的小学生们变身“劳动小达人”走进阳光大姐家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以“学劳模精神、强劳动实践”为主题的思政研学活动。聆听省劳模卓长立的奋斗历程,学习擦玻璃、扫地、照顾小宝宝……在劳动中体会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在喜迎百年校庆“百项实践课程”系列活动中,南上山街小学开展“劳动美”年级德育课程,少先队员们走进章丘区乡村振兴基地,通过开展“合力种下常青树”“参观现代化养殖基地”“色彩画入年轮”“呀!土豆”等实践活动,让科技创新、劳动创造幸福的种子在队员心田悄然萌芽,激励队员们争做具备优秀劳动品质的时代新人。
  白马山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全体同学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变身小厨师大秀厨艺。他们亲手采摘食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合理分工:有的同学去捡柴火,有的同学刷锅,有的同学洗菜、切菜,有的同学掌勺炒菜……每个组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做出了芹菜炒肉、西红柿炒鸡蛋、凉拌苦菊。菜一上桌,就被哄抢一空,自己做的菜吃着就是不一样,那里面是满满的幸福感。
研学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爱都小学的孩子们走进玫瑰之乡平阴,开启了一段花儿与少年的旅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赏百花,学习鲜花饼的制作。称重、擀皮、揉捏,原来鲜花也能做成食物。当亲手制作的鲜花饼新鲜出炉,闻着食物的香气,孩子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一人一篓采茶忙,一茶一叶一抹香,正是采茶好时节,背起小竹篓,变身小茶农。研学正当时,让课堂行走在路上,感受茶文化。杨庄小学的学生们走进茶园,在劳动中不断学习,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泉景中学小学部五年级级部组织开展了“农耕妙旅·记住幸福的田味”农耕研学活动,通过“农事+体验”“观摩+研学”等环节,以农田为课堂,引导同学们感悟“盘中餐,皆辛苦”,在身体力行中体会耕耘与收获,提高劳动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
  □ 本报记者 王原 本报通讯员 董国华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随着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劳动教育独立成课,升级为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济南市市中区各校以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为基础,以全环境育人实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作用,架构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育人渠道,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农场里播撒“绿色希望”
  为让孩子们有机会走出课堂,走进自然,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惊蛰后,济南育秀中学为孩子们开辟出一片体验劳动生活的小小种植园,组织孩子们拿起铁锹、锄头,翻地、施肥、播种,一片小小的“种植乐园”带给孩子们新一年的收获和希望。
  而校园里的欢乐小菜园是济南育秀中学小学部的秘密基地,孩子们在这里解密植物生长的密码,和小伙伴们一起了解中草药的功效,春华秋实,欢声笑语传遍了小菜园的每一个角落。
  济南市经八路小学的田园课程,是从学生们认识种子开始,全程参与播种、培土、养护,认真观察作物的生长过程,这远比课本上学到的知识要生动得多。
  小小花园也需要巧手打理。在白马山幼儿园,老师组织小朋友们拿起花洒和小铁锹,到小花园为花儿浇水、施肥、松土。活动中,孩子们满腔热情、干得有模有样,这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服务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还培养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课后服务选修课里“大丰收”
  多彩社团推动劳动教育落地。泉海学校小学部架构起多样性的课后服务德育课程,“布艺社团”“烘焙社团”“少儿茶艺社团”“木工社团”……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习得真功夫,在每一次动手实践中收获好成长。同时,语文、美术、劳动、科学、体育等学科融合推进主题式教学活动。该校以“风筝节”为主题,开展了特色的风筝节课程。
  鲁班小工坊,实践大学堂。桌脚不平怎么办?凳子松动怎么办?没关系,我来干!原山小学的学生化身“小鲁班”,在鲁班工坊内动手维修桌椅板凳。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掌握了生活技能,提高了动手能力,还了解了“杠杆原理”,乐趣多多,收获多多。
  课后服务时间,文景小学教师带领学生们开展“巧手制糕点,烘焙欢乐多”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以及劳动技术课堂中的卫生习惯。从走进传统文化、了解月饼,到亲手制作、成果分享,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验劳动的快乐。
校外劳动基地里变身“劳动小达人”
  舜耕小学的小学生们变身“劳动小达人”走进阳光大姐家务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以“学劳模精神、强劳动实践”为主题的思政研学活动。聆听省劳模卓长立的奋斗历程,学习擦玻璃、扫地、照顾小宝宝……在劳动中体会父母的不易,学会感恩父母,感恩社会。
  在喜迎百年校庆“百项实践课程”系列活动中,南上山街小学开展“劳动美”年级德育课程,少先队员们走进章丘区乡村振兴基地,通过开展“合力种下常青树”“参观现代化养殖基地”“色彩画入年轮”“呀!土豆”等实践活动,让科技创新、劳动创造幸福的种子在队员心田悄然萌芽,激励队员们争做具备优秀劳动品质的时代新人。
  白马山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全体同学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变身小厨师大秀厨艺。他们亲手采摘食材,并在家长的指导下,合理分工:有的同学去捡柴火,有的同学刷锅,有的同学洗菜、切菜,有的同学掌勺炒菜……每个组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做出了芹菜炒肉、西红柿炒鸡蛋、凉拌苦菊。菜一上桌,就被哄抢一空,自己做的菜吃着就是不一样,那里面是满满的幸福感。
研学中体验劳动的快乐
  爱都小学的孩子们走进玫瑰之乡平阴,开启了一段花儿与少年的旅行。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赏百花,学习鲜花饼的制作。称重、擀皮、揉捏,原来鲜花也能做成食物。当亲手制作的鲜花饼新鲜出炉,闻着食物的香气,孩子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一人一篓采茶忙,一茶一叶一抹香,正是采茶好时节,背起小竹篓,变身小茶农。研学正当时,让课堂行走在路上,感受茶文化。杨庄小学的学生们走进茶园,在劳动中不断学习,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泉景中学小学部五年级级部组织开展了“农耕妙旅·记住幸福的田味”农耕研学活动,通过“农事+体验”“观摩+研学”等环节,以农田为课堂,引导同学们感悟“盘中餐,皆辛苦”,在身体力行中体会耕耘与收获,提高劳动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