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个村子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济南公交集团南部公司八队889路——

通往大山深处的“幸福”公交

2022-09-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赵东云 张梦西

  这是一辆最“清闲”的公交车,清晨五点出发,晚上七点返回,一天只需往返一趟。这又是一辆最“热闹”的公交车,是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校车”,是乡亲们进城的“货车”,是老人们的“买菜车”。它就是从济南南部山区通向市里的889路公交车,是周围十几个村子里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一人一车,十六年如一日,在乡村和市区之间像山间的溪水慢慢流淌,载着村民们度过平凡而深刻的每一天。
一条几乎没人看手机的线路
  9月7日下午5点,在青年桥公交站点,乘客高女士在公交车司机的帮助下将在早市卖桃子剩下的两个大号竹筐搬进了车厢,找了个舒适的位置坐下。“田师傅脾气楞好。”她操着一口济南方言说。
  这位被高女士亲切地称呼为“田师傅”的人,是889路公交车的司机田涛,从2007年开始,田涛就一直负责青年桥与金刚纂之间的公交线路,42岁的他已经坚持了16年。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天早晨5:40,田涛驾驶的889路准时从金刚纂发往青年桥,下午5:00从青年桥发往金刚纂,途经20多个村庄,单程43公里,是济南公交200多条线路中比较特殊的一条。每天早上准时送乘客务工、上学、销售自家农产品,下午准时送他们回家,是公交车和这些山村居民们不变的约定。
  乘坐这辆公交车的乘客都是黄钱峪村、商家村等附近村庄的乡亲,坐下就能拉起家常。每天上车的还有不同的农产品,蔬菜、瓜果、野菜。伴随着一路的欢声笑语,公交车经过大河,经过陡坡,经过小镇,来到市区,大家就会落脚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变成路边的果农、工地上的工人、修剪工、装卸工、保洁员……在日暮降临之前,他们会背着自己独有的挎包在889路的各个站牌等待,这是他们唯一回家的车,不能错过。
  返程时,辛苦了一天的乡亲们上车后,有的闭目休息,有的安静地坐着,几乎没人看手机,他们太累了,只想让这辆公交车载着自己回家。
一条提升乡亲幸福指数的线路
  从锦绣川到金刚纂,要经过蜿蜒且险峻的山路。889路开通前,沿途村庄的居民走出大山主要靠步行,外出到集市上卖山货的老人需要肩挑背扛地步行一两个小时才能坐上车,村民们出行极为不便。“889路的开通让大山深处的乡亲们出门就能坐上公交车”,20分钟就能下山,解决了沿途村民祖祖辈辈走出大山的难题。
  田涛每天还会接送十几个孩子上下学,甚至都能分清哪个孩子是哪个学校的,“早上谁没准时上车,我会问问他的同学,要是没什么特殊原因,我还会慢点开等等那个孩子。”田涛如今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尽管现在不能每天接送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依然可以体验当父亲的责任。“暑假时,孩子经常结伴去市里玩,我会提醒他们要注意安全,别错过晚上回家的车。”他说。
  为了方便山区村民出行,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济南公交克服重重困难与考验,在南部山区开通了30多条像这样的山区线路。公交车就像这些大山深处的使者,架起了山区村民与市区沟通的桥梁,编织出了大山深处的幸福路。
一条体现济南公交
勇于担当作为的线路

  889路的终点站金刚纂村位于大山深处,只有一条道路能够进出,道路一侧是山体,另一侧是悬崖,最窄的道路只能单车通过。线路从黄钱峪到石门一路经过水库,道路两边都是水,通行最高处海拔400多米。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坐在公交车里向外看下去让人不免有些眩晕。在这里驾驶公交车,不仅考验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还考验驾驶员的胆量和细心程度。
  窄、陡、险,弯道非常多。山区海拔高,遇到雨雪天气会导致路面湿滑,路况复杂,在这样复杂的道路条件下开公交,无疑需要勇气和担当。田涛每天早晨5点到车队,出车前都会仔细耐心检查车辆刹车、转向、灯光等设施。从业16年来,田涛驾驶的889路公交车没有出过一次事故,在田涛看来,这既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责任,他手中的方向盘,承担着乡亲们进城与回家的重担。一个人,一条线,一辆车,俨然成为整个山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保证889路沿线乡亲乘车安全、舒适、便捷,按照集团统一安排部署,济南公交集团南部公司勇于担当作为,2022年1月为该线路更换了纯电动新能源车辆。每次车辆执行完营运任务,都有专门的人员对车辆轮胎、刹车等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车辆行驶状况良好。
  “听着公交车上村民们一路的欢声笑语,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条公交线路,更是乡亲们的幸福路、致富路。”田涛说。近年来,济南公交集团勇于担当作为,在助力乡村振兴上蓄力、发力,尽力满足山村居民的乘车需求,开通一条条公交线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沿线居民真正享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便利。
  □ 本报通讯员 赵东云 张梦西

  这是一辆最“清闲”的公交车,清晨五点出发,晚上七点返回,一天只需往返一趟。这又是一辆最“热闹”的公交车,是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校车”,是乡亲们进城的“货车”,是老人们的“买菜车”。它就是从济南南部山区通向市里的889路公交车,是周围十几个村子里唯一的公共交通工具。一人一车,十六年如一日,在乡村和市区之间像山间的溪水慢慢流淌,载着村民们度过平凡而深刻的每一天。
一条几乎没人看手机的线路
  9月7日下午5点,在青年桥公交站点,乘客高女士在公交车司机的帮助下将在早市卖桃子剩下的两个大号竹筐搬进了车厢,找了个舒适的位置坐下。“田师傅脾气楞好。”她操着一口济南方言说。
  这位被高女士亲切地称呼为“田师傅”的人,是889路公交车的司机田涛,从2007年开始,田涛就一直负责青年桥与金刚纂之间的公交线路,42岁的他已经坚持了16年。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天早晨5:40,田涛驾驶的889路准时从金刚纂发往青年桥,下午5:00从青年桥发往金刚纂,途经20多个村庄,单程43公里,是济南公交200多条线路中比较特殊的一条。每天早上准时送乘客务工、上学、销售自家农产品,下午准时送他们回家,是公交车和这些山村居民们不变的约定。
  乘坐这辆公交车的乘客都是黄钱峪村、商家村等附近村庄的乡亲,坐下就能拉起家常。每天上车的还有不同的农产品,蔬菜、瓜果、野菜。伴随着一路的欢声笑语,公交车经过大河,经过陡坡,经过小镇,来到市区,大家就会落脚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变成路边的果农、工地上的工人、修剪工、装卸工、保洁员……在日暮降临之前,他们会背着自己独有的挎包在889路的各个站牌等待,这是他们唯一回家的车,不能错过。
  返程时,辛苦了一天的乡亲们上车后,有的闭目休息,有的安静地坐着,几乎没人看手机,他们太累了,只想让这辆公交车载着自己回家。
一条提升乡亲幸福指数的线路
  从锦绣川到金刚纂,要经过蜿蜒且险峻的山路。889路开通前,沿途村庄的居民走出大山主要靠步行,外出到集市上卖山货的老人需要肩挑背扛地步行一两个小时才能坐上车,村民们出行极为不便。“889路的开通让大山深处的乡亲们出门就能坐上公交车”,20分钟就能下山,解决了沿途村民祖祖辈辈走出大山的难题。
  田涛每天还会接送十几个孩子上下学,甚至都能分清哪个孩子是哪个学校的,“早上谁没准时上车,我会问问他的同学,要是没什么特殊原因,我还会慢点开等等那个孩子。”田涛如今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尽管现在不能每天接送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依然可以体验当父亲的责任。“暑假时,孩子经常结伴去市里玩,我会提醒他们要注意安全,别错过晚上回家的车。”他说。
  为了方便山区村民出行,助力乡村振兴,近年来,济南公交克服重重困难与考验,在南部山区开通了30多条像这样的山区线路。公交车就像这些大山深处的使者,架起了山区村民与市区沟通的桥梁,编织出了大山深处的幸福路。
一条体现济南公交
勇于担当作为的线路

  889路的终点站金刚纂村位于大山深处,只有一条道路能够进出,道路一侧是山体,另一侧是悬崖,最窄的道路只能单车通过。线路从黄钱峪到石门一路经过水库,道路两边都是水,通行最高处海拔400多米。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坐在公交车里向外看下去让人不免有些眩晕。在这里驾驶公交车,不仅考验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还考验驾驶员的胆量和细心程度。
  窄、陡、险,弯道非常多。山区海拔高,遇到雨雪天气会导致路面湿滑,路况复杂,在这样复杂的道路条件下开公交,无疑需要勇气和担当。田涛每天早晨5点到车队,出车前都会仔细耐心检查车辆刹车、转向、灯光等设施。从业16年来,田涛驾驶的889路公交车没有出过一次事故,在田涛看来,这既是一份工作,也是一份责任,他手中的方向盘,承担着乡亲们进城与回家的重担。一个人,一条线,一辆车,俨然成为整个山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保证889路沿线乡亲乘车安全、舒适、便捷,按照集团统一安排部署,济南公交集团南部公司勇于担当作为,2022年1月为该线路更换了纯电动新能源车辆。每次车辆执行完营运任务,都有专门的人员对车辆轮胎、刹车等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车辆行驶状况良好。
  “听着公交车上村民们一路的欢声笑语,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条公交线路,更是乡亲们的幸福路、致富路。”田涛说。近年来,济南公交集团勇于担当作为,在助力乡村振兴上蓄力、发力,尽力满足山村居民的乘车需求,开通一条条公交线路,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沿线居民真正享受到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