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罗庄区以信息化赋能农村公路管养智慧化
1069公里农村公路信息一“屏”掌管
2022-09-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田源 杨慧茹
“5月27日上午10点,沂册路祥和加油站对面南辅路漏水井箅子损坏;7月5日下午14点,沂册路大兴屯公路底路南侧路面损坏……”,这是临沂市罗庄区“数字罗庄”指挥中心收到傅庄街道和沂堂镇的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道路上传的信息,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将这些信息汇总并派发给职能部门解决。近年来,罗庄区创新“路长制+网格员”管养模式,借助智慧交通数字化平台,以信息化赋能农村公路管养智慧化,做到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整改,确保全区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多部门合力
推进“路长制+”
为探索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推动农村公路管养长效化,2021年,罗庄区出台了《罗庄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农村公路“路长制+”新模式。
罗庄区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其重要原因是顶层设计的指导性强,各部门相互协调,形成改革合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长任副组长,交通、公路、财政、公安、交警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领导小组,并多次通过召开推进会等方式专题安排部署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健全管养体制,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成立了区“路长制+”领导小组;加强道路巡查,落实“巡查、报告、处置、督查、通报”的管理流程;积极落实经费保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设立“路长制+”专项工作经费;严格考核奖惩,将“路长制+”工作落实情况列入绩效考核。同时,把“罗庄区‘路长制+’智慧管理体系建设”列入罗庄优势改革创新项目库,由区大数据局、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等部门重点关注、重点扶持。
智慧交通数字化平台
提升管养效能
走进罗庄交通运输分局智慧交通数字化平台信息中心,一面涵盖综合交通、建设管理、养护监管、“路长制+”等多个功能模块的显示屏映入眼前。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智慧交通数字化平台,罗庄区1069公里的农村公路所有信息实现一“屏”掌管。
该局为探索信息技术新应用,以“路产数据化、养护智慧化”为两大目标,融合“路网+网格”,创新推出“路长制+网格员”的管养模式,推动公路管养责任更加细致、覆盖更加全面、决策更加智能,为做好新时代“四好农村路”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智慧交通数字化平台利用当前成熟的GIS、人工智能、大数据、5G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融合罗庄区农村公路基础信息、建养信息、网格员信息、养护管理队伍等多源、多维数据,与时间、空间信息紧密结合,整合形成数据动态更新、智能查询、多维展示的建、管、养、运“一平台、一终端、一张图”,实现农村公路动态监督、管养调度、运营监测的数字化、智慧化管理。
闭环式管理
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何罗林是傅庄街道的网格员,她负责2公里的中环路和3公里的村路,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巡查一次,对路面整洁和损坏、绿化、排水等常见问题及时发现、“吹哨”预警,还要在交通运输部门组织解决后负责监督验收,并在平台进行销账。据悉,罗庄区共有283名网格员,实现了辖区内路产无死角全覆盖。
罗庄区建立路产智慧化管理中心,在全区县乡公路交会处设置监控摄像头36处,利用无人机巡查、高空瞭望、低空摄像头监控等方式,对全区重点农村公路基本路况和路长制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利用大数据汇总分析路产事件,提高养护决策管理水平,保障农村公路路域安全。
罗庄区建立问题快速反馈机制,强化部门、街镇之间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实现了日常巡查、问题反馈、协同处理、台账销号闭环式管理,有效减少行政决策和应急处置时间,真正做到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保障了全区农村公路安全畅通。截至目前,罗庄区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率居全市前列。
“5月27日上午10点,沂册路祥和加油站对面南辅路漏水井箅子损坏;7月5日下午14点,沂册路大兴屯公路底路南侧路面损坏……”,这是临沂市罗庄区“数字罗庄”指挥中心收到傅庄街道和沂堂镇的网格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道路上传的信息,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将这些信息汇总并派发给职能部门解决。近年来,罗庄区创新“路长制+网格员”管养模式,借助智慧交通数字化平台,以信息化赋能农村公路管养智慧化,做到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整改,确保全区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多部门合力
推进“路长制+”
为探索农村公路管养新模式,推动农村公路管养长效化,2021年,罗庄区出台了《罗庄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农村公路“路长制+”新模式。
罗庄区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其重要原因是顶层设计的指导性强,各部门相互协调,形成改革合力。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区长任副组长,交通、公路、财政、公安、交警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领导小组,并多次通过召开推进会等方式专题安排部署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健全管养体制,构建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成立了区“路长制+”领导小组;加强道路巡查,落实“巡查、报告、处置、督查、通报”的管理流程;积极落实经费保障,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设立“路长制+”专项工作经费;严格考核奖惩,将“路长制+”工作落实情况列入绩效考核。同时,把“罗庄区‘路长制+’智慧管理体系建设”列入罗庄优势改革创新项目库,由区大数据局、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等部门重点关注、重点扶持。
智慧交通数字化平台
提升管养效能
走进罗庄交通运输分局智慧交通数字化平台信息中心,一面涵盖综合交通、建设管理、养护监管、“路长制+”等多个功能模块的显示屏映入眼前。据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智慧交通数字化平台,罗庄区1069公里的农村公路所有信息实现一“屏”掌管。
该局为探索信息技术新应用,以“路产数据化、养护智慧化”为两大目标,融合“路网+网格”,创新推出“路长制+网格员”的管养模式,推动公路管养责任更加细致、覆盖更加全面、决策更加智能,为做好新时代“四好农村路”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智慧交通数字化平台利用当前成熟的GIS、人工智能、大数据、5G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融合罗庄区农村公路基础信息、建养信息、网格员信息、养护管理队伍等多源、多维数据,与时间、空间信息紧密结合,整合形成数据动态更新、智能查询、多维展示的建、管、养、运“一平台、一终端、一张图”,实现农村公路动态监督、管养调度、运营监测的数字化、智慧化管理。
闭环式管理
保障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何罗林是傅庄街道的网格员,她负责2公里的中环路和3公里的村路,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巡查一次,对路面整洁和损坏、绿化、排水等常见问题及时发现、“吹哨”预警,还要在交通运输部门组织解决后负责监督验收,并在平台进行销账。据悉,罗庄区共有283名网格员,实现了辖区内路产无死角全覆盖。
罗庄区建立路产智慧化管理中心,在全区县乡公路交会处设置监控摄像头36处,利用无人机巡查、高空瞭望、低空摄像头监控等方式,对全区重点农村公路基本路况和路长制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利用大数据汇总分析路产事件,提高养护决策管理水平,保障农村公路路域安全。
罗庄区建立问题快速反馈机制,强化部门、街镇之间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实现了日常巡查、问题反馈、协同处理、台账销号闭环式管理,有效减少行政决策和应急处置时间,真正做到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及时反馈、及时整改,保障了全区农村公路安全畅通。截至目前,罗庄区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率居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