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普法筑牢社区反诈防非“防火墙”
济南市长清区打造多元参与、全覆盖、精准化模式
2025-10-14
作者:
来源:
山东法制报
【 查看PDF版】
□ 记者 孙永泉 张传坤
社区广场上,一群老人围在民警身边,学习如何识别假投资平台;活动室里,志愿者们用方言表演着反诈小品,引得阵阵笑声;居民家中,银行工作人员手把手教老人设置手机诈骗拦截功能……近年来,济南市长清区委政法委积极践行“谁执法谁普法”的理念,多方联动、整合资源、创新形式,组织开展防电信诈骗、防非法集资社区普法宣传活动,打造多元参与、全覆盖、精准化的普法模式。
多方联动 构建普法新格局
长清区积极推动普法主体多元化,构建了政法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金融机构协同、社区群众参与的联动普法新格局。
长清区委政法委联合区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济南农商银行长清支行等部门,常态化开展防范涉众非法金融系列宣传活动。依托长清区法学会,将法学会基层服务站融入普法宣传阵地,推动反诈防非宣传层层延伸至基层,受众范围不断扩大。
各基层服务站联合派出所、街镇农商银行等部门,广泛发动有关工作人员、社工、网格员等基层群防群治力量,组成“普法宣讲团”,进社区、进村居、进集市,开展“警格+银格”联动防范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网络刷单、养老诈骗等宣传活动,并对网格员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培训,有效提升工作能力。
活动采用悬挂横幅、布设展板、发放宣传彩页和现场讲解等方式,向群众详细展示和讲述了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表现形式、常见手段、举报方式以及近年来经济犯罪的典型案例、防范应对措施,有效提升了辖区居民防范涉众金融诈骗的意识和能力。
线上+线下 提升普法覆盖面
长清区不断拓展宣传载体,聚焦群众实际需求,打造立体化的传播矩阵,构建了“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社区普法生态。
线上,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深化“案例+解读”的传播模式,聚焦社区群众的关心关切,开设了法润长清、长法小课堂、清音检影等微信公众号专栏,发布普法视频、动漫30余个。专栏选取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电诈、网络营销等生动的案例进行讲解,充分发挥了以案释法、以案促治作用。
线下,针对老人和学生等易受骗群体,在防范非法集资宣传中,民警专门结合老年人易遇到的诈骗典型案例,深入讲解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如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利用亲情诱骗等,并教授实用防范技巧。中行济南长清支行针对老年客户,手把手指导他们辨别“虚假理财”“冒充公检法”等诈骗手段,让客户在办理业务的同时,轻松掌握实用金融知识。
针对学生群体,长清区在全区政法系统遴选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青年党员,组建一支“轻骑兵“宣讲队。宣讲队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长,不断延伸宣讲阵地,深入辖区中小学、长清大学城及济南大学、山东政法学院等区外高校开展系列宣讲活动,惠及6万余名师生。
济南市公安局长清分局紧跟山东省2025“乡村好时节·游购乡村”文旅品牌,在人流量密集区,策划开展张夏“杏花节·遇见春‘警’”主题宣传、马山山会“‘桃’安全小铺”安全防范宣传等主题宣传15场次。长清区司法局依托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开展普法活动,编排话剧进社区,发放普法宣传图册150余份,普法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创新形式 增强普法吸引力
长清区在普法形式上主动创新,突破了传统宣传模式的局限性,积极探索“警社联动、沉浸体验、趣味引导”的普法新路径。
“轻骑兵”宣讲队创新“1+N”宣讲机制,紧扣普法宣讲“一条主线”,辅以情景再现、小品演绎、趣味问答、歌舞表演等“N种形式”。联合媒体以现场直播、答题抽奖等方式激发观众参与活力,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反诈宣讲。
济南市公安局长清分局将防盗、防骗、禁毒等知识融入文创商品,设置答题赢“安全币”兑换专区。在活动现场,答对题的群众可以兑换钥匙扣、反诈创可贴等礼品,两小时内,50道安全题被群众“抢购”一空。
中行济南长清支行在“金融消保之夜”活动中,邀请反诈中心民警以近期高仿冒客服诈骗为切入点,层层拆解诈骗分子话术陷阱。从冒充银行客服谎称开通“付费服务”,到诱导下载屏幕共享软件实施远程操控,再到伪造转账理由实施资金窃取,揭露了诈骗链条的完整脉络。多样的宣传形式提升了群众的互动性与参与度,推动宣传教育出“实效”入“人心”。
成效显著 筑牢社区安全防线
长清区持续深入的普法宣传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居民防骗识诈能力显著提升,切实守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中行济南长清支行的“金融消保之夜”活动内容紧扣生活实际,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大家或侧耳倾听,或频频点头,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关键的防骗要点。
不少群众表示:“这样的宣传‘接地气’,我们听得懂、记得住。”
一位居民感慨地说:“这个活动太及时了。我上周接到过类似的电话,听了咱们的讲解,心里彻底有底了。”
随着夜幕降临,长清湖社区广场上的“消夏晚会”普法活动渐渐落下帷幕,但居民们仍围在宣传台前咨询各种问题。
社区广场上,一群老人围在民警身边,学习如何识别假投资平台;活动室里,志愿者们用方言表演着反诈小品,引得阵阵笑声;居民家中,银行工作人员手把手教老人设置手机诈骗拦截功能……近年来,济南市长清区委政法委积极践行“谁执法谁普法”的理念,多方联动、整合资源、创新形式,组织开展防电信诈骗、防非法集资社区普法宣传活动,打造多元参与、全覆盖、精准化的普法模式。
多方联动 构建普法新格局
长清区积极推动普法主体多元化,构建了政法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金融机构协同、社区群众参与的联动普法新格局。
长清区委政法委联合区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济南农商银行长清支行等部门,常态化开展防范涉众非法金融系列宣传活动。依托长清区法学会,将法学会基层服务站融入普法宣传阵地,推动反诈防非宣传层层延伸至基层,受众范围不断扩大。
各基层服务站联合派出所、街镇农商银行等部门,广泛发动有关工作人员、社工、网格员等基层群防群治力量,组成“普法宣讲团”,进社区、进村居、进集市,开展“警格+银格”联动防范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网络刷单、养老诈骗等宣传活动,并对网格员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培训,有效提升工作能力。
活动采用悬挂横幅、布设展板、发放宣传彩页和现场讲解等方式,向群众详细展示和讲述了非法集资的主要特征、表现形式、常见手段、举报方式以及近年来经济犯罪的典型案例、防范应对措施,有效提升了辖区居民防范涉众金融诈骗的意识和能力。
线上+线下 提升普法覆盖面
长清区不断拓展宣传载体,聚焦群众实际需求,打造立体化的传播矩阵,构建了“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社区普法生态。
线上,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深化“案例+解读”的传播模式,聚焦社区群众的关心关切,开设了法润长清、长法小课堂、清音检影等微信公众号专栏,发布普法视频、动漫30余个。专栏选取发生在群众身边的电诈、网络营销等生动的案例进行讲解,充分发挥了以案释法、以案促治作用。
线下,针对老人和学生等易受骗群体,在防范非法集资宣传中,民警专门结合老年人易遇到的诈骗典型案例,深入讲解非法集资的常见套路,如承诺高额回报、编造虚假项目、利用亲情诱骗等,并教授实用防范技巧。中行济南长清支行针对老年客户,手把手指导他们辨别“虚假理财”“冒充公检法”等诈骗手段,让客户在办理业务的同时,轻松掌握实用金融知识。
针对学生群体,长清区在全区政法系统遴选政治素养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青年党员,组建一支“轻骑兵“宣讲队。宣讲队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长,不断延伸宣讲阵地,深入辖区中小学、长清大学城及济南大学、山东政法学院等区外高校开展系列宣讲活动,惠及6万余名师生。
济南市公安局长清分局紧跟山东省2025“乡村好时节·游购乡村”文旅品牌,在人流量密集区,策划开展张夏“杏花节·遇见春‘警’”主题宣传、马山山会“‘桃’安全小铺”安全防范宣传等主题宣传15场次。长清区司法局依托山东省规模最大的大学生法律援助志愿服务队开展普法活动,编排话剧进社区,发放普法宣传图册150余份,普法覆盖面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创新形式 增强普法吸引力
长清区在普法形式上主动创新,突破了传统宣传模式的局限性,积极探索“警社联动、沉浸体验、趣味引导”的普法新路径。
“轻骑兵”宣讲队创新“1+N”宣讲机制,紧扣普法宣讲“一条主线”,辅以情景再现、小品演绎、趣味问答、歌舞表演等“N种形式”。联合媒体以现场直播、答题抽奖等方式激发观众参与活力,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反诈宣讲。
济南市公安局长清分局将防盗、防骗、禁毒等知识融入文创商品,设置答题赢“安全币”兑换专区。在活动现场,答对题的群众可以兑换钥匙扣、反诈创可贴等礼品,两小时内,50道安全题被群众“抢购”一空。
中行济南长清支行在“金融消保之夜”活动中,邀请反诈中心民警以近期高仿冒客服诈骗为切入点,层层拆解诈骗分子话术陷阱。从冒充银行客服谎称开通“付费服务”,到诱导下载屏幕共享软件实施远程操控,再到伪造转账理由实施资金窃取,揭露了诈骗链条的完整脉络。多样的宣传形式提升了群众的互动性与参与度,推动宣传教育出“实效”入“人心”。
成效显著 筑牢社区安全防线
长清区持续深入的普法宣传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居民防骗识诈能力显著提升,切实守护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中行济南长清支行的“金融消保之夜”活动内容紧扣生活实际,引起了在场观众的强烈共鸣。大家或侧耳倾听,或频频点头,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关键的防骗要点。
不少群众表示:“这样的宣传‘接地气’,我们听得懂、记得住。”
一位居民感慨地说:“这个活动太及时了。我上周接到过类似的电话,听了咱们的讲解,心里彻底有底了。”
随着夜幕降临,长清湖社区广场上的“消夏晚会”普法活动渐渐落下帷幕,但居民们仍围在宣传台前咨询各种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