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东港:“预防警务”让平安“再加码”

2025-05-27 作者: 来源: 山东法制报
  夜幕下的东港区,警灯与城市霓虹交相辉映。在这片热土上,日照市公安局东港分局做实、做细“预防警务”,织密、织牢安全网格,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优服务,以“藏蓝”守护让平安“再加码”,让群众更满意。
利剑出鞘 守好百姓“钱袋子”
  “有人冒充老板诈骗财务人员!”3月31日,昭阳路派出所接警大厅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接警后,市局、分局、派出所市区一体快速联动,2小时内止付拦截资金96万元,实现全额挽损。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反诈战役,正是东港公安“1246”反诈体系的实战检验——2024年全局破获电诈案件580余起,为群众挽回损失620余万元,电诈案件发案数、群众损失数分别同比下降19%、31%。
  惩恶扬善,剑出锋芒。为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东港公安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打严查出重拳,第一时间追赃挽损;在经侦战场,民警深挖细查每一笔资金流水,全力侦破非法集资、传销等经济类案件,护航经济金融领域安全。
  一个个循法而行的“藏蓝出击”,一次次“小案不小看”的为民情怀,不仅带来了从“事后找、事找我”到“事前防、我找事”的转变,还带给老百姓更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智慧赋能 筑牢防控“新高地”
  “请保持冷静,不要吵架!”4月10日晚,黄海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电子大屏突然预警:烧烤店里两名男子正持械对峙。值班民警立即启动“智能语音干预”,通过对讲摄像头隔空喊话,调度街面警力3分钟抵达现场,将一场冲突化解于萌芽。
  这样的“科技+”场景已成常态——“蓝鹰”无人机战队实现重点区域24小时立体巡防;物联感知设备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并预警;“三盯”平台动态分析警情趋势,指导精准布警……一系列智慧警务深度应用,推动东港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1%。
  近年来,在做实社会面巡逻防控的基础上,东港公安强化信息数据化应用,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推动实现实时查看智能监控、物联设备等科技设施,实时捕捉治安隐患、矛盾纠纷等苗头问题,动态调度一线警力配合处置,有效增强了巡防质效。
警民共治 绘就平安“同心圆”
  清晨的城建花园小区里,社区民警庄丽的“工作群”消息不断:“沿街商铺的噪音扰民问题九点钟需要回访。”“王阿姨的户口今天上门办理。”在她的警民联系簿上,记录着15个生活小区、100余栋楼的家长里短,而这些民生诉求和矛盾纠纷,正通过“1+3+N”联动机制(1名民警+网格员、物业、志愿者+各类参与力量)在社区内得到有效化解。庄丽说:“社区工作繁琐,仅仅依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我与熟悉社区的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大家携手共治,共享平安成果。”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东港公安坚持以融聚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群防群治,打造新时代警民共同体:更多警力下沉社区一线,36个警务室与社区同址办公,110名社区民辅警全员进入社区班子,培育出“海曲义警”等12支群防群治队伍,深化警保、警企、警校、警医等平安共建,将东港公安“特保共战”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脚步穿梭,织密平安防线,如今的东港,有越来越多的群众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充实着“编外”警务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东港公安坚定不移落实主防责任,从源头抓起,推动实现矛盾化解在早、平安守护在实、服务群众在心,全力构建警民“连心桥”,绘就平安“同心圆”。
  从街头闪烁的警灯到社区暖心的叮咛,从屏幕上的破案线索到无人机的巡航天眼,东港公安用“预防警务”的生动实践诠释着,平安不仅是案卷上的数据,更是夜市升腾的烟火、孩童放学的笑颜、老人晨练的安宁……                                 曹向兵 王猛
  夜幕下的东港区,警灯与城市霓虹交相辉映。在这片热土上,日照市公安局东港分局做实、做细“预防警务”,织密、织牢安全网格,全力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优服务,以“藏蓝”守护让平安“再加码”,让群众更满意。
利剑出鞘 守好百姓“钱袋子”
  “有人冒充老板诈骗财务人员!”3月31日,昭阳路派出所接警大厅响起急促的电话铃声。接警后,市局、分局、派出所市区一体快速联动,2小时内止付拦截资金96万元,实现全额挽损。这场与时间赛跑的反诈战役,正是东港公安“1246”反诈体系的实战检验——2024年全局破获电诈案件580余起,为群众挽回损失620余万元,电诈案件发案数、群众损失数分别同比下降19%、31%。
  惩恶扬善,剑出锋芒。为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东港公安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小偷小摸、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打严查出重拳,第一时间追赃挽损;在经侦战场,民警深挖细查每一笔资金流水,全力侦破非法集资、传销等经济类案件,护航经济金融领域安全。
  一个个循法而行的“藏蓝出击”,一次次“小案不小看”的为民情怀,不仅带来了从“事后找、事找我”到“事前防、我找事”的转变,还带给老百姓更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智慧赋能 筑牢防控“新高地”
  “请保持冷静,不要吵架!”4月10日晚,黄海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的电子大屏突然预警:烧烤店里两名男子正持械对峙。值班民警立即启动“智能语音干预”,通过对讲摄像头隔空喊话,调度街面警力3分钟抵达现场,将一场冲突化解于萌芽。
  这样的“科技+”场景已成常态——“蓝鹰”无人机战队实现重点区域24小时立体巡防;物联感知设备自动识别异常行为并预警;“三盯”平台动态分析警情趋势,指导精准布警……一系列智慧警务深度应用,推动东港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21%。
  近年来,在做实社会面巡逻防控的基础上,东港公安强化信息数据化应用,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推动实现实时查看智能监控、物联设备等科技设施,实时捕捉治安隐患、矛盾纠纷等苗头问题,动态调度一线警力配合处置,有效增强了巡防质效。
警民共治 绘就平安“同心圆”
  清晨的城建花园小区里,社区民警庄丽的“工作群”消息不断:“沿街商铺的噪音扰民问题九点钟需要回访。”“王阿姨的户口今天上门办理。”在她的警民联系簿上,记录着15个生活小区、100余栋楼的家长里短,而这些民生诉求和矛盾纠纷,正通过“1+3+N”联动机制(1名民警+网格员、物业、志愿者+各类参与力量)在社区内得到有效化解。庄丽说:“社区工作繁琐,仅仅依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我与熟悉社区的人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大家携手共治,共享平安成果。”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东港公安坚持以融聚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群防群治,打造新时代警民共同体:更多警力下沉社区一线,36个警务室与社区同址办公,110名社区民辅警全员进入社区班子,培育出“海曲义警”等12支群防群治队伍,深化警保、警企、警校、警医等平安共建,将东港公安“特保共战”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脚步穿梭,织密平安防线,如今的东港,有越来越多的群众从社会治理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充实着“编外”警务力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东港公安坚定不移落实主防责任,从源头抓起,推动实现矛盾化解在早、平安守护在实、服务群众在心,全力构建警民“连心桥”,绘就平安“同心圆”。
  从街头闪烁的警灯到社区暖心的叮咛,从屏幕上的破案线索到无人机的巡航天眼,东港公安用“预防警务”的生动实践诠释着,平安不仅是案卷上的数据,更是夜市升腾的烟火、孩童放学的笑颜、老人晨练的安宁……                                 曹向兵 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