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创新打造商务社区“就业创业综合体”
2025-09-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吴茵政 张华强 王瑛
面对楼宇经济发展、新兴业态涌现的新格局,潍坊市积极探索就业服务新模式,将中心城区商务楼宇集聚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稳定扩大就业的重要阵地,创新推出商务社区“就业创业综合体”。通过延伸社区功能、织密服务网络、整合资源、动态监测,精准赋能楼宇企业与就业群体,畅通楼宇就业微循环,打通城市就业大动脉。
从“社区微业”到“楼宇综合体”
就业服务再升级
潍坊的就业服务创新始终扎根基层、持续探索。此前,为破解“两低两高”群体就业难题,该市在305个居民社区推行“社区微业”,通过“一站式”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助力2万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随着中心城区楼宇经济加速集聚,新需求逐渐凸显。如奎文区胜利街社区这一商业社区,坐拥“阳光壹佰”和“金融服务区”两大商业圈,有14座商务楼宇、1.3万余名白领。“想招懂新媒体运营的员工却找不到合适人选。”“上班忙,想提升技能却没精力跑远路。”楼宇里企业和白领的呼声,让潍坊意识到:就业服务不能局限于居民社区,必须紧跟楼宇经济发展“向前一步”。
于是,潍坊以“社区微业”为蓝本,打破传统服务边界,提出“商务型社区”新理念,聚焦企业、商户、白领需求,推动政务服务延伸至城市经济“神经末梢”。在市人社部门统筹下,胜利街社区率先试点,打造“就业创业综合体”,实现就业服务从传统居民社区向现代商务社区延伸。
“三维度”服务
精准对接每一份需求
在潍坊阳光壹佰城市广场12号楼的胜利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楼宇就业驿站”格外热闹:白领咨询培训、企业对接招聘、初创者与导师交流想法,专职人员则帮着求职者优化简历、为企业登记需求。
“就业创业综合体”之所以能赢得认可,关键在于它“懂需求、解难题”。潍坊围绕楼宇企业与从业者诉求,将就业帮扶、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服务“打包”进楼宇圈,靶向破解痛点。
就业帮扶上,定期举办“楼宇职场对接会”,求职者下楼就能找工作;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实行“一人一策”,如毕业生有“见习岗位直通车”,失业人员有专属“就业路线图”。创业扶持上,社区搭建“创业护航平台”,编制《企业全生命周期陪跑手册》,组建由成功企业家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提供覆盖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全阶段服务体系;还盘活楼宇闲置空间,免费提供办公场地与设备。
技能培训则秉持“需要什么教什么”原则,开设技能培训、软技能提升、职业规划等课程,用“线上直播学+线下实操练”模式,方便员工随时学习。“之前总觉得沟通能力不足,上完商务礼仪课,跟客户对接时自信多了。”参加培训的员工李铭说。
“大联动”资源
众人拾柴让服务更高效
“单靠社区很难满足所有需求,我们要做资源的‘纽带’,把各方资源拧成一股绳。”潍坊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体高效运转的关键是“社区+企业”“社区+部门”双联动,让服务从单打独斗变众人拾柴。
在这里,社区与辖区优秀企业签订“就业创业伙伴协议”,成了好伙伴:企业不仅提供岗位清单,还派资深员工当“职场导师”,协助社区筛选匹配求职者、提供行业薪资指导标准;社区为企业宣讲政策、对接员工福利,实现“企业得人才、居民得工作、社区得发展”三赢。
同时,市人社局联合审批部门送政策、送培训,引入政务服务一体机,让企业业务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还定期召开圆桌会议,部门、社区与商户代表坐一起,共解用工纠纷、政策疑问,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了掌握楼宇企业的发展情况,潍坊创新构建楼宇发展评价体系。胜利街社区每月发布“楼宇发展指数报告”,将信誉好、用工规范企业纳入“就业推荐红名单”并优先推资源;还为新合作企业提供免费用工诊断,从岗位设置、薪酬体系等方面评估,降低用工风险。
在保障企业规范发展的同时,还高度重视员工权益保护。通过建立用工纠纷专属保障机制,打造劳资关系和谐共建项目,组建社工、律师、人社专员专项队伍,定期排查劳动合同签订、薪资社保等情况,并开展政策宣讲,守住企业用工合规和员工权益的“双底线”。
如今,潍坊商务社区“就业创业综合体”的成效已逐步显现:截至目前,已服务楼宇企业1100余家,覆盖白领群体1.1万余人,开展各类服务活动30余场。借鉴胜利街社区的试点经验,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多个商务社区已启动建设工作。
面对楼宇经济发展、新兴业态涌现的新格局,潍坊市积极探索就业服务新模式,将中心城区商务楼宇集聚区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稳定扩大就业的重要阵地,创新推出商务社区“就业创业综合体”。通过延伸社区功能、织密服务网络、整合资源、动态监测,精准赋能楼宇企业与就业群体,畅通楼宇就业微循环,打通城市就业大动脉。
从“社区微业”到“楼宇综合体”
就业服务再升级
潍坊的就业服务创新始终扎根基层、持续探索。此前,为破解“两低两高”群体就业难题,该市在305个居民社区推行“社区微业”,通过“一站式”技能培训、创业指导、岗位推荐等服务,助力2万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随着中心城区楼宇经济加速集聚,新需求逐渐凸显。如奎文区胜利街社区这一商业社区,坐拥“阳光壹佰”和“金融服务区”两大商业圈,有14座商务楼宇、1.3万余名白领。“想招懂新媒体运营的员工却找不到合适人选。”“上班忙,想提升技能却没精力跑远路。”楼宇里企业和白领的呼声,让潍坊意识到:就业服务不能局限于居民社区,必须紧跟楼宇经济发展“向前一步”。
于是,潍坊以“社区微业”为蓝本,打破传统服务边界,提出“商务型社区”新理念,聚焦企业、商户、白领需求,推动政务服务延伸至城市经济“神经末梢”。在市人社部门统筹下,胜利街社区率先试点,打造“就业创业综合体”,实现就业服务从传统居民社区向现代商务社区延伸。
“三维度”服务
精准对接每一份需求
在潍坊阳光壹佰城市广场12号楼的胜利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楼宇就业驿站”格外热闹:白领咨询培训、企业对接招聘、初创者与导师交流想法,专职人员则帮着求职者优化简历、为企业登记需求。
“就业创业综合体”之所以能赢得认可,关键在于它“懂需求、解难题”。潍坊围绕楼宇企业与从业者诉求,将就业帮扶、创业扶持、技能培训等服务“打包”进楼宇圈,靶向破解痛点。
就业帮扶上,定期举办“楼宇职场对接会”,求职者下楼就能找工作;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实行“一人一策”,如毕业生有“见习岗位直通车”,失业人员有专属“就业路线图”。创业扶持上,社区搭建“创业护航平台”,编制《企业全生命周期陪跑手册》,组建由成功企业家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提供覆盖企业从初创到成熟的全阶段服务体系;还盘活楼宇闲置空间,免费提供办公场地与设备。
技能培训则秉持“需要什么教什么”原则,开设技能培训、软技能提升、职业规划等课程,用“线上直播学+线下实操练”模式,方便员工随时学习。“之前总觉得沟通能力不足,上完商务礼仪课,跟客户对接时自信多了。”参加培训的员工李铭说。
“大联动”资源
众人拾柴让服务更高效
“单靠社区很难满足所有需求,我们要做资源的‘纽带’,把各方资源拧成一股绳。”潍坊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体高效运转的关键是“社区+企业”“社区+部门”双联动,让服务从单打独斗变众人拾柴。
在这里,社区与辖区优秀企业签订“就业创业伙伴协议”,成了好伙伴:企业不仅提供岗位清单,还派资深员工当“职场导师”,协助社区筛选匹配求职者、提供行业薪资指导标准;社区为企业宣讲政策、对接员工福利,实现“企业得人才、居民得工作、社区得发展”三赢。
同时,市人社局联合审批部门送政策、送培训,引入政务服务一体机,让企业业务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还定期召开圆桌会议,部门、社区与商户代表坐一起,共解用工纠纷、政策疑问,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为了掌握楼宇企业的发展情况,潍坊创新构建楼宇发展评价体系。胜利街社区每月发布“楼宇发展指数报告”,将信誉好、用工规范企业纳入“就业推荐红名单”并优先推资源;还为新合作企业提供免费用工诊断,从岗位设置、薪酬体系等方面评估,降低用工风险。
在保障企业规范发展的同时,还高度重视员工权益保护。通过建立用工纠纷专属保障机制,打造劳资关系和谐共建项目,组建社工、律师、人社专员专项队伍,定期排查劳动合同签订、薪资社保等情况,并开展政策宣讲,守住企业用工合规和员工权益的“双底线”。
如今,潍坊商务社区“就业创业综合体”的成效已逐步显现:截至目前,已服务楼宇企业1100余家,覆盖白领群体1.1万余人,开展各类服务活动30余场。借鉴胜利街社区的试点经验,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多个商务社区已启动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