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英雄观与人民史观的内在统一
2025-09-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王 强
●核心观点:人民史观为新时代的英雄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价值坐标,新时代的英雄观则是人民史观在新时代表达的具体形式和精神体现,新时代的英雄观与人民史观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民英雄、英雄精神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围绕“谁是英雄”“怎样成为英雄”和“如何对待英雄”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新时代的英雄观的核心内容。新时代的英雄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史观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的英雄观与人民史观之间的内在统一性。
根本立场都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它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则是这一矛盾运动的主体。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人民史观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哲学领域的直接体现,它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真正生产者。毛泽东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史观不仅是一种理论立场,更是一种价值观,它要求我们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去认识、评价和推动历史发展。
新时代的英雄观深刻融入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与传统英雄主义相比较,新时代的英雄观更关注那些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贡献的“平凡英雄”们,这些“平凡英雄”们身上所体现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正是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主动创造历史、书写历史的最生动写照。
可见,新时代的英雄观与人民史观在根本立场上是高度统一的,人民史观阐明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决定性地位,新时代的英雄观则将这一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告诉我们英雄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从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二者共同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和实践论上的具体表现。
价值取向都是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至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史观与新时代的英雄观,都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人民史观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考察和评价一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只有以人民的福祉为标尺,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进步与倒退、正义与非正义。是否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人民史观也告诉我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伟大创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只有充分尊重人民、依靠人民,才能书写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以人民为中心同样也是新时代的英雄观的核心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脱贫攻坚战中的基层干部,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还是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都涌现出一大批在各行业作出卓越贡献的英雄,这些新时代的英雄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不计个人利益得失,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的理念,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英雄“我是谁”“为了谁”和“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
新时代英雄的先进事迹,是人民史观在当代最生动的注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的英雄观与人民史观共同的最高价值追求。
实践指向都是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精神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凝聚民族意志的强大力量。它能够凝聚人心,将分散的个体力量汇聚成推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磅礴洪流;能够激发创造力,鼓励人民群众在各自的领域进行创新和突破,不断为民族复兴注入新的活力;能够增强民族自信,让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空洞的口号,而将是由我们自己亲手创造的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让英雄精神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典范,而是内化为每个个体的自觉追求,从而激发每个个体的内在潜能。让每一个平凡的劳动者都能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时代英雄,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宏大蓝图中。这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更是一种行为上的引导。
人民史观的实践路径就是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集中体现。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路径,不仅能有效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力,更能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最广泛、最坚实的人民基础。
新时代的英雄观与人民史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合力。新时代的英雄提供了精神榜样,让人民群众有了学习和追赶的目标;而人民史观则提供了实践舞台,让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都能在历史进程中留下印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价值坐标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
人民史观为新时代的英雄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价值坐标。人民史观使我们真正了解“何谓英雄”。人民史观强调“英雄来自人民”,指的是人民是英雄的创造者,是孕育英雄的土壤,他们的英雄事迹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缩影,也就是说,英雄并不是脱离人民群众独特存在,他们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人民史观强调“英雄为了人民”,指的是新时代英雄的伟大之处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超凡脱俗的个人能力,而是因为他们能够将个人理想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的宏伟事业紧密结合。在人民史观下,是否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是衡量英雄的唯一价值尺度。
新时代的英雄观则是人民史观在新时代表达的具体形式和精神体现。一个社会的英雄观,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新时代以来我们大力弘扬的爱国奉献、敬业担当、创新创造等英雄精神,正是对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集体意志的集中凝练和升华。英雄作为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精神品质和先进事迹,提供了可见可学的精神标杆,指引方向、凝聚人心、激发斗志。通过学习英雄,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得以增强,从而将抽象的集体力量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动力,引导着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价值,服务社会,这恰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人民史观的生动实践。
总之,新时代的英雄观与人民史观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英雄的产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和时代的需求,英雄的事迹,也正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具象化表达。当下,深刻理解新时代的英雄观和人民史观的理论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抵制和驳斥个人英雄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错误论调,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核心观点:人民史观为新时代的英雄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价值坐标,新时代的英雄观则是人民史观在新时代表达的具体形式和精神体现,新时代的英雄观与人民史观之间具有内在统一性
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人民英雄、英雄精神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围绕“谁是英雄”“怎样成为英雄”和“如何对待英雄”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新时代的英雄观的核心内容。新时代的英雄观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史观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发展,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新时代的英雄观与人民史观之间的内在统一性。
根本立场都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方法,它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则是这一矛盾运动的主体。
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人民史观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哲学领域的直接体现,它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真正生产者。毛泽东曾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史观不仅是一种理论立场,更是一种价值观,它要求我们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去认识、评价和推动历史发展。
新时代的英雄观深刻融入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与传统英雄主义相比较,新时代的英雄观更关注那些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贡献的“平凡英雄”们,这些“平凡英雄”们身上所体现的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正是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主动创造历史、书写历史的最生动写照。
可见,新时代的英雄观与人民史观在根本立场上是高度统一的,人民史观阐明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决定性地位,新时代的英雄观则将这一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告诉我们英雄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从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杰出代表,二者共同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在认识论和实践论上的具体表现。
价值取向都是以人民为中心
人民至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史观与新时代的英雄观,都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人民史观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考察和评价一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只有以人民的福祉为标尺,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进步与倒退、正义与非正义。是否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规律、汲取历史智慧的根本出发点。同时,人民史观也告诉我们,“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历史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伟大创造,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只有充分尊重人民、依靠人民,才能书写出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以人民为中心同样也是新时代的英雄观的核心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脱贫攻坚战中的基层干部,保家卫国的边防战士,还是默默奉献的人民教师,都涌现出一大批在各行业作出卓越贡献的英雄,这些新时代的英雄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们不计个人利益得失,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的理念,深刻地回答了新时代英雄“我是谁”“为了谁”和“依靠谁”这个根本问题。
新时代英雄的先进事迹,是人民史观在当代最生动的注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的英雄观与人民史观共同的最高价值追求。
实践指向都是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精神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凝聚民族意志的强大力量。它能够凝聚人心,将分散的个体力量汇聚成推动国家与社会发展的磅礴洪流;能够激发创造力,鼓励人民群众在各自的领域进行创新和突破,不断为民族复兴注入新的活力;能够增强民族自信,让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空洞的口号,而将是由我们自己亲手创造的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全社会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让英雄精神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典范,而是内化为每个个体的自觉追求,从而激发每个个体的内在潜能。让每一个平凡的劳动者都能意识到自己可以成为时代英雄,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宏大蓝图中。这不仅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更是一种行为上的引导。
人民史观的实践路径就是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集中体现。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路径,不仅能有效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创造力,更能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最广泛、最坚实的人民基础。
新时代的英雄观与人民史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合力。新时代的英雄提供了精神榜样,让人民群众有了学习和追赶的目标;而人民史观则提供了实践舞台,让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都能在历史进程中留下印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价值坐标与时代精神的高度统一
人民史观为新时代的英雄观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价值坐标。人民史观使我们真正了解“何谓英雄”。人民史观强调“英雄来自人民”,指的是人民是英雄的创造者,是孕育英雄的土壤,他们的英雄事迹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缩影,也就是说,英雄并不是脱离人民群众独特存在,他们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人民史观强调“英雄为了人民”,指的是新时代英雄的伟大之处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超凡脱俗的个人能力,而是因为他们能够将个人理想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的宏伟事业紧密结合。在人民史观下,是否把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是衡量英雄的唯一价值尺度。
新时代的英雄观则是人民史观在新时代表达的具体形式和精神体现。一个社会的英雄观,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新时代以来我们大力弘扬的爱国奉献、敬业担当、创新创造等英雄精神,正是对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集体意志的集中凝练和升华。英雄作为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精神品质和先进事迹,提供了可见可学的精神标杆,指引方向、凝聚人心、激发斗志。通过学习英雄,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得以增强,从而将抽象的集体力量转化为具体的实践动力,引导着千千万万的普通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价值,服务社会,这恰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人民史观的生动实践。
总之,新时代的英雄观与人民史观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英雄的产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和时代的需求,英雄的事迹,也正是人民创造历史的具象化表达。当下,深刻理解新时代的英雄观和人民史观的理论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对抵制和驳斥个人英雄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各种错误论调,团结广大人民群众投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