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林下经济面积逾8万亩年产值4亿余元
2025-09-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孙亚飞 通讯员 白文斌 报道
本报聊城讯 从阳谷的蟾蜍、蚯蚓,到莘县的食用菌,再到冠县的林下中药材,聊城市通过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联结机制,引导分散林地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集聚,全市已发展林下经济面积8万余亩,年产值达4.45亿元。
据介绍,目前,聊城市林下经济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林—蛙—菜”生态循环:阳谷县赵王河林场和冠县毛白杨林场引入企业资本,利用林荫空间养殖药用价值高的中华蟾蜍。幼蛙精细化饲养、成蛙林间放养,辅以林下种菜,形成物质循环链条,亩效益突破3万元,获评省级生态养殖园区。二是“林菌共生”降本增效:莘县马西林场与合作社携手,在林下规模化种植草菇、羊肚菌等珍稀菌类。林间天然的温湿度调控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废弃菌棒还田又滋养林木,500亩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预计亩年产值可达5万—6万元。三是“林游融合”释放红利:冠县“中华第一梨园”巧妙嫁接生态与文旅,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周边3000余人就业。
下一步,聊城市将持续聚焦适度规模经营、林地效益提升和林业产业做强三大关键,畅通林权流转渠道,激活经营主体活力,释放以林保水、以林生金、以林固碳的多元潜力。
本报聊城讯 从阳谷的蟾蜍、蚯蚓,到莘县的食用菌,再到冠县的林下中药材,聊城市通过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联结机制,引导分散林地经营权向新型经营主体集聚,全市已发展林下经济面积8万余亩,年产值达4.45亿元。
据介绍,目前,聊城市林下经济呈现三大特点:一是“林—蛙—菜”生态循环:阳谷县赵王河林场和冠县毛白杨林场引入企业资本,利用林荫空间养殖药用价值高的中华蟾蜍。幼蛙精细化饲养、成蛙林间放养,辅以林下种菜,形成物质循环链条,亩效益突破3万元,获评省级生态养殖园区。二是“林菌共生”降本增效:莘县马西林场与合作社携手,在林下规模化种植草菇、羊肚菌等珍稀菌类。林间天然的温湿度调控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废弃菌棒还田又滋养林木,500亩林下食用菌种植基地预计亩年产值可达5万—6万元。三是“林游融合”释放红利:冠县“中华第一梨园”巧妙嫁接生态与文旅,年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周边3000余人就业。
下一步,聊城市将持续聚焦适度规模经营、林地效益提升和林业产业做强三大关键,畅通林权流转渠道,激活经营主体活力,释放以林保水、以林生金、以林固碳的多元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