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区织密民意收集“连心网”,让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扎根基层的“法治前哨”

让立法触角直抵基层末梢

2025-09-17 作者: 杨秀萍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郑 港 胡金明  

  9月1日早饭后,69岁的莱山区黄海社区居民张廷玉照例去社区转转,与街坊聊聊,“张叔早!”不时有人跟他热络地打招呼,作为莱山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建议收集员,这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我的工作非常接地气,根据立法需要,我会把大家的意见都记好报出去。”带动更多身边人参与立法的同时,张廷玉发现,大家日常生活里会更主动地用法治思维来处理和协商问题,这让他更加开心。
  “以前感觉参与立法遥不可及,自从有了基层立法联系点,感觉立法正逐渐融入社区生活,群众反映建议和诉求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基层工作开展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黄海社区党委书记王相媛表示。
  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是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的重要形式,承载着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莱山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协同区司法局等多方力量,构建起“人大统筹指导、司法行政主推、多方协同参与”的工作模式,引导各方为立法“发声”、为治理“建言”、为普法“搭台”,让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扎根基层的“法治前哨”,以生动实践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莱山答卷。
  “基层立法联系点根在基层,核心在于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关键是让更多的基层群众有序参与。”莱山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宋吉伟介绍,为织密民意收集“连心网”,该区构建起立体化民意收集网络,线上依托“烟台市莱山区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设24小时立法意见征集专栏,群众扫码即可“指尖提案”。线下打造烟台市首家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实体平台,组建律师、调解员等专业法治队伍,深入基层开展“蹲点式”调研,精准捕捉基层治理、营商环境等热点问题的立法需求。
  在此基础上,莱山区还创新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采集体系。区级联系点设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8大功能窗口,组建立法信息员队伍,3名律师代表、委员定期坐班提供专业解读。街道依托司法所设立立法联络站,结合重要节点开展“法治宣传+立法征询”活动。社区通过“1+2+N”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延伸职能,在沿海阵地和乡村振兴带搭建专属平台,让渔民、农户在生产一线就能反馈涉海养殖、土地流转等立法诉求。
  “基层立法联系点虽小,却承载着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大担当。”宋吉伟介绍,为进一步用好用活基层立法联系点,莱山区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拓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参与立法、宣传普法、促进守法等方面的功能,支持区司法局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置“智慧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集成AI律师咨询、法律文书生成等18项服务,群众可实时获得智能法律咨询。“法治建议征集室”配备智能系统,实现立法建议实时录入、分类标注和可视化分析,通过数据平台与多部门联动,构建起集民意汇聚、智能研判、决策参考于一体的智慧中枢。
  □ 本报记者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郑 港 胡金明  

  9月1日早饭后,69岁的莱山区黄海社区居民张廷玉照例去社区转转,与街坊聊聊,“张叔早!”不时有人跟他热络地打招呼,作为莱山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立法建议收集员,这已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我的工作非常接地气,根据立法需要,我会把大家的意见都记好报出去。”带动更多身边人参与立法的同时,张廷玉发现,大家日常生活里会更主动地用法治思维来处理和协商问题,这让他更加开心。
  “以前感觉参与立法遥不可及,自从有了基层立法联系点,感觉立法正逐渐融入社区生活,群众反映建议和诉求有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基层工作开展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黄海社区党委书记王相媛表示。
  基层立法联系点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是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的重要形式,承载着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论到实践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莱山区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协同区司法局等多方力量,构建起“人大统筹指导、司法行政主推、多方协同参与”的工作模式,引导各方为立法“发声”、为治理“建言”、为普法“搭台”,让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扎根基层的“法治前哨”,以生动实践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莱山答卷。
  “基层立法联系点根在基层,核心在于听取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关键是让更多的基层群众有序参与。”莱山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宋吉伟介绍,为织密民意收集“连心网”,该区构建起立体化民意收集网络,线上依托“烟台市莱山区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设24小时立法意见征集专栏,群众扫码即可“指尖提案”。线下打造烟台市首家政府立法基层联系点实体平台,组建律师、调解员等专业法治队伍,深入基层开展“蹲点式”调研,精准捕捉基层治理、营商环境等热点问题的立法需求。
  在此基础上,莱山区还创新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网格化采集体系。区级联系点设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8大功能窗口,组建立法信息员队伍,3名律师代表、委员定期坐班提供专业解读。街道依托司法所设立立法联络站,结合重要节点开展“法治宣传+立法征询”活动。社区通过“1+2+N”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延伸职能,在沿海阵地和乡村振兴带搭建专属平台,让渔民、农户在生产一线就能反馈涉海养殖、土地流转等立法诉求。
  “基层立法联系点虽小,却承载着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的大担当。”宋吉伟介绍,为进一步用好用活基层立法联系点,莱山区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拓展基层立法联系点在参与立法、宣传普法、促进守法等方面的功能,支持区司法局在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置“智慧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集成AI律师咨询、法律文书生成等18项服务,群众可实时获得智能法律咨询。“法治建议征集室”配备智能系统,实现立法建议实时录入、分类标注和可视化分析,通过数据平台与多部门联动,构建起集民意汇聚、智能研判、决策参考于一体的智慧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