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数字化时代沂蒙精神传播
2025-09-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王友明
围绕数字化时代沂蒙精神传播,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立体化挖掘沂蒙精神内涵。无论什么样的传播,内容为王是不变的法则。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对沂蒙精神的内涵挖掘,突出其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为数字化时代的传播提供丰富内容。
沂蒙精神是源于沂蒙老区,发展于齐鲁大地,在民族复兴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革命精神。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笔者认为这个“基本内涵”实际是沂蒙精神的本质,是在“道”这个层面上的提炼和概括。在这个总概括之下,还可以下沉一个层次,作相应的提炼。比如沂蒙精神的实践要求,可以从胸怀大局、人民至上、改革创新、勇于担当、善作善成等方面去概括,也可以从牢记初心使命、敬业奉献担当、团结奋进争先等方面去概括;沂蒙精神的时代特色,可以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过程民主、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去概括。除本质内涵之外,无论从哪个层面概括,一定突出时代特色,坚持以用为本,解决时代问题,并且要身体力行,变成实际行动,取得预期效果。
二是做好沂蒙精神分众传播。分众化是现代传播的大趋势。要做好分众传播,就要为不同层次、类别的受众准备对应的内容,以做到有的放矢。目前,尽管各地在红色文化传播上已经重视利用新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加大内容投放,但往往未能根据目标群体的需求提前谋划,导致传播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激发受众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其传播效果也就难免打折扣。可以将对沂蒙精神宏观的把握与概括与某一领域的研究相结合,把宏大叙事与小人物、小事件甚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研究相结合,开展历史资料长编、人物访谈等活动,组织专题性研究,如山东抗日根据地史、山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沂蒙红嫂研究、识字班研究,以及改革开放后建设大市场、发展大物流、开拓南方市场、商城出海等。除山东、临沂的研究力量外,也可以面向省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设置专项研究课题、研究基金。在深入开展分层分类研究基础上,针对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妇女儿童、外籍人士等受众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针对其兴趣所在进行差异化投放,分门别类地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包装,与专业公司合作,借助算法实现对目标受众的精准推送。比如,针对年轻人群体,多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针对中老年人群体,多利用新闻资讯、戏剧影视类平台;针对公务员群体,多利用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平台;针对大学生群体,多利用智慧团建、官方团委等平台,等等。
三是数字化开发沂蒙精神红色场馆。数字化时代,人们对数字资源的获取需求远大于传统的图文信息。数字时代先进信息技术为红色场馆进行数字化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今年出台的《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提出“创新宣传方式”,对肩负沂蒙精神重要物质承载体的红色场馆等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十分必要,这也是在数字化时代扩大沂蒙精神红色场馆影响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沂蒙精神红色场馆的数字化开发与数字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统一的沂蒙精神信息共享平台。同时,还可以注意实现数字化成果的跨平台、跨区域互通互联和共享,比如与省内外相关的红色文化机构、媒体和企业共建红色文化资源全媒体传播矩阵,通过矩阵账号的相互推广和联动,实现信息传播的倍增效果,让沂蒙精神红色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虚拟化方式、信息化手段呈现出来,更为“鲜活”、更为“智能”、更“可看、可听、可触、可感”,让更多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扩大沂蒙精神的影响力、辐射力,更好发挥出励志育人作用。
四是加快发展数字产业。现代数字技术为沂蒙精神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解读和多层次的再创作提供了条件。可以出台鼓励沂蒙精神数字产业发展的激励措施,吸引国内外数字产业研发生产力量,围绕沂蒙精神开发数字化产品,促进沂蒙红色文化的二次创作,比如开发以沂蒙精神为内容的网游产品、动漫产品。例如优秀红色剧本杀游戏《刀鞘》,以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为背景,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扮演共产党、军统和中统三大阵营的角色,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沂蒙精神红色文化资源中不乏类似的题材,值得深度挖掘与开发。可以策划一批沂蒙精神重点传播项目,对著名博主、网络“大V”提供激励措施,鼓励其利用自媒体开展沂蒙精神传播。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人力资源部原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副院长)
围绕数字化时代沂蒙精神传播,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是立体化挖掘沂蒙精神内涵。无论什么样的传播,内容为王是不变的法则。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对沂蒙精神的内涵挖掘,突出其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为数字化时代的传播提供丰富内容。
沂蒙精神是源于沂蒙老区,发展于齐鲁大地,在民族复兴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的伟大革命精神。沂蒙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笔者认为这个“基本内涵”实际是沂蒙精神的本质,是在“道”这个层面上的提炼和概括。在这个总概括之下,还可以下沉一个层次,作相应的提炼。比如沂蒙精神的实践要求,可以从胸怀大局、人民至上、改革创新、勇于担当、善作善成等方面去概括,也可以从牢记初心使命、敬业奉献担当、团结奋进争先等方面去概括;沂蒙精神的时代特色,可以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全过程民主、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去概括。除本质内涵之外,无论从哪个层面概括,一定突出时代特色,坚持以用为本,解决时代问题,并且要身体力行,变成实际行动,取得预期效果。
二是做好沂蒙精神分众传播。分众化是现代传播的大趋势。要做好分众传播,就要为不同层次、类别的受众准备对应的内容,以做到有的放矢。目前,尽管各地在红色文化传播上已经重视利用新媒体,在新媒体平台上加大内容投放,但往往未能根据目标群体的需求提前谋划,导致传播内容缺乏针对性,难以有效激发受众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其传播效果也就难免打折扣。可以将对沂蒙精神宏观的把握与概括与某一领域的研究相结合,把宏大叙事与小人物、小事件甚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研究相结合,开展历史资料长编、人物访谈等活动,组织专题性研究,如山东抗日根据地史、山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沂蒙红嫂研究、识字班研究,以及改革开放后建设大市场、发展大物流、开拓南方市场、商城出海等。除山东、临沂的研究力量外,也可以面向省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设置专项研究课题、研究基金。在深入开展分层分类研究基础上,针对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妇女儿童、外籍人士等受众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针对其兴趣所在进行差异化投放,分门别类地进行有计划的开发、包装,与专业公司合作,借助算法实现对目标受众的精准推送。比如,针对年轻人群体,多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针对中老年人群体,多利用新闻资讯、戏剧影视类平台;针对公务员群体,多利用学习强国、今日头条等平台;针对大学生群体,多利用智慧团建、官方团委等平台,等等。
三是数字化开发沂蒙精神红色场馆。数字化时代,人们对数字资源的获取需求远大于传统的图文信息。数字时代先进信息技术为红色场馆进行数字化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今年出台的《山东省传承弘扬沂蒙精神条例》提出“创新宣传方式”,对肩负沂蒙精神重要物质承载体的红色场馆等红色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十分必要,这也是在数字化时代扩大沂蒙精神红色场馆影响力的必然要求。通过对沂蒙精神红色场馆的数字化开发与数字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统一的沂蒙精神信息共享平台。同时,还可以注意实现数字化成果的跨平台、跨区域互通互联和共享,比如与省内外相关的红色文化机构、媒体和企业共建红色文化资源全媒体传播矩阵,通过矩阵账号的相互推广和联动,实现信息传播的倍增效果,让沂蒙精神红色资源通过数字化技术、虚拟化方式、信息化手段呈现出来,更为“鲜活”、更为“智能”、更“可看、可听、可触、可感”,让更多受众身临其境地感受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扩大沂蒙精神的影响力、辐射力,更好发挥出励志育人作用。
四是加快发展数字产业。现代数字技术为沂蒙精神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解读和多层次的再创作提供了条件。可以出台鼓励沂蒙精神数字产业发展的激励措施,吸引国内外数字产业研发生产力量,围绕沂蒙精神开发数字化产品,促进沂蒙红色文化的二次创作,比如开发以沂蒙精神为内容的网游产品、动漫产品。例如优秀红色剧本杀游戏《刀鞘》,以解放战争时期的斗争为背景,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通过扮演共产党、军统和中统三大阵营的角色,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和无私奉献精神。沂蒙精神红色文化资源中不乏类似的题材,值得深度挖掘与开发。可以策划一批沂蒙精神重点传播项目,对著名博主、网络“大V”提供激励措施,鼓励其利用自媒体开展沂蒙精神传播。
(作者系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人力资源部原主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