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区“五微”构建居民就业创业新模式
2025-09-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孙业文
“这是我们新设计的一款包,可以放水杯、书、平板电脑等物品,美观小巧方便。”8月29日下午2点,在济南市天桥区宝华街道康成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楼“共富工坊”直播间内,41岁的贾靖正在推荐手工制品。
“我原来自己租房做直播,扣除房租后几乎挣不到钱,生活压力很大。”贾靖说,社区在了解情况后,提出免费给她提供场地与设备,而她需要用自己的专业布艺和直播技术培养更多想自主创业的居民,“我与社区一拍即合,于今年6月份成立了这个工作室。”
贾靖称,“共富工坊”刚开始一场直播卖几百元,现在稳定在了4000元左右,一个月直播8场,销售额在3万元左右,现在有近20名康成花园社区居民跟她学习相关的技术,准备自主创业。“社区帮我再创业的同时,还让我带动其他人一起致富,很有意义。”贾靖说。
贾靖的创业经历是天桥区支持“微创业”,激发社区创业原动力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天桥区以社区为依托,深入开展“社区微业”行动,打造集“微就业、微创业、微组织、微技能、微服务”于一体的“五微”社区,充分构建社区就业创业新格局,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增收。
“快来尝尝刚出锅的卤货,新鲜美味又好吃……”每天下午,梁珊都会在制锦市街道朝阳社区叫卖卤货,小摊前常排起队伍,不到2个小时就能销售一空。
“去年,我在社区举行的行业能手和经验丰富的主理人‘云端’课上,萌生了做卤货的念头。”梁珊把想法告诉社区后,社区立马帮她协调场地,办理营业执照,一个月的时间生意就干起来了。“一天能卖1000元左右,没想到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了。”
为促进灵活就业,朝阳社区围绕市场需求高、入门容易、就业灵活的方向,推出“社区微业·就在家门口”系列直播培训课程。截至目前,已开展7期专场直播,内容涵盖卤味制作、婴幼儿护理、手工编织、咖啡制作等实用技能,累计吸引5000余人次在线观看,帮助居民实现“微就业”。
为增强社区就业资源聚合力,天桥区还创新“微组织”,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成立“就业热心人”服务团队,目前已建成社区就业服务站200个,打造78个社区微业示范点项目,拥有工作人员184人。
为提高社区居民职业转换力,天桥区加强“微技能”培训,打造“零星学堂”“社区夜校”“社区学院”等灵活培训模式,便利居民就近错时参加。其中,纬北路街道打造的“家庭理疗微培训”社区夜校,聚焦日常保健等实用知识技能,用技能培训赋能居民美好生活。
天桥区还不断优化“微服务”,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立服务专区,打造一站式社区就业驿站。比如依托铜元局后街社区,打造“朝阳社区”一站式就业服务模式,提供“家政服务+AI教育+便民零售+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推动就业服务端口前移、重心下沉。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单元,社区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下一步,天桥区将全力打造‘社区微业’项目,通过‘家门口’式灵活就业服务,切实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助力实现就业帮扶与社区治理的双赢。”天桥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彦平表示。
“这是我们新设计的一款包,可以放水杯、书、平板电脑等物品,美观小巧方便。”8月29日下午2点,在济南市天桥区宝华街道康成花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楼“共富工坊”直播间内,41岁的贾靖正在推荐手工制品。
“我原来自己租房做直播,扣除房租后几乎挣不到钱,生活压力很大。”贾靖说,社区在了解情况后,提出免费给她提供场地与设备,而她需要用自己的专业布艺和直播技术培养更多想自主创业的居民,“我与社区一拍即合,于今年6月份成立了这个工作室。”
贾靖称,“共富工坊”刚开始一场直播卖几百元,现在稳定在了4000元左右,一个月直播8场,销售额在3万元左右,现在有近20名康成花园社区居民跟她学习相关的技术,准备自主创业。“社区帮我再创业的同时,还让我带动其他人一起致富,很有意义。”贾靖说。
贾靖的创业经历是天桥区支持“微创业”,激发社区创业原动力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天桥区以社区为依托,深入开展“社区微业”行动,打造集“微就业、微创业、微组织、微技能、微服务”于一体的“五微”社区,充分构建社区就业创业新格局,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增收。
“快来尝尝刚出锅的卤货,新鲜美味又好吃……”每天下午,梁珊都会在制锦市街道朝阳社区叫卖卤货,小摊前常排起队伍,不到2个小时就能销售一空。
“去年,我在社区举行的行业能手和经验丰富的主理人‘云端’课上,萌生了做卤货的念头。”梁珊把想法告诉社区后,社区立马帮她协调场地,办理营业执照,一个月的时间生意就干起来了。“一天能卖1000元左右,没想到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了。”
为促进灵活就业,朝阳社区围绕市场需求高、入门容易、就业灵活的方向,推出“社区微业·就在家门口”系列直播培训课程。截至目前,已开展7期专场直播,内容涵盖卤味制作、婴幼儿护理、手工编织、咖啡制作等实用技能,累计吸引5000余人次在线观看,帮助居民实现“微就业”。
为增强社区就业资源聚合力,天桥区还创新“微组织”,以社区党组织为引领,建设区、街道、社区三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成立“就业热心人”服务团队,目前已建成社区就业服务站200个,打造78个社区微业示范点项目,拥有工作人员184人。
为提高社区居民职业转换力,天桥区加强“微技能”培训,打造“零星学堂”“社区夜校”“社区学院”等灵活培训模式,便利居民就近错时参加。其中,纬北路街道打造的“家庭理疗微培训”社区夜校,聚焦日常保健等实用知识技能,用技能培训赋能居民美好生活。
天桥区还不断优化“微服务”,依托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设立服务专区,打造一站式社区就业驿站。比如依托铜元局后街社区,打造“朝阳社区”一站式就业服务模式,提供“家政服务+AI教育+便民零售+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推动就业服务端口前移、重心下沉。
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单元,社区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下一步,天桥区将全力打造‘社区微业’项目,通过‘家门口’式灵活就业服务,切实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助力实现就业帮扶与社区治理的双赢。”天桥区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胡彦平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