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聚焦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产业方向,大力发展绿色能源
乘风逐绿,向新而行
2025-09-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记者 张晓帆 通讯员 吕鑫 报道
近日,青岛,“渔光融合”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发电项目一期首批并网发电。该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采用海洋牧场与海上光伏一体化设计,建立起“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生态发展模式,达到改善海域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效果。
|
□ 本报记者 白晓
在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绿色能源”被定位为要突破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
8月28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市系列现场媒体见面会第五场——绿色能源产业链专场。东方风电(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负责人现场介绍新技术成果、新场景应用,探讨绿色发展新机遇,全面展现青岛绿色能源产业链上的新动能。
近年来,青岛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聚焦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产业方向,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力争到2027年,绿色能源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海洋,是青岛市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先天优势和突出特色。
风从海上来。青岛市拥有870公里海岸线和1.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海域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稳定,静风期少,海上风能技术可开发量巨大。
目前,由东方风电在青岛市即墨区投资建设的海上风电北方总部(海上风电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东方风电产业和市场开发中心副主任、东方风电(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俱龙认为:“青岛地理位置优越、风能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政策支持有力、市场需求旺盛,在风电领域占据竞争优势,尤其是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和项目开发方面,有望成为中国北方风电产业的重要枢纽。”
推动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技术保障至关重要。相较于其他测量技术,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的激光雷达技术在应对复杂海洋环境、提升测量精准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服务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激光雷达技术就如同给大气和海洋做CT,我们成功破解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目前,相关产品在全球累计交付达千余台(套)。”该公司总经理李荣忠说,“我们的漂浮式测风激光雷达是国内第一个成功实现商业化的同类产品,目前已完成近百个海上风电项目开发。”
近年来,随着近海风电逐渐向着深远海方向发展,与漂浮式风机配套的动态型海底电缆以及脐带电缆将会得到大规模应用。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自2014年率先在国内组织研发动态型海底电缆和脐带电缆,目前已经为国内多个重点项目提供电缆和电缆附件类产品配套服务。公司董事长张立刚介绍,公司在海洋工程领域拥有50项专利、70余项专有技术,累计为海洋石油开发、岛屿供电及海上风电场提供了超过4500千米的海底电缆。
乘风逐绿,向新而行。绿色能源产业本身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特点,是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鹏辉能源青岛基地项目一期投资40亿元,是鹏辉能源在华东地区的最大生产基地。“公司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应用于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等场景,其优势是长循环、高安全、长寿命。像电力储能,我们的电池循环寿命可达1万周以上,可达到12年至15年的使用寿命。”广州鹏辉能源(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说。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
2024年8月,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再生利用1万吨、梯次利用3万吨(年处理规模)退役动力电池示范项目在青岛建成投产。“我们与西门子深入合作,联手打造了国内电池回收行业首个基于区块链的实时碳足迹精算与溯源系统,成为车企、电池厂打造绿色供应链的刚性需求。”公司董事长张涛说,未来,他们将携手西门子(中国)、生态环境部固废管理中心、清华大学等权威机构,共同建设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青岛模式”。
在青岛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绿色能源”被定位为要突破发展的五大新兴产业之一。
8月28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青岛市系列现场媒体见面会第五场——绿色能源产业链专场。东方风电(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负责人现场介绍新技术成果、新场景应用,探讨绿色发展新机遇,全面展现青岛绿色能源产业链上的新动能。
近年来,青岛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聚焦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产业方向,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加快优化能源结构,力争到2027年,绿色能源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海洋,是青岛市发展绿色能源产业的先天优势和突出特色。
风从海上来。青岛市拥有870公里海岸线和1.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海域风能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稳定,静风期少,海上风能技术可开发量巨大。
目前,由东方风电在青岛市即墨区投资建设的海上风电北方总部(海上风电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东方风电产业和市场开发中心副主任、东方风电(青岛)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俱龙认为:“青岛地理位置优越、风能资源丰富、产业基础扎实、政策支持有力、市场需求旺盛,在风电领域占据竞争优势,尤其是在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和项目开发方面,有望成为中国北方风电产业的重要枢纽。”
推动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技术保障至关重要。相较于其他测量技术,青岛镭测创芯科技有限公司的激光雷达技术在应对复杂海洋环境、提升测量精准度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可服务海上风电全生命周期。“激光雷达技术就如同给大气和海洋做CT,我们成功破解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目前,相关产品在全球累计交付达千余台(套)。”该公司总经理李荣忠说,“我们的漂浮式测风激光雷达是国内第一个成功实现商业化的同类产品,目前已完成近百个海上风电项目开发。”
近年来,随着近海风电逐渐向着深远海方向发展,与漂浮式风机配套的动态型海底电缆以及脐带电缆将会得到大规模应用。
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自2014年率先在国内组织研发动态型海底电缆和脐带电缆,目前已经为国内多个重点项目提供电缆和电缆附件类产品配套服务。公司董事长张立刚介绍,公司在海洋工程领域拥有50项专利、70余项专有技术,累计为海洋石油开发、岛屿供电及海上风电场提供了超过4500千米的海底电缆。
乘风逐绿,向新而行。绿色能源产业本身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特点,是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
鹏辉能源青岛基地项目一期投资40亿元,是鹏辉能源在华东地区的最大生产基地。“公司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应用于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等场景,其优势是长循环、高安全、长寿命。像电力储能,我们的电池循环寿命可达1万周以上,可达到12年至15年的使用寿命。”广州鹏辉能源(青岛)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刚说。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
2024年8月,北辰先进循环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再生利用1万吨、梯次利用3万吨(年处理规模)退役动力电池示范项目在青岛建成投产。“我们与西门子深入合作,联手打造了国内电池回收行业首个基于区块链的实时碳足迹精算与溯源系统,成为车企、电池厂打造绿色供应链的刚性需求。”公司董事长张涛说,未来,他们将携手西门子(中国)、生态环境部固废管理中心、清华大学等权威机构,共同建设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青岛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