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智能化 港口更“聪明”
2025-08-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崔金龙 报道
本报烟台讯 走进山东港口烟台港商品车滚装码头,65万平方米专业化堆场上,集结在这里等待出海的商品车整齐排列,一直延伸到码头前沿。按照调度人员远程下发的指令,15台AGV机器人搬运着商品车在滚装船前与立体车库之间穿梭,协助商品车装船。
“这些AGV小车采用激光雷达、北斗导航等融合定位技术,能适应滚装码头复杂的地形,在无人驾驶状态下精准完成商品车搬运。”山东港口烟台港汽车码头分公司技术信息中心主任王一介绍,传统模式下,商品车的搬运主要依靠人工驾驶车辆完成,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烟台港创新研发的AT-AGV小车,不仅有效缓解了司机短缺的问题,还将码头的搬运效率提升了数倍。
今年,为进一步提升AGV识别效率,研发团队又在AGV前后两端各加上了两个多线程雷达,让AGV能够360度全场景感知,取车效率进一步提升。“多线程雷达配合我们构建的车型数据库,每辆商品车的平均取车效率提升了5秒。”王一说,而这5秒,相当于每天多释放近2小时作业窗口。
靠港停泊的货轮、穿梭的卡车、高速运转的机械……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中,港口似乎总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但在烟台港各港区,“新”潮澎湃的场景却有很多,甚至每一次装卸中都蕴藏着数智化的密码。
记者在烟台港西港区40万吨级矿石码头作业现场看到,由烟台港全球首创的“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干散货码头技术被广泛应用,综合接卸效率提高21.9%,散货装船综合效率提高22.6%,为全球传统干散货码头自动化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
眼下,新技术正不断驱动烟台港这座拥有160余年历史的老港口变得更“聪明”。这种“聪明”不只体现在码头设施的智能化、流程化,更体现在生产运营管理和对外服务的智慧化上。
“以往,码头工作人员每天要人工录入三四百单的件杂货单据。现在,客户只需在App自助上传数据,1分钟就能办完手续,件杂货单据录入效率提升3倍。”近日,在山东港口烟台港,生产业务部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烟台港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手机端界面。该服务平台启用后,不仅极大提升了客户体验,还显著降低了烟台港的人力成本。
“以前提箱都需要跑到现场办理,现在通过服务平台下单,利用‘山港云付’支付费用就能提箱,很方便。”在烟台港集装箱公司5A1综合服务大厅,客户对烟台港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的功能赞不绝口。
“目前,烟台港的线上办理率已高达98%,业务办理速度提升了150%。”烟台港相关负责人介绍,烟台港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还针对智慧查验服务和进出口放行同步服务进行了优化升级,客户通过平台上传舱单和放行通知单后,信息可以直接流转至码头进行比对后发送运抵,进出口放行同步服务效率提升了400%。
作为吞吐量世界前十的海洋港口,烟台港每年会产生海量的数据。烟台港还通过与华为深度合作,打造出业界领先的数字化管控平台,不仅实现全域数据资产化、经营态势数字化、经营管理精益化、辅助决策智慧化的转型目标,更为持续转型、重塑港口竞争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我们发布了烟台港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按照‘1+2+3+10+N’建设路径,烟台港智慧港口建设进入了全面铺开、系统推进的快车道,打破了‘孤岛壁垒’,畅通了数据连接,正全力打造综合性智慧港口创新高地。”烟台港科技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一组数据佐证:2024年,烟台港共荣获专利144项,较五年前增长约20倍;省级以上荣誉52项,较2019年增长超5倍;获批省级以上平台6个,实现省级科研创新平台零的突破。
通讯员 崔金龙 报道
本报烟台讯 走进山东港口烟台港商品车滚装码头,65万平方米专业化堆场上,集结在这里等待出海的商品车整齐排列,一直延伸到码头前沿。按照调度人员远程下发的指令,15台AGV机器人搬运着商品车在滚装船前与立体车库之间穿梭,协助商品车装船。
“这些AGV小车采用激光雷达、北斗导航等融合定位技术,能适应滚装码头复杂的地形,在无人驾驶状态下精准完成商品车搬运。”山东港口烟台港汽车码头分公司技术信息中心主任王一介绍,传统模式下,商品车的搬运主要依靠人工驾驶车辆完成,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烟台港创新研发的AT-AGV小车,不仅有效缓解了司机短缺的问题,还将码头的搬运效率提升了数倍。
今年,为进一步提升AGV识别效率,研发团队又在AGV前后两端各加上了两个多线程雷达,让AGV能够360度全场景感知,取车效率进一步提升。“多线程雷达配合我们构建的车型数据库,每辆商品车的平均取车效率提升了5秒。”王一说,而这5秒,相当于每天多释放近2小时作业窗口。
靠港停泊的货轮、穿梭的卡车、高速运转的机械……在很多人的传统印象中,港口似乎总是一副“灰头土脸”的模样,但在烟台港各港区,“新”潮澎湃的场景却有很多,甚至每一次装卸中都蕴藏着数智化的密码。
记者在烟台港西港区40万吨级矿石码头作业现场看到,由烟台港全球首创的“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干散货码头技术被广泛应用,综合接卸效率提高21.9%,散货装船综合效率提高22.6%,为全球传统干散货码头自动化升级提供了“中国方案”。
眼下,新技术正不断驱动烟台港这座拥有160余年历史的老港口变得更“聪明”。这种“聪明”不只体现在码头设施的智能化、流程化,更体现在生产运营管理和对外服务的智慧化上。
“以往,码头工作人员每天要人工录入三四百单的件杂货单据。现在,客户只需在App自助上传数据,1分钟就能办完手续,件杂货单据录入效率提升3倍。”近日,在山东港口烟台港,生产业务部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烟台港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手机端界面。该服务平台启用后,不仅极大提升了客户体验,还显著降低了烟台港的人力成本。
“以前提箱都需要跑到现场办理,现在通过服务平台下单,利用‘山港云付’支付费用就能提箱,很方便。”在烟台港集装箱公司5A1综合服务大厅,客户对烟台港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的功能赞不绝口。
“目前,烟台港的线上办理率已高达98%,业务办理速度提升了150%。”烟台港相关负责人介绍,烟台港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还针对智慧查验服务和进出口放行同步服务进行了优化升级,客户通过平台上传舱单和放行通知单后,信息可以直接流转至码头进行比对后发送运抵,进出口放行同步服务效率提升了400%。
作为吞吐量世界前十的海洋港口,烟台港每年会产生海量的数据。烟台港还通过与华为深度合作,打造出业界领先的数字化管控平台,不仅实现全域数据资产化、经营态势数字化、经营管理精益化、辅助决策智慧化的转型目标,更为持续转型、重塑港口竞争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我们发布了烟台港数字化转型专项规划,按照‘1+2+3+10+N’建设路径,烟台港智慧港口建设进入了全面铺开、系统推进的快车道,打破了‘孤岛壁垒’,畅通了数据连接,正全力打造综合性智慧港口创新高地。”烟台港科技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一组数据佐证:2024年,烟台港共荣获专利144项,较五年前增长约20倍;省级以上荣誉52项,较2019年增长超5倍;获批省级以上平台6个,实现省级科研创新平台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