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堵点才能延链强链

2025-08-27 作者: 杨秀萍 来源: 大众日报
  □ 杨秀萍

  近日,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龙口港区,来自河北方向的内贸轮顺利完成4000吨钢材卸船作业,随后装载来自几内亚的铝土矿启程返航,标志着“河北-烟台-非洲”东西双向物流通道的正式打通。该通道将成为东西部地区生产要素流通与商贸往来的跨省新路径,为山东“沿黄达海”大通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烟台港作为黄河流域便捷出海口和‘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始发港,区位优势明显。‘河北-烟台-非洲’物流大通道的开通,形成内贸正向运输钢材、反向运输铝土矿,外贸正向运输铝土矿、反向运输钢材机械的‘重去重回’钟摆式稳定运营模式,构建起‘端到端’全程物流体系。”山东港口烟台港相关负责人介绍。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结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发展现代物流本身就是打通实体经济的堵点,让经济“筋络”与循环更加畅通。近年来,烟台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围绕“畅通主干线、疏通细支路、沟通客货流、贯通三类港”发展思路,高标准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将交通运输优势转变为物流通达优势,进一步畅通实体经济发展“筋络”。
  以中国葡萄酒行业龙头张裕为例,其全球化布局对物流提出了极高要求。而正是烟台发达的冷链物流和保税物流体系,确保了葡萄酒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处于恒温状态,在品质得以保障的同时,高效地将产品送达全球消费者手中,真正实现了“全球选、中国酿、世界卖”的供应链格局。
  眼下在烟台,越织越密的物流网络让实体经济迸发出蓬勃生机。然而,再强健的物流“筋络”也怕淤堵,一旦“筋络”不通,整个经济机体都会感到病痛。因此,发展现代物流必须打通各种堵点,从而让经济气血更加充盈,运行更加顺畅。
  “链长制”便是烟台打通物流“筋络”的关键一招。“我们统筹陆海联动、地空联动、内外联动,着力构建以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为动脉、以港口为中心、以区域性物流节(支)点物流园区为骨干、以重点物流企业为支撑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总体布局,实行‘一链长、一链办、一园区、一基金、一联盟、一平台’工作机制,精准服务链上企业和项目,集聚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烟台现代物流产业链链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有链长统筹,有资金保障,有龙头引领,有平台支撑……打通了堵点方能延长物流链、强化物流链,更能推动经济良性循环。“链长制”实施以来,烟台现代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发展优势持续增强,物流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城市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眼下,烟台传统运输、仓储业正逐步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特色物流亮点突出,多式联运高效联通,园区载体加速建设,烟台正全力打造“海陆空铁”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前不久,扎着红绸的首列福山—广东铁路集装箱班列从位于福山区的山东济铁烟台物流园缓缓驶出,装载着万华化学集团等企业的聚碳酸酯、调味品和机械设备等货物,驶向终点广东大朗。这是烟威地区首次开行纳入国铁集团图定方案的首班直通铁路班列,打通了烟威地区与大湾区之间的铁路货运新动脉。烟台还开通全国首趟“一单制”跨境海铁联运班列,“日韩-烟台-中亚”商品车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实现“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票结算”,“一站式”服务较传统运输时效提升50%。
  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在“链”上不断优化强化,“链”出了发展新动能,也推动了数字化转型。目前,烟台港集团、瑞康医药、万华华悦物流、道恩物流等骨干企业都建设了企业物流信息平台。烟台市还加快推进环渤海物流数据中心建设,对全市物流数据进行深度开发,整合物流资源信息,实现物流需求与运输资源的精准匹配,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 杨秀萍

  近日,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龙口港区,来自河北方向的内贸轮顺利完成4000吨钢材卸船作业,随后装载来自几内亚的铝土矿启程返航,标志着“河北-烟台-非洲”东西双向物流通道的正式打通。该通道将成为东西部地区生产要素流通与商贸往来的跨省新路径,为山东“沿黄达海”大通道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烟台港作为黄河流域便捷出海口和‘中非双向物流黄金大通道’始发港,区位优势明显。‘河北-烟台-非洲’物流大通道的开通,形成内贸正向运输钢材、反向运输铝土矿,外贸正向运输铝土矿、反向运输钢材机械的‘重去重回’钟摆式稳定运营模式,构建起‘端到端’全程物流体系。”山东港口烟台港相关负责人介绍。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结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发展现代物流本身就是打通实体经济的堵点,让经济“筋络”与循环更加畅通。近年来,烟台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围绕“畅通主干线、疏通细支路、沟通客货流、贯通三类港”发展思路,高标准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将交通运输优势转变为物流通达优势,进一步畅通实体经济发展“筋络”。
  以中国葡萄酒行业龙头张裕为例,其全球化布局对物流提出了极高要求。而正是烟台发达的冷链物流和保税物流体系,确保了葡萄酒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处于恒温状态,在品质得以保障的同时,高效地将产品送达全球消费者手中,真正实现了“全球选、中国酿、世界卖”的供应链格局。
  眼下在烟台,越织越密的物流网络让实体经济迸发出蓬勃生机。然而,再强健的物流“筋络”也怕淤堵,一旦“筋络”不通,整个经济机体都会感到病痛。因此,发展现代物流必须打通各种堵点,从而让经济气血更加充盈,运行更加顺畅。
  “链长制”便是烟台打通物流“筋络”的关键一招。“我们统筹陆海联动、地空联动、内外联动,着力构建以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为动脉、以港口为中心、以区域性物流节(支)点物流园区为骨干、以重点物流企业为支撑的‘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总体布局,实行‘一链长、一链办、一园区、一基金、一联盟、一平台’工作机制,精准服务链上企业和项目,集聚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烟台现代物流产业链链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有链长统筹,有资金保障,有龙头引领,有平台支撑……打通了堵点方能延长物流链、强化物流链,更能推动经济良性循环。“链长制”实施以来,烟台现代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发展优势持续增强,物流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城市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眼下,烟台传统运输、仓储业正逐步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特色物流亮点突出,多式联运高效联通,园区载体加速建设,烟台正全力打造“海陆空铁”一体化综合运输体系。前不久,扎着红绸的首列福山—广东铁路集装箱班列从位于福山区的山东济铁烟台物流园缓缓驶出,装载着万华化学集团等企业的聚碳酸酯、调味品和机械设备等货物,驶向终点广东大朗。这是烟威地区首次开行纳入国铁集团图定方案的首班直通铁路班列,打通了烟威地区与大湾区之间的铁路货运新动脉。烟台还开通全国首趟“一单制”跨境海铁联运班列,“日韩-烟台-中亚”商品车国际多式联运大通道实现“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票结算”,“一站式”服务较传统运输时效提升50%。
  现代物流产业生态在“链”上不断优化强化,“链”出了发展新动能,也推动了数字化转型。目前,烟台港集团、瑞康医药、万华华悦物流、道恩物流等骨干企业都建设了企业物流信息平台。烟台市还加快推进环渤海物流数据中心建设,对全市物流数据进行深度开发,整合物流资源信息,实现物流需求与运输资源的精准匹配,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