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莱芜供电公司
高效完成因山洪受损供电设施修复
2025-08-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杜飞 王宪才
8月17日,随着国网莱芜供电公司为济南莱芜区大王庄镇草沟村临时搭建的微电网退出运行,大王庄镇因山洪受损的电力设施全部被修复,4476户居民恢复正常供电。
7月22日,莱芜区遭遇强降雨天气,最大降雨点降雨量达364毫米,大王庄镇石屋子村、朱家峪村附近发生山洪灾害,供电设施受损。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莱芜供电公司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援。
受灾村庄位于香山脚下,为“两山夹一沟、小路沿河畔”的地形地貌。莱芜供电公司立即组织人员实地勘查,明确不同区段的差异化设计要求,提升重要线路建设标准,确定了大范围电缆结合架空线路的重建方案,以提高电网抵御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公司还规划了槐树线独路支线与济南供电公司10千伏垛官线、潘家沟支线与泰安供电公司10千伏上港线的联络通道,解决区域负荷转供问题。
山洪把唯一的进山道路冲毁,宅科、河马石等村的道路、电力、通信全部中断。应急抢修指挥部紧急协调3架应急救援直升机,7月22日15时30分,高新供电中心等部门将6台小型发电机送到指定现场;18时30分,救援直升机到达香山脚下停车场,并分批将发电机和应急发电人员送达6个失电村庄,迅速建立临时供电点,启动应急发电作业,保证照明、通信等基本生活用电需求。
10千伏槐树线潘家沟支线是本次受暴雨山洪影响最严重的线路,影响6个自然村584户村民的用电。因为道路尚未抢通,电力设施重建一时无法启动,莱芜供电公司决定连夜敷设电缆。7月23日19时,电缆运送到位后,60名作业人员蹚过积水、脚踩泥泞,在河道上的田埂里敷设电缆。1000米的电缆敷设完毕时已是深夜。7月24日4时20分,10千伏槐树线潘家沟支线成功送电,潘家沟、安子、岔峪、河马石4个村恢复供电。至此,受山洪影响受灾村民全部复电。
临时供电后,灾后重建任务更为艰巨。
从选址到安装,从T接到架线,常规需要1个多月完成的工程,施工人员昼夜奋战,在20天内便完成建设任务。
抢修复电期间,莱芜供电公司根据草沟村实际用电负荷和功率波动情况,搭建了一套微电网系统,作为草沟村的临时电源。该系统包括30千瓦峰光伏和100千瓦/215千瓦时储能。这套“绿色能量站”无需燃料补给,运行零排放、零噪声,实现孤网24小时稳定供电。
现场工作负责人亓蒙介绍:“独路村是最后一个灾后恢复线路重建的村子,大伙儿每天凌晨4点出发,夜里10点返回,往返60多千米,连续奋战20多天,就是为了早日完工通电。”为抢抓进度,工作人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多点同步推进立杆、架线、安装变压器、试验等工作。
重建工作中,莱芜供电公司累计投入抢修人员826人次,派出大型施工机械208台次,新立线杆47基,组立钢管塔3基,新建台架变压器7座,架设导线2.22公里、敷设电缆8.46公里。
8月17日,随着国网莱芜供电公司为济南莱芜区大王庄镇草沟村临时搭建的微电网退出运行,大王庄镇因山洪受损的电力设施全部被修复,4476户居民恢复正常供电。
7月22日,莱芜区遭遇强降雨天气,最大降雨点降雨量达364毫米,大王庄镇石屋子村、朱家峪村附近发生山洪灾害,供电设施受损。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莱芜供电公司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援。
受灾村庄位于香山脚下,为“两山夹一沟、小路沿河畔”的地形地貌。莱芜供电公司立即组织人员实地勘查,明确不同区段的差异化设计要求,提升重要线路建设标准,确定了大范围电缆结合架空线路的重建方案,以提高电网抵御极端自然灾害的能力。公司还规划了槐树线独路支线与济南供电公司10千伏垛官线、潘家沟支线与泰安供电公司10千伏上港线的联络通道,解决区域负荷转供问题。
山洪把唯一的进山道路冲毁,宅科、河马石等村的道路、电力、通信全部中断。应急抢修指挥部紧急协调3架应急救援直升机,7月22日15时30分,高新供电中心等部门将6台小型发电机送到指定现场;18时30分,救援直升机到达香山脚下停车场,并分批将发电机和应急发电人员送达6个失电村庄,迅速建立临时供电点,启动应急发电作业,保证照明、通信等基本生活用电需求。
10千伏槐树线潘家沟支线是本次受暴雨山洪影响最严重的线路,影响6个自然村584户村民的用电。因为道路尚未抢通,电力设施重建一时无法启动,莱芜供电公司决定连夜敷设电缆。7月23日19时,电缆运送到位后,60名作业人员蹚过积水、脚踩泥泞,在河道上的田埂里敷设电缆。1000米的电缆敷设完毕时已是深夜。7月24日4时20分,10千伏槐树线潘家沟支线成功送电,潘家沟、安子、岔峪、河马石4个村恢复供电。至此,受山洪影响受灾村民全部复电。
临时供电后,灾后重建任务更为艰巨。
从选址到安装,从T接到架线,常规需要1个多月完成的工程,施工人员昼夜奋战,在20天内便完成建设任务。
抢修复电期间,莱芜供电公司根据草沟村实际用电负荷和功率波动情况,搭建了一套微电网系统,作为草沟村的临时电源。该系统包括30千瓦峰光伏和100千瓦/215千瓦时储能。这套“绿色能量站”无需燃料补给,运行零排放、零噪声,实现孤网24小时稳定供电。
现场工作负责人亓蒙介绍:“独路村是最后一个灾后恢复线路重建的村子,大伙儿每天凌晨4点出发,夜里10点返回,往返60多千米,连续奋战20多天,就是为了早日完工通电。”为抢抓进度,工作人员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多点同步推进立杆、架线、安装变压器、试验等工作。
重建工作中,莱芜供电公司累计投入抢修人员826人次,派出大型施工机械208台次,新立线杆47基,组立钢管塔3基,新建台架变压器7座,架设导线2.22公里、敷设电缆8.46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