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银行业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一笔笔精准投放的信贷资金——

让“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2025-08-21 作者: 都亚男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都亚男
  见习记者 刘建宏

  如何让“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入,加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金融供给。
  守护特色农业的种粮大户、带动村民致富的小微企业主、退伍归来的新农人……对他们而言,一笔笔精准投放的信贷资金,或许正是让“绿叶子”变成“金叶子”的关键拐点。
  恰恰在山东,一批银行主动帮扶乡村振兴的奋斗者,以特色产品破除融资壁垒,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金融春雨”精准滴灌
旺了产业,富了村民

  作为一名“80后”新农人,崔世涛在菏泽市东明县承包了1200亩土地,成立了一家家庭农场,主要种植大田农作物大豆、玉米和花生,其中玉米、大豆复合种植320亩,在玉米不减产、品质不下降的情况下,一亩地增加大豆产量近300斤。
  近两年,随着家庭农场发展越来越好,崔世涛准备扩大规模,但此时却因资金困住了手脚。正当他一筹莫展时,邮政储蓄银行菏泽市分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了解情况,通过开展实地调查和市场调研,及时为其“量体裁衣”,发放信用贷款85万元。
  正是这笔资金给崔世涛的家庭农场带来了“及时雨”,为其后续创业增收提供了保障。崔世涛告诉记者,“今年玉米、大豆长势好,收成应该十分可观,多亏了邮政储蓄银行菏泽市分行的金融支持,我的农场才能大丰收。”
  鄄城县红船镇刘桥村近几年大力发展毛木耳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全村发展种植大棚380个,毛木耳种植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新亮点。随着毛木耳产业的不断发展,刘桥村也被评为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鄄城农商行为解决村民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难题,先后推出沿黄惠商贷、富民兴业贷、青年创业贷等多种信贷产品。截至目前,鄄城农商行共向刘桥村59户村民提供信贷资金支持2192万元。
  “近年来,菏泽金融监管分局通过创新升级‘惠菏金’平台、开展县域帮扶项目等,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规模与适配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金融动能。”菏泽金融监管分局负责人说,“我们将聚焦全方位扩内需、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民生保障等领域,引导银行机构落实‘两重’‘两新’等宏观政策,推动实现经济金融双向奔赴、互相赋能。”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可以看到,菏泽市以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为核心,引导银行机构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本土产业生态。截至6月末,菏泽市各项贷款余额5289亿元,较年初增加340亿元,增幅6.87%。
创新特色融资产品
“贷”动富民特色产业

  作为泰山“四大名药”之一,泰安黄精产业近年来迅速崛起。在山东泰尚黄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农户签约标准化种植的500亩黄精首个采收季,因市场对黄精深加工产品的需求激增,亟须集中采购原料投入生产,原料集中采购带来的资金缺口给企业产品生产带来压力。
  恒丰银行泰安分行走访后,为企业发放500万元贷款,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有效激活了产业链条,带动周边乡镇参与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让“仙草”的富民效应看得见、摸得着。
  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是有名的“大蒜+辣椒”特色产业基地,村民张大哥是一名退伍军人,主要从事大蒜、辣椒等农副产品的收购。因批量收购大蒜急需资金,张大哥向斑鸠店镇人民政府寻求融资帮助。
  经东平县斑鸠店镇政府牵头,中国银行东平支行当天安排专人与其对接并现场考察,第二天下午向张大哥发放退役军人创业贷款20万元,解了张大哥的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泰安金融监管分局聚焦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目标,实施外贸、消费、科技、民营、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精准滴灌五大工程,着力打造发展普惠金融的特色样板。截至6月末,泰安辖区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14.58亿元,较年初增长13.13%,高于各项贷款6.84个百分点。
  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小生意到大项目,金融“活水”润泽千行百业,泰安银行业主动优化融资结构、产品体系,发布特色融资产品,一笔一画写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 本报记者 都亚男
  见习记者 刘建宏

  如何让“绿叶子”变成“金叶子”?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指出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金融资源投入,加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金融供给。
  守护特色农业的种粮大户、带动村民致富的小微企业主、退伍归来的新农人……对他们而言,一笔笔精准投放的信贷资金,或许正是让“绿叶子”变成“金叶子”的关键拐点。
  恰恰在山东,一批银行主动帮扶乡村振兴的奋斗者,以特色产品破除融资壁垒,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金融春雨”精准滴灌
旺了产业,富了村民

  作为一名“80后”新农人,崔世涛在菏泽市东明县承包了1200亩土地,成立了一家家庭农场,主要种植大田农作物大豆、玉米和花生,其中玉米、大豆复合种植320亩,在玉米不减产、品质不下降的情况下,一亩地增加大豆产量近300斤。
  近两年,随着家庭农场发展越来越好,崔世涛准备扩大规模,但此时却因资金困住了手脚。正当他一筹莫展时,邮政储蓄银行菏泽市分行客户经理主动上门了解情况,通过开展实地调查和市场调研,及时为其“量体裁衣”,发放信用贷款85万元。
  正是这笔资金给崔世涛的家庭农场带来了“及时雨”,为其后续创业增收提供了保障。崔世涛告诉记者,“今年玉米、大豆长势好,收成应该十分可观,多亏了邮政储蓄银行菏泽市分行的金融支持,我的农场才能大丰收。”
  鄄城县红船镇刘桥村近几年大力发展毛木耳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全村发展种植大棚380个,毛木耳种植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新亮点。随着毛木耳产业的不断发展,刘桥村也被评为市级“一村一品”专业村。
  鄄城农商行为解决村民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难题,先后推出沿黄惠商贷、富民兴业贷、青年创业贷等多种信贷产品。截至目前,鄄城农商行共向刘桥村59户村民提供信贷资金支持2192万元。
  “近年来,菏泽金融监管分局通过创新升级‘惠菏金’平台、开展县域帮扶项目等,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规模与适配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注入金融动能。”菏泽金融监管分局负责人说,“我们将聚焦全方位扩内需、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民生保障等领域,引导银行机构落实‘两重’‘两新’等宏观政策,推动实现经济金融双向奔赴、互相赋能。”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可以看到,菏泽市以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为核心,引导银行机构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本土产业生态。截至6月末,菏泽市各项贷款余额5289亿元,较年初增加340亿元,增幅6.87%。
创新特色融资产品
“贷”动富民特色产业

  作为泰山“四大名药”之一,泰安黄精产业近年来迅速崛起。在山东泰尚黄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农户签约标准化种植的500亩黄精首个采收季,因市场对黄精深加工产品的需求激增,亟须集中采购原料投入生产,原料集中采购带来的资金缺口给企业产品生产带来压力。
  恒丰银行泰安分行走访后,为企业发放500万元贷款,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有效激活了产业链条,带动周边乡镇参与农户实现户均增收1.2万元,让“仙草”的富民效应看得见、摸得着。
  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是有名的“大蒜+辣椒”特色产业基地,村民张大哥是一名退伍军人,主要从事大蒜、辣椒等农副产品的收购。因批量收购大蒜急需资金,张大哥向斑鸠店镇人民政府寻求融资帮助。
  经东平县斑鸠店镇政府牵头,中国银行东平支行当天安排专人与其对接并现场考察,第二天下午向张大哥发放退役军人创业贷款20万元,解了张大哥的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泰安金融监管分局聚焦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目标,实施外贸、消费、科技、民营、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精准滴灌五大工程,着力打造发展普惠金融的特色样板。截至6月末,泰安辖区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14.58亿元,较年初增长13.13%,高于各项贷款6.84个百分点。
  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从小生意到大项目,金融“活水”润泽千行百业,泰安银行业主动优化融资结构、产品体系,发布特色融资产品,一笔一画写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