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纸和笔撬动群众运动

2025-08-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1942年6月13日大众日报刊发报道《减租减息问答》。
■红色党报里的抗战
  □ 本报记者 曾轲 许金星

  作为一张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报纸,减租减息相关报道是大众日报的首次群众运动报道。
  减租减息是敌后战场发动群众的基础性工作,作为运动的主力军与直接受益者,农民如果不能理解政策,参与和实施便无从谈起。
  如何破题?大众日报以接地气的通俗解读拆解政策。1942年6月13日发表的《减租减息问答》,从标题到内容都简明扼要、直击要害。文章首先列出了群众关于临沭县青年大队二五减租传单的提问,然后分点进行问题回复。首先讲清楚了二五减租的适用条件,又进一步解释了政策内容:“在四(佃)六(主)分的地租形式下,按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后,其结果是地主得四点五,佃户得五点五,这是对的。”此外,还指出了特殊情况下的具体要求,让群众做到心中有数:“在游击区或敌占区实行减租时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游击区及敌占区实行减租时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其具体数额由该管县政府拟定呈请专署批准实行。”
  除了说透政策的问答式解读,大众日报还注重拿数据说话。1942年7月19日发表的《从粮食与工资的调查中来说明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指出,雇工的工资虽然从1937年的40元涨到了1942年的200元,但是农民需要买的粮食糁子从原来每人每年花费12元增长到673元。面对这样的差别,就必须通过推进减租减息改善雇工生活。这种直观的数据让更多群众认识到推行新政策的必要性,调动了更多群众的积极性。
  减租减息牵涉地主富农阶级的利益。大众日报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通过讲理明义,指出减租减息要兼顾双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分歧,发挥政策优势。
  大众日报在1941年4月的社论《减租减息实行土地政策发动广大抗战力量》中指出,要“顾及地主与农民两方面的利益,要顾及债权主与欠户双方的利益”“不能减太多,不应算老账”“不能因减租减息妨害地主与债权主的财产权”“实行减租减息后,农民有交租交息之义务,不得无故抗租抗息,应当加紧农业生产”。
  1942年6月,大众日报连续推出三篇社论《向地主士绅们进一言》《再向地主士绅进一言》《三向地主士绅进一言》,以“对话式”分析时局、晓以利害。《再向地主士绅进一言》中写道,“我们和先生们已经在敌后共同坚持抗战五年了,现在抗战已经接近胜利,虽然前面还有更大的困难,但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比从前更加亲密,更加团结,一起打日本保家乡”。真挚诚恳的行文让不少地主富农深受感染,很多人以民族大计为重,为紧迫的时局贡献了一己之力。
  1943年1月1日,时任社长陈沂在报纸上发表署名文章《我们怎样改造了大众日报》,首次提出“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这一办报宗旨。在减租减息报道中,大众日报通过发表社论、各地新闻与专访,对山东地区的群众进行宣传动员,用纸和笔,一句一行地印证了报纸的宗旨。减租减息运动也在推行过程中逐步克服困难,得以大规模展开,并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与抗日力量的壮大。
■红色党报里的抗战
  □ 本报记者 曾轲 许金星

  作为一张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报纸,减租减息相关报道是大众日报的首次群众运动报道。
  减租减息是敌后战场发动群众的基础性工作,作为运动的主力军与直接受益者,农民如果不能理解政策,参与和实施便无从谈起。
  如何破题?大众日报以接地气的通俗解读拆解政策。1942年6月13日发表的《减租减息问答》,从标题到内容都简明扼要、直击要害。文章首先列出了群众关于临沭县青年大队二五减租传单的提问,然后分点进行问题回复。首先讲清楚了二五减租的适用条件,又进一步解释了政策内容:“在四(佃)六(主)分的地租形式下,按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后,其结果是地主得四点五,佃户得五点五,这是对的。”此外,还指出了特殊情况下的具体要求,让群众做到心中有数:“在游击区或敌占区实行减租时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游击区及敌占区实行减租时得低于百分之二十五,其具体数额由该管县政府拟定呈请专署批准实行。”
  除了说透政策的问答式解读,大众日报还注重拿数据说话。1942年7月19日发表的《从粮食与工资的调查中来说明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指出,雇工的工资虽然从1937年的40元涨到了1942年的200元,但是农民需要买的粮食糁子从原来每人每年花费12元增长到673元。面对这样的差别,就必须通过推进减租减息改善雇工生活。这种直观的数据让更多群众认识到推行新政策的必要性,调动了更多群众的积极性。
  减租减息牵涉地主富农阶级的利益。大众日报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出发,通过讲理明义,指出减租减息要兼顾双方利益,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分歧,发挥政策优势。
  大众日报在1941年4月的社论《减租减息实行土地政策发动广大抗战力量》中指出,要“顾及地主与农民两方面的利益,要顾及债权主与欠户双方的利益”“不能减太多,不应算老账”“不能因减租减息妨害地主与债权主的财产权”“实行减租减息后,农民有交租交息之义务,不得无故抗租抗息,应当加紧农业生产”。
  1942年6月,大众日报连续推出三篇社论《向地主士绅们进一言》《再向地主士绅进一言》《三向地主士绅进一言》,以“对话式”分析时局、晓以利害。《再向地主士绅进一言》中写道,“我们和先生们已经在敌后共同坚持抗战五年了,现在抗战已经接近胜利,虽然前面还有更大的困难,但我们相信,我们一定会比从前更加亲密,更加团结,一起打日本保家乡”。真挚诚恳的行文让不少地主富农深受感染,很多人以民族大计为重,为紧迫的时局贡献了一己之力。
  1943年1月1日,时任社长陈沂在报纸上发表署名文章《我们怎样改造了大众日报》,首次提出“党的立场,群众的报纸”这一办报宗旨。在减租减息报道中,大众日报通过发表社论、各地新闻与专访,对山东地区的群众进行宣传动员,用纸和笔,一句一行地印证了报纸的宗旨。减租减息运动也在推行过程中逐步克服困难,得以大规模展开,并促进了根据地的发展与抗日力量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