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链为脉,营造创新生态

2025-08-13 作者: 张晓帆 来源: 大众日报
  



  □ 张晓帆

  7月25日,2025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人工智能产业链专场对接会在青岛举办。活动现场,一家上海机器人企业与青岛市“链主”企业达成技术合作的场景,生动诠释着青岛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的核心价值——政府精准牵线,企业高效联姻。
  当全国多地探索产业链协同路径时,青岛已通过近30场专场对接、17份产业链图谱和1500余家企业的深度联动,搭建起贯通政、企、研的“创新立交桥”。这不仅是一场资源对接会,更是一次重塑产业生态的深刻实践。
  青岛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的本质是产业组织方式的革新。围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人工智能被列为先导产业,明确“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的目标,为行动锚定航向。灵犀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产业链图谱动态解析空间布局与政策导向,精准识别堵点断点,为企业提供“导航仪”。活动现场,从张建伟院士剖析具身智能前沿趋势,到河海大学泳池防溺水系统的民生应用,再到企业展示的“机器人劳动力解决方案”,实现“学术—技术—产品”的闭环转化。政府角色从管理者蜕变为“创新红娘”,去年青岛市促成600余家外地企业与本土“链主”企业对接,让创新要素在产业链上自由奔涌。
  以人工智能撬动产业升级的青岛实践,正释放多维变革能量。特别是《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行动倡议》的发布,围绕生物医药、光伏等产业链开放应用场景,推动垂类大模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对接,使技术红利从“巨头专享”走向“普惠共享”。
  青岛模式的深层价值,在于为区域产业链治理提供可复制的范式。“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布局中,崂山区聚焦研发创新,西海岸新区拓展应用场景,青岛高新区探索差异化路径,形成错位协同发展。资本力量被制度化引入,创投基金与国企战投以“投资促招引”模式深度参与,工商银行等机构推出产融合作方案,精准滴灌中小企业。政策服务践行“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理念,技改服务“专班制”、项目“一站式”审批等举措,营造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当企业代表在对接会上签署协议,他们不仅达成商业合作,更参与着青岛产业生态的基因编码。从院士实验室的前沿探索到生产线的机器人矩阵,从产业链图谱的理性分析到政企携手的温度传递,青岛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已升华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哲学。随着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行动计划全面启动,这条“创新链”正锻造成生生不息的“共生链”。
  



  □ 张晓帆

  7月25日,2025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人工智能产业链专场对接会在青岛举办。活动现场,一家上海机器人企业与青岛市“链主”企业达成技术合作的场景,生动诠释着青岛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的核心价值——政府精准牵线,企业高效联姻。
  当全国多地探索产业链协同路径时,青岛已通过近30场专场对接、17份产业链图谱和1500余家企业的深度联动,搭建起贯通政、企、研的“创新立交桥”。这不仅是一场资源对接会,更是一次重塑产业生态的深刻实践。
  青岛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的本质是产业组织方式的革新。围绕“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人工智能被列为先导产业,明确“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的目标,为行动锚定航向。灵犀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产业链图谱动态解析空间布局与政策导向,精准识别堵点断点,为企业提供“导航仪”。活动现场,从张建伟院士剖析具身智能前沿趋势,到河海大学泳池防溺水系统的民生应用,再到企业展示的“机器人劳动力解决方案”,实现“学术—技术—产品”的闭环转化。政府角色从管理者蜕变为“创新红娘”,去年青岛市促成600余家外地企业与本土“链主”企业对接,让创新要素在产业链上自由奔涌。
  以人工智能撬动产业升级的青岛实践,正释放多维变革能量。特别是《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行动倡议》的发布,围绕生物医药、光伏等产业链开放应用场景,推动垂类大模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对接,使技术红利从“巨头专享”走向“普惠共享”。
  青岛模式的深层价值,在于为区域产业链治理提供可复制的范式。“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布局中,崂山区聚焦研发创新,西海岸新区拓展应用场景,青岛高新区探索差异化路径,形成错位协同发展。资本力量被制度化引入,创投基金与国企战投以“投资促招引”模式深度参与,工商银行等机构推出产融合作方案,精准滴灌中小企业。政策服务践行“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理念,技改服务“专班制”、项目“一站式”审批等举措,营造出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当企业代表在对接会上签署协议,他们不仅达成商业合作,更参与着青岛产业生态的基因编码。从院士实验室的前沿探索到生产线的机器人矩阵,从产业链图谱的理性分析到政企携手的温度传递,青岛融链固链建链常态化行动已升华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哲学。随着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行动计划全面启动,这条“创新链”正锻造成生生不息的“共生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