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正国风 气韵流动
2025-08-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宫小昀
又一部具备爆款潜质的暑期档影片诞生了。
《浪浪山小妖怪》在佳片云集的暑期档以超出预期的高水准制作,与《南京照相馆》并列8.6的豆瓣高分,上映后口碑一路飙升。
《浪浪山小妖怪》脱胎于2023年的高分动画短篇集《中国奇谭》中的《小妖怪的夏天》,以《西游记》为大背景,讲述了职场“社畜”小猪妖决定离开浪浪山,和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组成取经团,冒充唐僧师徒四人,踏上去西天取经的冒险之旅的故事。
熟悉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动画片又回来了。《浪浪山小妖怪》有着浓郁的中式美学风格,借鉴传统中国画水墨晕染技法,通过动态渲染技术实现“墨韵流动”,视觉呈现上独具东方意境。角色勾勒采用工笔细描,线条简洁稚拙,与《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一脉相承,瞬间勾起童年记忆。唐僧师徒虽无处不在,却始终没有露脸,这种缺席的在场,是留白手法精妙之处。小妖怪们打斗时,以“刀光剑影”“气韵流动”的写意技法展现速度与力量,而非夸张的爆发力,呈现传统武术之美。和谐悦目的中式色彩搭配也是上美影强项,随着叙事节奏推进,色调的明暗、浓淡发生变化,恰到好处。
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宝藏并熟练运用经典文化符号,也是上美影动画辨识度所在。浪浪山瀑布的青绿配色直接取自《千里江山图》,小猪妖的蓑衣纹样取材自苗族蜡染,妖怪法器的纹样源自战国青铜器的蟠螭纹,场景内的古建筑取材于现实,山西大同浑源县永安禅寺对应北张村白毛老鼠霸占的寺庙,小雷音寺建筑群参考山西忻州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陕北说书人的音乐一响,又与游戏《黑神话:悟空》梦幻联动,在令人“上头”的唱腔中,民族传统音乐的魅力淋漓展现。
上美影动画“断档”的多年里,日本动漫和好莱坞3D动画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动画呈现更复杂、炫酷,但缺乏对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也容易陷入审美疲劳的瓶颈。《浪浪山小妖怪》的惊艳诞生,上美影美学风格的回归,令网友感叹“你可以永远相信上美影”。影片中,小妖怪的塑造坚持“以拙为美”,人物亲切可爱。通过传统美术风格与现代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影片既保留了中国水墨与工笔的写意韵味,又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动态化、立体化的视觉突破。
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影片赋予了故事新的时代意义,引发观众共鸣。影片前半部分笑点密集且不落俗套,人设是亮点。身材魁梧的猩猩怪口吃、社恐又胆小,要他假扮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却连一句“我是齐天大圣”都喊不出来。影片还借助动物自身特性,联系成语、谐音梗,如“温水煮青蛙”、“癞蛤蟆想吃唐僧肉”等,制造令人捧腹的喜剧效果。
《西游记》里寂寂无闻的小妖怪背后也有自己的故事,因此主创团队选取了四个最底层、最边缘的小妖怪为主角,赋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虽然这个山寨取经团并不靠谱,四个小妖没有任何光环加持,但他们都有善良的内核,在是非黑白面前,守住了正直的底线。
怎样才算真正的成佛?小妖怪们没有多想,他们一开始的取经动机,只是为了成佛,成佛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还能摆脱现在的窘境,被人高看一眼。四人模仿唐僧师徒的外形,却因为演技太拙劣被孩童取笑。但行进中,四人不自觉地代入了唐僧师徒的责任和担当,用为百姓做善事完成第一步的自我成长。
四个小妖怪与黄眉怪缠斗的高潮段落,既不失搞笑,又令人泪目。他们不惧散尽修为,也要与恶人斗争到底,四个在现实中不被关注的小妖怪,真正在人生中闪亮了一次,活成了一道光。在利他行为不断累积中,他们逐步超越了功利和生存本能,实现了信仰的构筑。这也是影片“众生皆可成佛”哲学思想的体现。
真正的取经人,是一定要取到如来佛祖手上的真经,还是取自己修心的经,取行善的经?村民把他们的石像放在石龛里供奉,双狗洞的二狗坚信他们是真正的唐僧师徒,在二狗和四人曾经帮助过的人的眼里,他们就是真正的取经人。四个小妖怪从渴望外部认可,转化为内在价值的自我认同,他们直到最后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逆天改命、得道成仙,但已经体现了“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
唐僧师徒是小妖们的精神偶像,敦促他们走在斩妖除魔的正路上。一行人从不知成佛为何物,到身体力行诠释取经的真义,表达了一个很“燃”的主题:无名之辈也可以成为盖世英雄。
《浪浪山小妖怪》以紧扣时代的当下视角,审视普通人的职场焦虑、亲情羁绊和成长困惑,是一部适合各年龄段观看的动画电影,一则丰富多义的现代寓言,一部不可错过的院线佳作。
又一部具备爆款潜质的暑期档影片诞生了。
《浪浪山小妖怪》在佳片云集的暑期档以超出预期的高水准制作,与《南京照相馆》并列8.6的豆瓣高分,上映后口碑一路飙升。
《浪浪山小妖怪》脱胎于2023年的高分动画短篇集《中国奇谭》中的《小妖怪的夏天》,以《西游记》为大背景,讲述了职场“社畜”小猪妖决定离开浪浪山,和蛤蟆精、黄鼠狼精、猩猩怪组成取经团,冒充唐僧师徒四人,踏上去西天取经的冒险之旅的故事。
熟悉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动画片又回来了。《浪浪山小妖怪》有着浓郁的中式美学风格,借鉴传统中国画水墨晕染技法,通过动态渲染技术实现“墨韵流动”,视觉呈现上独具东方意境。角色勾勒采用工笔细描,线条简洁稚拙,与《葫芦兄弟》《黑猫警长》等一脉相承,瞬间勾起童年记忆。唐僧师徒虽无处不在,却始终没有露脸,这种缺席的在场,是留白手法精妙之处。小妖怪们打斗时,以“刀光剑影”“气韵流动”的写意技法展现速度与力量,而非夸张的爆发力,呈现传统武术之美。和谐悦目的中式色彩搭配也是上美影强项,随着叙事节奏推进,色调的明暗、浓淡发生变化,恰到好处。
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宝藏并熟练运用经典文化符号,也是上美影动画辨识度所在。浪浪山瀑布的青绿配色直接取自《千里江山图》,小猪妖的蓑衣纹样取材自苗族蜡染,妖怪法器的纹样源自战国青铜器的蟠螭纹,场景内的古建筑取材于现实,山西大同浑源县永安禅寺对应北张村白毛老鼠霸占的寺庙,小雷音寺建筑群参考山西忻州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陕北说书人的音乐一响,又与游戏《黑神话:悟空》梦幻联动,在令人“上头”的唱腔中,民族传统音乐的魅力淋漓展现。
上美影动画“断档”的多年里,日本动漫和好莱坞3D动画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动画呈现更复杂、炫酷,但缺乏对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也容易陷入审美疲劳的瓶颈。《浪浪山小妖怪》的惊艳诞生,上美影美学风格的回归,令网友感叹“你可以永远相信上美影”。影片中,小妖怪的塑造坚持“以拙为美”,人物亲切可爱。通过传统美术风格与现代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影片既保留了中国水墨与工笔的写意韵味,又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动态化、立体化的视觉突破。
在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影片赋予了故事新的时代意义,引发观众共鸣。影片前半部分笑点密集且不落俗套,人设是亮点。身材魁梧的猩猩怪口吃、社恐又胆小,要他假扮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却连一句“我是齐天大圣”都喊不出来。影片还借助动物自身特性,联系成语、谐音梗,如“温水煮青蛙”、“癞蛤蟆想吃唐僧肉”等,制造令人捧腹的喜剧效果。
《西游记》里寂寂无闻的小妖怪背后也有自己的故事,因此主创团队选取了四个最底层、最边缘的小妖怪为主角,赋予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虽然这个山寨取经团并不靠谱,四个小妖没有任何光环加持,但他们都有善良的内核,在是非黑白面前,守住了正直的底线。
怎样才算真正的成佛?小妖怪们没有多想,他们一开始的取经动机,只是为了成佛,成佛就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老,还能摆脱现在的窘境,被人高看一眼。四人模仿唐僧师徒的外形,却因为演技太拙劣被孩童取笑。但行进中,四人不自觉地代入了唐僧师徒的责任和担当,用为百姓做善事完成第一步的自我成长。
四个小妖怪与黄眉怪缠斗的高潮段落,既不失搞笑,又令人泪目。他们不惧散尽修为,也要与恶人斗争到底,四个在现实中不被关注的小妖怪,真正在人生中闪亮了一次,活成了一道光。在利他行为不断累积中,他们逐步超越了功利和生存本能,实现了信仰的构筑。这也是影片“众生皆可成佛”哲学思想的体现。
真正的取经人,是一定要取到如来佛祖手上的真经,还是取自己修心的经,取行善的经?村民把他们的石像放在石龛里供奉,双狗洞的二狗坚信他们是真正的唐僧师徒,在二狗和四人曾经帮助过的人的眼里,他们就是真正的取经人。四个小妖怪从渴望外部认可,转化为内在价值的自我认同,他们直到最后没有留下名字,也没有逆天改命、得道成仙,但已经体现了“踏上取经路比抵达灵山更重要”这句话的含义。
唐僧师徒是小妖们的精神偶像,敦促他们走在斩妖除魔的正路上。一行人从不知成佛为何物,到身体力行诠释取经的真义,表达了一个很“燃”的主题:无名之辈也可以成为盖世英雄。
《浪浪山小妖怪》以紧扣时代的当下视角,审视普通人的职场焦虑、亲情羁绊和成长困惑,是一部适合各年龄段观看的动画电影,一则丰富多义的现代寓言,一部不可错过的院线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