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齐鲁创新院
锻造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强劲引擎”
2025-08-0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中移齐鲁创新院数智化展区
|
![]() |
中移齐鲁创新院
|
![]() |
德州市宁津县“5G+智慧农业”项目
|
![]() |
中国移动(山东青岛)数据中心
|
□张达 由琨
在全球人工智能竞相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个核心难题如同“路障”横亘在产业发展的快车道上:当英伟达、华为、天数智芯等说着不同“语言”的芯片架构并存,如何让AI应用在各种芯片间顺畅运行、高效协作,避免浪费宝贵的计算资源?
在山东,一家成立仅一年的新型研发机构——中移齐鲁创新院(以下简称“创新院”),用自主研发的“芯合”系统给出了答案。这项突破性技术,正迅速转化为驱动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人工智能的较量,往往体现在算力调度、模型训练这些“看不见的战场”上。长期以来,不同厂商的GPU芯片就像操着不同方言的工人,难以高效协同,导致算力资源利用率低,成本高企。
中移齐鲁创新院瞄准这一痛点,致力于破除“算力藩篱”。2024年的中国信息通信大会上,“芯合”异构混训系统一经发布便备受关注。这套系统如同一位高超的“翻译官”兼“指挥家”,通过其核心的3D并行非均匀切分技术,成功打破英伟达GPU与国产GPU之间的技术壁垒,让它们能够协同进行大规模模型训练。最令人振奋的是,其混合训练加速比达到了惊人的95%,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将不同芯片的方言翻译为“普通话”,宝贵的计算时间和算力,通过“芯合”异构混训系统被极大地节约下来。
这,仅仅是开始。如果说异构混训系统解决了多种芯片同时训练大模型的问题,“芯合”算力原生平台则构建了一条通用的“高速公路”——让基于不同架构的各类AI应用,无需繁琐修改就能在多种智算芯片上顺畅“奔跑”,实现资源的无感调度和灵活迁移。这彻底疏通了智算资源的“堰塞湖”,大幅降低了算力使用门槛和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其为山东乃至全国的大模型训练和应用构建了坚实牢固、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有力打破了国外在高端智算领域的技术垄断。
“芯合”有效突破算力瓶颈,如同打通了人工智能的“任督二脉”,让创新院的技术优势得以在齐鲁大地的丰富产业场景中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展现出强大的赋能价值。依托“芯合”搭建的分布式算力平台,创新院携手中国海洋大学,共建海洋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双方聚焦海洋水产养殖智能化、海洋环境监测、资源勘探等沿海高精尖科学问题,利用AI加速科研进程,沉淀海洋领域的专业模型库与知识库,为经略海洋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在枣庄,基于创新院技术灵活部署的人社智能咨询机器人大显身手。它能理解自然语言,精准解答社保缴纳、养老金查询、就业政策等各类民生咨询问题,覆盖95%以上的常见场景。这不仅大大减轻了人工窗口压力,也让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在潍坊,几千年来的农耕技艺因为AI的加入正发生着革命性变化。创新院联合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移动潍坊分公司共同发布的作物育种大模型BreedGPT,整合了跨越245年的全球2835万篇生物文献与海量育种数据。通过深度学习,它能辅助科研人员预测作物性状、筛选优良基因、优化育种方案,将传统依赖经验的漫长育种过程,带入智能预测、精准设计的全新领域,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科技力量。
植根于“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土壤,创新院在以山东厚实的产业基础为“练兵场”的同时,也在着力于生态共建和强强联手,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促进山东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成为链接千行百业的智能桥梁。
创新院前瞻性布局全国首个“1+16+N”全省全域数联网(1个省级枢纽+16个地市节点+N个可信数据空间),如同构建了全省数据流通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建成中国移动数据标注基地(山东),打造了高标准数据应用的“样板间”;支撑青岛政务云部署DeepSeek大模型,提升智慧政务水平;联合海尔集团打造智慧法务大模型,赋能企业合规风控;助力中国中车在中国移动智算中心(青岛)部署模型,推进智能制造落地。据统计,成立1年来,创新院已服务全省超过4800家政企客户,成功落地1000余个应用场景,覆盖政务、医疗、教育、工业、执法等10余个关键领域。目前已开发上线的41个面向不同行业的“数据要素×”产品,服务超过300家行业头部企业,为AI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燃料”。
良好的创新生态不仅滋养了创新院自身,更使其成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集聚的强力“磁石”。依托强大的技术平台和开放策略,由创新院领创的大模型产业创新基地磁力渐显。目前,该基地不仅成功引入并部署包括DeepSeek在内的16个主流生态大模型,更吸引了山东黄金、济南超算中心、青岛国实集团等35家涵盖算力、数据、算法、应用的优质合作伙伴入驻园区,共同打造了26项具有示范意义的标杆案例。一条脉络清晰的“算力供应—数据处理—模型研发—行业应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未来,中移齐鲁创新院将继续以“政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为纽带,不断升级“网、算、数、模、台、用、安、服”全栈核心能力矩阵,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产智算产业聚集区;深化在政务、海洋、工业等山东优势特色领域的大模型生态应用,建设名副其实的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努力构建“技术创新突破—多元场景落地—产业集群升级”的良性循环,强力驱动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全球人工智能竞相发展的关键阶段,一个核心难题如同“路障”横亘在产业发展的快车道上:当英伟达、华为、天数智芯等说着不同“语言”的芯片架构并存,如何让AI应用在各种芯片间顺畅运行、高效协作,避免浪费宝贵的计算资源?
在山东,一家成立仅一年的新型研发机构——中移齐鲁创新院(以下简称“创新院”),用自主研发的“芯合”系统给出了答案。这项突破性技术,正迅速转化为驱动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人工智能的较量,往往体现在算力调度、模型训练这些“看不见的战场”上。长期以来,不同厂商的GPU芯片就像操着不同方言的工人,难以高效协同,导致算力资源利用率低,成本高企。
中移齐鲁创新院瞄准这一痛点,致力于破除“算力藩篱”。2024年的中国信息通信大会上,“芯合”异构混训系统一经发布便备受关注。这套系统如同一位高超的“翻译官”兼“指挥家”,通过其核心的3D并行非均匀切分技术,成功打破英伟达GPU与国产GPU之间的技术壁垒,让它们能够协同进行大规模模型训练。最令人振奋的是,其混合训练加速比达到了惊人的95%,处于业界领先水平。将不同芯片的方言翻译为“普通话”,宝贵的计算时间和算力,通过“芯合”异构混训系统被极大地节约下来。
这,仅仅是开始。如果说异构混训系统解决了多种芯片同时训练大模型的问题,“芯合”算力原生平台则构建了一条通用的“高速公路”——让基于不同架构的各类AI应用,无需繁琐修改就能在多种智算芯片上顺畅“奔跑”,实现资源的无感调度和灵活迁移。这彻底疏通了智算资源的“堰塞湖”,大幅降低了算力使用门槛和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其为山东乃至全国的大模型训练和应用构建了坚实牢固、自主可控的“算力底座”,有力打破了国外在高端智算领域的技术垄断。
“芯合”有效突破算力瓶颈,如同打通了人工智能的“任督二脉”,让创新院的技术优势得以在齐鲁大地的丰富产业场景中迅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展现出强大的赋能价值。依托“芯合”搭建的分布式算力平台,创新院携手中国海洋大学,共建海洋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双方聚焦海洋水产养殖智能化、海洋环境监测、资源勘探等沿海高精尖科学问题,利用AI加速科研进程,沉淀海洋领域的专业模型库与知识库,为经略海洋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在枣庄,基于创新院技术灵活部署的人社智能咨询机器人大显身手。它能理解自然语言,精准解答社保缴纳、养老金查询、就业政策等各类民生咨询问题,覆盖95%以上的常见场景。这不仅大大减轻了人工窗口压力,也让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在潍坊,几千年来的农耕技艺因为AI的加入正发生着革命性变化。创新院联合潍坊现代农业山东省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移动潍坊分公司共同发布的作物育种大模型BreedGPT,整合了跨越245年的全球2835万篇生物文献与海量育种数据。通过深度学习,它能辅助科研人员预测作物性状、筛选优良基因、优化育种方案,将传统依赖经验的漫长育种过程,带入智能预测、精准设计的全新领域,为保障粮食安全注入科技力量。
植根于“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土壤,创新院在以山东厚实的产业基础为“练兵场”的同时,也在着力于生态共建和强强联手,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促进山东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成为链接千行百业的智能桥梁。
创新院前瞻性布局全国首个“1+16+N”全省全域数联网(1个省级枢纽+16个地市节点+N个可信数据空间),如同构建了全省数据流通的高速公路网。同时,建成中国移动数据标注基地(山东),打造了高标准数据应用的“样板间”;支撑青岛政务云部署DeepSeek大模型,提升智慧政务水平;联合海尔集团打造智慧法务大模型,赋能企业合规风控;助力中国中车在中国移动智算中心(青岛)部署模型,推进智能制造落地。据统计,成立1年来,创新院已服务全省超过4800家政企客户,成功落地1000余个应用场景,覆盖政务、医疗、教育、工业、执法等10余个关键领域。目前已开发上线的41个面向不同行业的“数据要素×”产品,服务超过300家行业头部企业,为AI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燃料”。
良好的创新生态不仅滋养了创新院自身,更使其成为吸引产业链上下游集聚的强力“磁石”。依托强大的技术平台和开放策略,由创新院领创的大模型产业创新基地磁力渐显。目前,该基地不仅成功引入并部署包括DeepSeek在内的16个主流生态大模型,更吸引了山东黄金、济南超算中心、青岛国实集团等35家涵盖算力、数据、算法、应用的优质合作伙伴入驻园区,共同打造了26项具有示范意义的标杆案例。一条脉络清晰的“算力供应—数据处理—模型研发—行业应用”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未来,中移齐鲁创新院将继续以“政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为纽带,不断升级“网、算、数、模、台、用、安、服”全栈核心能力矩阵,全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国产智算产业聚集区;深化在政务、海洋、工业等山东优势特色领域的大模型生态应用,建设名副其实的大模型产业生态集聚区,努力构建“技术创新突破—多元场景落地—产业集群升级”的良性循环,强力驱动山东人工智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