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创新“三控四升五融”育人模式
2025-07-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刘新涛 张乃光
王晓启
在莒县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的“智慧农园”里,翠绿的茄子叶上贴着特制的二维码“身份证”。初二学生李想蹲在地垄间,手机扫码后弹出记录:“7月4日,发现蚜虫侵害,采用蒜汁生物防治成功。”不远处,该校航模社团的无人机正掠过菜地上空,将作物生长数据实时传回教室终端。
这片融合物联网技术的学生劳育田地,是这所乡镇中学教育模式创新探索的缩影。
近年来,莒县不断探索创新育人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以学生减负增效为研究与实践的核心课题,积极探索减负增效新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控四升五融”育人模式。目前,学校培养的学生中,已有8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20余人次获各类科技创新奖项,该模式已辐射至全国60余所学校。
坚持“减量加质”,打造特色课后服务
近年来,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开展控作业总量、控考试频次与难度、控校外培训依赖的“三控”举措,着力优化作业、考试管理与课后服务,在探索中逐渐找到了打开“双减”这把锁的“金钥匙”。
在作业管理方面,建立严格的作业审批制度,推行分层作业设计,提倡设计实践型、养成型作业,力求作业精减、训练高效。在“少而精”的作业导向下,学生作业总量下降了40%。在考试管理方面,减少阶段性考试次数,弱化排名压力,转而通过课堂互动、项目式任务等方式动态评估学习效果,增加学科类学生自主参加的趣味竞赛活动。数据显示,周考月考取消后,学生焦虑指数下降了近40%。
在课后服务方面,推行“全覆盖”及个性化辅导,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科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提高兴趣、发展特长。
坚持“提质增效”,打造高效育人矩阵
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持续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课后服务效能提升、家校协同水平提升的“四升”工程,助推教学提质增效。
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实施“三二六”导师引领分层互助教学模式,课上小组长担任“导师”指导本组学习,同桌为“师友”进行互助学习,通过分层教学、双线平台和引情、导学、合作、释疑、检测、反思的六步环节,让朋辈帮扶、学业分类指导落到实处,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提升教师素养上下功夫,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各种论坛及教学比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推动教师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
在课后服务方面下功夫,推出“特长培养+学科辅导”服务模式,整合文艺、体育、科技等多元化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同时提供“一站式”作业辅导。
在家校协同上下功夫,家校共建,形成育人合力,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开设12条家校专线,全方位高密度织起了家校沟通网。
坚持“五育融合”,搭建多元化平台
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在学科融合、课内外融合、五育融合、数字技术融合、评价方式融合方面积极探索,搭建起个性发展、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平台,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
推进学科融合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知识点,打破学科壁垒。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通过各种社团和主题实践活动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实践,挖掘学习深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德育为引领,结合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设计综合活动,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文体爱好活动。搭建免费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通过“空中课堂”实现师生远程答疑,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作业反馈,提升教学精准度。运用大数据对学生实施分层评价,组织各班建立“x计划”学生个性化成长记录档案,重视学生成长过程记录,建立全方位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近年来,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创新的“三控四升五融”育人模式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该校多次在教育综合改革学术论坛上作典型发言,成为中学教育知名课改示范校。
王晓启
在莒县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的“智慧农园”里,翠绿的茄子叶上贴着特制的二维码“身份证”。初二学生李想蹲在地垄间,手机扫码后弹出记录:“7月4日,发现蚜虫侵害,采用蒜汁生物防治成功。”不远处,该校航模社团的无人机正掠过菜地上空,将作物生长数据实时传回教室终端。
这片融合物联网技术的学生劳育田地,是这所乡镇中学教育模式创新探索的缩影。
近年来,莒县不断探索创新育人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以学生减负增效为研究与实践的核心课题,积极探索减负增效新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控四升五融”育人模式。目前,学校培养的学生中,已有8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20余人次获各类科技创新奖项,该模式已辐射至全国60余所学校。
坚持“减量加质”,打造特色课后服务
近年来,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开展控作业总量、控考试频次与难度、控校外培训依赖的“三控”举措,着力优化作业、考试管理与课后服务,在探索中逐渐找到了打开“双减”这把锁的“金钥匙”。
在作业管理方面,建立严格的作业审批制度,推行分层作业设计,提倡设计实践型、养成型作业,力求作业精减、训练高效。在“少而精”的作业导向下,学生作业总量下降了40%。在考试管理方面,减少阶段性考试次数,弱化排名压力,转而通过课堂互动、项目式任务等方式动态评估学习效果,增加学科类学生自主参加的趣味竞赛活动。数据显示,周考月考取消后,学生焦虑指数下降了近40%。
在课后服务方面,推行“全覆盖”及个性化辅导,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科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提高兴趣、发展特长。
坚持“提质增效”,打造高效育人矩阵
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持续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课后服务效能提升、家校协同水平提升的“四升”工程,助推教学提质增效。
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实施“三二六”导师引领分层互助教学模式,课上小组长担任“导师”指导本组学习,同桌为“师友”进行互助学习,通过分层教学、双线平台和引情、导学、合作、释疑、检测、反思的六步环节,让朋辈帮扶、学业分类指导落到实处,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在提升教师素养上下功夫,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各种论坛及教学比赛活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推动教师从“知识灌输”转向“能力培养”。
在课后服务方面下功夫,推出“特长培养+学科辅导”服务模式,整合文艺、体育、科技等多元化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同时提供“一站式”作业辅导。
在家校协同上下功夫,家校共建,形成育人合力,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开设12条家校专线,全方位高密度织起了家校沟通网。
坚持“五育融合”,搭建多元化平台
坚持“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在学科融合、课内外融合、五育融合、数字技术融合、评价方式融合方面积极探索,搭建起个性发展、综合发展的多元化平台,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
推进学科融合教学,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整合知识点,打破学科壁垒。设计探究性学习任务,通过各种社团和主题实践活动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实践,挖掘学习深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德育为引领,结合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设计综合活动,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文体爱好活动。搭建免费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通过“空中课堂”实现师生远程答疑,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作业反馈,提升教学精准度。运用大数据对学生实施分层评价,组织各班建立“x计划”学生个性化成长记录档案,重视学生成长过程记录,建立全方位学生综合评价体系。
近年来,招贤镇中心初级中学创新的“三控四升五融”育人模式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赞誉。该校多次在教育综合改革学术论坛上作典型发言,成为中学教育知名课改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