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呼日本人优先极右势力撬动日本政局
主张改善民生、对外温和的中左翼政党则显得“抬不起头”
2025-07-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7月13日,在日本千叶县,反对者在参政党的街头演说活动中表达抗议。(□新华社发)
|
在日前结束的日本国会参议院选举中,以参政党为首的极右翼势力议席数明显增加,成为舆论关注的一大焦点。分析人士指出,在日本民众经济获得感普遍下降的背景下,参政党借助“日本人优先”等排外主张和社交媒体动员,迅速扩大影响力。该党快速崛起可能推动日本政治未来进一步右倾化,加剧社会撕裂,并影响日本的对外政策及与邻国关系。
选后势力大增
在7月20日举行的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遭遇重挫,失去过半数优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参政党为代表的民粹保守势力议席数大增。
参政党成立于2020年,在2022年参议院选举中获得1个议席,首次进入国会,在2024年众议院选举中获得3个议席。此次选举中,该党一举斩获14个议席,加上原有的1个非改选议席,议席增至15席,达到独立提出不涉及预算的法案所需的11个议席门槛,政治存在感大幅上升。
参政党在本次选举中高呼“日本人优先”口号,反对全球化,主张减税、限制外国人投资,并在历史问题上表现出强烈的修正主义立场,包括要求构建“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推行“自尊史观教育”等,体现出浓厚的保守主义与排外主义色彩,舆论普遍将其归类为极右翼政党。
该党此次在首都圈以及大阪、名古屋、福冈等大城市所涉及的选区均“有所斩获”,其影响力从特定支持群体扩展至全国主要都市圈。甚至该党党首神谷宗币也对选举结果表示惊喜,称“没想到能获得这么多支持”。
复制“欧洲模式”
分析人士认为,参政党在本次选举中夺走了自民党不少选票。东京大学教授境家史郎指出,近年来,曾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执政时期支持自民党的保守选民开始流向参政党等极右翼政党。东京广播公司的调查显示,在参政党支持者中,有多达97%的人认为“现在的自民党比起安倍执政时期更差了”。
这种失望情绪与经济民生恶化密切相关。与此同时,日元大幅贬值和访日外国游客大量增加,使外国人在日本的强劲消费力与日本人的生活压力形成鲜明对比。多家日媒的街头随机采访显示,不少民众抱怨外国游客大量消费抬高日本物价、公共交通因外国游客变得拥挤等。在社交媒体上,宣传日本政府在奖学金、社保补助等方面优待外国人的不实言论也广泛传播。在不满情绪蔓延的背景下,部分选民对参政党提出的“日本人优先”主张产生共鸣。
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庄司克宏认为,参政党的崛起路径与近年来欧洲的极右翼政党颇为相似,即在传统政党被指腐败、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社会出现排外倾向的背景下,借助社交媒体煽动不满情绪,从而迅速扩大影响力。参政党在日本复制了这一“欧洲模式”。
可能导致日本未来对外政策更激进
分析人士认为,参政党的崛起,很可能预示着未来日本政治风向和社会氛围的变化。
关于选后政局,《日本经济新闻》分析认为,在权力结构趋于复杂的国会中,小党可能成为“少数决定性力量”,参政党可能通过政治交易推动其主张进入政策层面。冲绳国际大学教授佐藤学表示,若参政党发挥关键作用,即便原本走中间路线的政党也可能突出排外色彩,导致日本政治整体上进一步右倾化。
清华大学教授刘江永认为,此次选举表明,极右翼势力在日本政坛已渐成气候,主张改善民生、对外温和的中左翼政党则显得“抬不起头”,这种局面可能导致日本未来的对外政策更加激进,值得周边国家警惕。
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缬厚说,如果排外思想在日本持续扩散,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将受到影响。日本在当前形势下更应切实贯彻和平主义,阻止极右翼思想蔓延,努力取得亚洲邻国的信任。
(据新华社东京7月23日电 记者 李子越 欣芷如)
选后势力大增
在7月20日举行的参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和公明党组成的执政联盟遭遇重挫,失去过半数优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参政党为代表的民粹保守势力议席数大增。
参政党成立于2020年,在2022年参议院选举中获得1个议席,首次进入国会,在2024年众议院选举中获得3个议席。此次选举中,该党一举斩获14个议席,加上原有的1个非改选议席,议席增至15席,达到独立提出不涉及预算的法案所需的11个议席门槛,政治存在感大幅上升。
参政党在本次选举中高呼“日本人优先”口号,反对全球化,主张减税、限制外国人投资,并在历史问题上表现出强烈的修正主义立场,包括要求构建“以天皇为中心”的国家、推行“自尊史观教育”等,体现出浓厚的保守主义与排外主义色彩,舆论普遍将其归类为极右翼政党。
该党此次在首都圈以及大阪、名古屋、福冈等大城市所涉及的选区均“有所斩获”,其影响力从特定支持群体扩展至全国主要都市圈。甚至该党党首神谷宗币也对选举结果表示惊喜,称“没想到能获得这么多支持”。
复制“欧洲模式”
分析人士认为,参政党在本次选举中夺走了自民党不少选票。东京大学教授境家史郎指出,近年来,曾在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执政时期支持自民党的保守选民开始流向参政党等极右翼政党。东京广播公司的调查显示,在参政党支持者中,有多达97%的人认为“现在的自民党比起安倍执政时期更差了”。
这种失望情绪与经济民生恶化密切相关。与此同时,日元大幅贬值和访日外国游客大量增加,使外国人在日本的强劲消费力与日本人的生活压力形成鲜明对比。多家日媒的街头随机采访显示,不少民众抱怨外国游客大量消费抬高日本物价、公共交通因外国游客变得拥挤等。在社交媒体上,宣传日本政府在奖学金、社保补助等方面优待外国人的不实言论也广泛传播。在不满情绪蔓延的背景下,部分选民对参政党提出的“日本人优先”主张产生共鸣。
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庄司克宏认为,参政党的崛起路径与近年来欧洲的极右翼政党颇为相似,即在传统政党被指腐败、经济发展陷入停滞、社会出现排外倾向的背景下,借助社交媒体煽动不满情绪,从而迅速扩大影响力。参政党在日本复制了这一“欧洲模式”。
可能导致日本未来对外政策更激进
分析人士认为,参政党的崛起,很可能预示着未来日本政治风向和社会氛围的变化。
关于选后政局,《日本经济新闻》分析认为,在权力结构趋于复杂的国会中,小党可能成为“少数决定性力量”,参政党可能通过政治交易推动其主张进入政策层面。冲绳国际大学教授佐藤学表示,若参政党发挥关键作用,即便原本走中间路线的政党也可能突出排外色彩,导致日本政治整体上进一步右倾化。
清华大学教授刘江永认为,此次选举表明,极右翼势力在日本政坛已渐成气候,主张改善民生、对外温和的中左翼政党则显得“抬不起头”,这种局面可能导致日本未来的对外政策更加激进,值得周边国家警惕。
日本山口大学名誉教授纐缬厚说,如果排外思想在日本持续扩散,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将受到影响。日本在当前形势下更应切实贯彻和平主义,阻止极右翼思想蔓延,努力取得亚洲邻国的信任。
(据新华社东京7月23日电 记者 李子越 欣芷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