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履
一碗什香面
2025-07-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古胜红
好客山东从来都是名不虚传的。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到聊城,用餐快结束的时候,早有准备的主人意味深长地微笑着问“吃点什么主食?”同行的朋友习惯性地说:“随便吃碗面就好。”于是,桌子上那些已经见底的杯盘碗碟都被撤下去了,并迅速摆上了十八个碗的菜码,琳琅满目,仿佛是满汉全席一般,大有添酒回灯重开宴的架势,我们顿时傻了眼。后来才知道,到了山东聊城,尤其是到了临清,对客人而言最怕的就是不小心说想随便吃碗面,而这又恰是主人最期待听到的,因为当地吃的面特指有十八个菜码的什香面,是待客的压箱底绝活,吃起来蔚为壮观。客人们一开始都会目瞪口呆,但到最后又一定会无一例外为这绝妙的美食所倾倒。
什香面是运河边上的美食,发源于临清,并迅速传播开来,一直保持着长盛不衰的态势。在运河沿线的其他许多城市都能吃到,比如河北邯郸馆陶县的什香面,也是非常地道的。但人们提起什香面,首先想到的还是临清,什香面已经成为临清的一张亮丽名片,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碗什香面展现着运河沿岸人民的豁达与深邃。因为有着丰富的菜码,肉禽蛋鱼菜,酸甜苦辣咸,就都在一碗面里。从这一碗面中,我们能品尝到多种多样的滋味,仿佛一口品尽人间百味,更能感受到生活中的艰苦辛劳和喜乐欢愉。也许,只有当地人才知道,这一碗面对临清人的含金量有多大;也只有当地人,才能更好品出这一碗面的滋味来。无论面对的是什么,都要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这是临清人对待生活的豁达心态,也是临清人赋予这一碗面最厚重的意蕴。所以,一碗美味的什香面,无论对于挚爱的亲朋、归来的游子,还是远行的商贾、异乡的访客,都是最好的抚慰。可以说,这一碗面,讲述的是舌尖上的故事,吃出的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态度。
一碗什香面承载着运河沿岸人民的包容和智慧。中国人对吃饭最看重,也最挑剔,讲究合口味,但是千人千口、众口难调。历史上的临清,一直是繁荣富庶之地,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南来北往的人都会聚到这里,在这里停留、居住、交易、消费,寻求着各自喜欢的口味。什香面就是在这种人员交流不息的过程中产生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原本简简单单一碗面,菜码可谓天下美食无所不包,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树上结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都能经过加工,以赏心悦目的形态、丰富多彩的口味,展现到每个人面前。这小小的一碗面,让熙熙攘攘的人群面对的,不是大杂烩,而是将天南海北的美食和口味都调和其中。无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无论口味重还是口味轻,就这一碗面,都能触动他们独一无二的刻在基因里的味觉记忆,使每个人即便人在旅途,即便背井离乡,也不用简单对付一口,可以从中品出家乡的味道,找到回家的感觉。
一碗什香面饱含着运河沿岸人民的热情和慷慨。吃好喝好,这无论对家人还是客人都是最朴素的期待,但也是最温暖的深情。做面的人,总是尽最大努力,把最好的东西奉献出来,毫不吝啬、毫无保留。一碗什香面,展现的是最精湛的工艺、最精美的状态、最精绝的味道、最深厚和最炽热的情感,这不仅是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更是精心雕琢的艺术珍品。每每想起什香面,眼前呈现的,总是临清人那种豪爽的性格、灿烂的笑容和极度的热情。这“随随便便一碗面”,吃的是满满的情意,吃的是无限的慷慨。
人家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想,当一碗什香面经过历史的沉淀、岁月的淬炼、精心的烹调,最后被满载热情地端到我们面前时,不仅入了味、悦了目,更着了情、上了心,那就是我吃过的最好的人间美味之一。因为一碗面,我记住了一座城。
好客山东从来都是名不虚传的。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到聊城,用餐快结束的时候,早有准备的主人意味深长地微笑着问“吃点什么主食?”同行的朋友习惯性地说:“随便吃碗面就好。”于是,桌子上那些已经见底的杯盘碗碟都被撤下去了,并迅速摆上了十八个碗的菜码,琳琅满目,仿佛是满汉全席一般,大有添酒回灯重开宴的架势,我们顿时傻了眼。后来才知道,到了山东聊城,尤其是到了临清,对客人而言最怕的就是不小心说想随便吃碗面,而这又恰是主人最期待听到的,因为当地吃的面特指有十八个菜码的什香面,是待客的压箱底绝活,吃起来蔚为壮观。客人们一开始都会目瞪口呆,但到最后又一定会无一例外为这绝妙的美食所倾倒。
什香面是运河边上的美食,发源于临清,并迅速传播开来,一直保持着长盛不衰的态势。在运河沿线的其他许多城市都能吃到,比如河北邯郸馆陶县的什香面,也是非常地道的。但人们提起什香面,首先想到的还是临清,什香面已经成为临清的一张亮丽名片,有着丰富的内涵。
一碗什香面展现着运河沿岸人民的豁达与深邃。因为有着丰富的菜码,肉禽蛋鱼菜,酸甜苦辣咸,就都在一碗面里。从这一碗面中,我们能品尝到多种多样的滋味,仿佛一口品尽人间百味,更能感受到生活中的艰苦辛劳和喜乐欢愉。也许,只有当地人才知道,这一碗面对临清人的含金量有多大;也只有当地人,才能更好品出这一碗面的滋味来。无论面对的是什么,都要将生活嚼得有滋有味,把日子过得活色生香,这是临清人对待生活的豁达心态,也是临清人赋予这一碗面最厚重的意蕴。所以,一碗美味的什香面,无论对于挚爱的亲朋、归来的游子,还是远行的商贾、异乡的访客,都是最好的抚慰。可以说,这一碗面,讲述的是舌尖上的故事,吃出的却是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态度。
一碗什香面承载着运河沿岸人民的包容和智慧。中国人对吃饭最看重,也最挑剔,讲究合口味,但是千人千口、众口难调。历史上的临清,一直是繁荣富庶之地,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南来北往的人都会聚到这里,在这里停留、居住、交易、消费,寻求着各自喜欢的口味。什香面就是在这种人员交流不息的过程中产生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原本简简单单一碗面,菜码可谓天下美食无所不包,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树上结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都能经过加工,以赏心悦目的形态、丰富多彩的口味,展现到每个人面前。这小小的一碗面,让熙熙攘攘的人群面对的,不是大杂烩,而是将天南海北的美食和口味都调和其中。无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无论口味重还是口味轻,就这一碗面,都能触动他们独一无二的刻在基因里的味觉记忆,使每个人即便人在旅途,即便背井离乡,也不用简单对付一口,可以从中品出家乡的味道,找到回家的感觉。
一碗什香面饱含着运河沿岸人民的热情和慷慨。吃好喝好,这无论对家人还是客人都是最朴素的期待,但也是最温暖的深情。做面的人,总是尽最大努力,把最好的东西奉献出来,毫不吝啬、毫无保留。一碗什香面,展现的是最精湛的工艺、最精美的状态、最精绝的味道、最深厚和最炽热的情感,这不仅是脍炙人口的美味佳肴,更是精心雕琢的艺术珍品。每每想起什香面,眼前呈现的,总是临清人那种豪爽的性格、灿烂的笑容和极度的热情。这“随随便便一碗面”,吃的是满满的情意,吃的是无限的慷慨。
人家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我想,当一碗什香面经过历史的沉淀、岁月的淬炼、精心的烹调,最后被满载热情地端到我们面前时,不仅入了味、悦了目,更着了情、上了心,那就是我吃过的最好的人间美味之一。因为一碗面,我记住了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