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日照市分行联合多部门送征信知识进校园

近三年来,驻日照高校学生征信知识普及率跃升20.7个百分点

2025-07-10 作者: 胡羽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胡羽

  “原来个人信用报告就像我们的‘经济身份证’,找工作、贷款都离不开它!刚才老师讲的‘征信修复’骗局,我差点就信了,这下可算擦亮眼睛了!”日前,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礼堂里,应届毕业生小张翻着刚领到的征信宣传手册,兴奋地和同学分享着刚从“征信知识大讲堂”学到的干货。
  随着毕业季临近,由人民银行日照市分行、日照市公安局、共青团日照市委联合发起的“信风行动”,正在驻日照7所高校间掀起热潮,让征信知识如蒲公英般播撒进千万学子心间。
多部门联动织密“信用防护网”
毕业季吹来“政”能量

  “守护信用就是守护未来,希望大家带着‘诚信’这张金色名片奔赴星辰大海!”在《守护信用 共赢未来——致2025届高校毕业生倡议书》发布仪式上,中国人民银行日照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邹德志的寄语引发学子共鸣。作为毕业季征信宣传的“开篇之作”,这份由三部门联合署名的倡议书,聚焦助学贷款还款、信用卡使用、防范“套路贷”等毕业生关切话题,通过高校官网、公众号及线下班会等渠道精准送达3万余名应届毕业生手中,成为不少学生“毕业行囊”里的“信用指南”。
  除了“纸端倡议”,更有“指尖服务”。针对毕业生高频咨询的征信查询与维权问题,人民银行日照市分行同步更新了《在日照 信用报告这样查》《在日照 征信维权这样做》折页,扫码即可查看的云端海报在校园群里“刷屏”。海报不仅图文并茂地演示了“线上查”、“线下查”的具体流程,更用漫画形式揭露“征信修复”骗局的常见套路——“花钱洗白信用记录?别信!正规异议申请不花一分钱”,这种“干货+警示”的组合,让抽象的征信知识变得“接地气”。
沉浸式课堂+互动体验
征信知识“声”入人心

  “同学们,谁知道个人信用报告里的‘呆账’是什么意思:答对的同学送一个‘信用守护’定制帆布包!”在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的“征信知识大讲堂”上,日照银行征信讲师阚丹丹刚抛出问题,台下就举起手。这场覆盖7所高校的系列讲座,打破传统说教模式,将“助学贷款逾期影响”、“冒名办理信用卡维权”等真实案例改编成情景短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信用记录终身可查”、“维权需走正规渠道”等关键知识。数据显示,每场讲座后,学生对“如何查询信用报告”、“异议申请流程”的知晓率均提升40%以上。
  课堂之外,校园里的“信用打卡点”成了新晋“网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爱护征信”主题打卡板前,学生们举着写有“守信者一路畅通”的手牌拍照留念;曲阜师范大学宿舍区的“信”字留言墙上,贴满了“按时还助学贷款”、“警惕校园贷陷阱”的暖心承诺。更贴心的是,3万余份印着征信小贴士的手机支架、化妆镜、扇子等文创产品,让信用知识融入学生日常——“每次用手机支架追剧,都会看到‘查询信用报告每年免费2次’的提醒,想忘都忘不了!”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林晓菁笑着说。
长效机制构建“信用生态圈”
三年普及率提升20.7个百分点

  “毕业季是征信教育的黄金节点,但诚信意识培养需要‘四季常新’。”人民银行日照市分行征信管理科科长许诺介绍,近年来当地已构建起“节点化+数字化+场景化”的三维宣传体系:开学季的“征信第一课”、毕业季的“信用大讲堂”,84场主题活动覆盖14万人次;金融教育基地讲师录制的12节征信网课,通过高校官网及抖音、B站等平台累计播放10万次,直播互动超4.6万人次,让“云端课堂”成为新生了解征信的“第一站”;19个银行网点“征信驿站”不仅提供报告查询服务,师生凭“信用承诺书”可兑换征信宣传品,让诚信理念融入生活点滴。
  数据是最好的“成绩单”:近三年来,驻日照高校学生征信知识普及率从51.6%跃升至72.3%,主动查询信用报告的毕业生比例提升3倍,因“不懂征信”导致的逾期投诉量下降65%。“以前觉得征信是‘大人的事’,现在明白它和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息息相关。”即将踏上职场的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学生王超说,他打算把学到的知识做成短视频,分享给更多亲友——这株校园里播下的“诚信蒲公英”,正带着日照征信宣传的“政”能量,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 本报记者 胡羽

  “原来个人信用报告就像我们的‘经济身份证’,找工作、贷款都离不开它!刚才老师讲的‘征信修复’骗局,我差点就信了,这下可算擦亮眼睛了!”日前,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礼堂里,应届毕业生小张翻着刚领到的征信宣传手册,兴奋地和同学分享着刚从“征信知识大讲堂”学到的干货。
  随着毕业季临近,由人民银行日照市分行、日照市公安局、共青团日照市委联合发起的“信风行动”,正在驻日照7所高校间掀起热潮,让征信知识如蒲公英般播撒进千万学子心间。
多部门联动织密“信用防护网”
毕业季吹来“政”能量

  “守护信用就是守护未来,希望大家带着‘诚信’这张金色名片奔赴星辰大海!”在《守护信用 共赢未来——致2025届高校毕业生倡议书》发布仪式上,中国人民银行日照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邹德志的寄语引发学子共鸣。作为毕业季征信宣传的“开篇之作”,这份由三部门联合署名的倡议书,聚焦助学贷款还款、信用卡使用、防范“套路贷”等毕业生关切话题,通过高校官网、公众号及线下班会等渠道精准送达3万余名应届毕业生手中,成为不少学生“毕业行囊”里的“信用指南”。
  除了“纸端倡议”,更有“指尖服务”。针对毕业生高频咨询的征信查询与维权问题,人民银行日照市分行同步更新了《在日照 信用报告这样查》《在日照 征信维权这样做》折页,扫码即可查看的云端海报在校园群里“刷屏”。海报不仅图文并茂地演示了“线上查”、“线下查”的具体流程,更用漫画形式揭露“征信修复”骗局的常见套路——“花钱洗白信用记录?别信!正规异议申请不花一分钱”,这种“干货+警示”的组合,让抽象的征信知识变得“接地气”。
沉浸式课堂+互动体验
征信知识“声”入人心

  “同学们,谁知道个人信用报告里的‘呆账’是什么意思:答对的同学送一个‘信用守护’定制帆布包!”在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的“征信知识大讲堂”上,日照银行征信讲师阚丹丹刚抛出问题,台下就举起手。这场覆盖7所高校的系列讲座,打破传统说教模式,将“助学贷款逾期影响”、“冒名办理信用卡维权”等真实案例改编成情景短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理解“信用记录终身可查”、“维权需走正规渠道”等关键知识。数据显示,每场讲座后,学生对“如何查询信用报告”、“异议申请流程”的知晓率均提升40%以上。
  课堂之外,校园里的“信用打卡点”成了新晋“网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的“爱护征信”主题打卡板前,学生们举着写有“守信者一路畅通”的手牌拍照留念;曲阜师范大学宿舍区的“信”字留言墙上,贴满了“按时还助学贷款”、“警惕校园贷陷阱”的暖心承诺。更贴心的是,3万余份印着征信小贴士的手机支架、化妆镜、扇子等文创产品,让信用知识融入学生日常——“每次用手机支架追剧,都会看到‘查询信用报告每年免费2次’的提醒,想忘都忘不了!”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林晓菁笑着说。
长效机制构建“信用生态圈”
三年普及率提升20.7个百分点

  “毕业季是征信教育的黄金节点,但诚信意识培养需要‘四季常新’。”人民银行日照市分行征信管理科科长许诺介绍,近年来当地已构建起“节点化+数字化+场景化”的三维宣传体系:开学季的“征信第一课”、毕业季的“信用大讲堂”,84场主题活动覆盖14万人次;金融教育基地讲师录制的12节征信网课,通过高校官网及抖音、B站等平台累计播放10万次,直播互动超4.6万人次,让“云端课堂”成为新生了解征信的“第一站”;19个银行网点“征信驿站”不仅提供报告查询服务,师生凭“信用承诺书”可兑换征信宣传品,让诚信理念融入生活点滴。
  数据是最好的“成绩单”:近三年来,驻日照高校学生征信知识普及率从51.6%跃升至72.3%,主动查询信用报告的毕业生比例提升3倍,因“不懂征信”导致的逾期投诉量下降65%。“以前觉得征信是‘大人的事’,现在明白它和我们的每一次选择息息相关。”即将踏上职场的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学生王超说,他打算把学到的知识做成短视频,分享给更多亲友——这株校园里播下的“诚信蒲公英”,正带着日照征信宣传的“政”能量,飞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