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数学跨学科实践与学生素养图景构建
2025-07-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胥建军 张伟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价值凸显。本文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剖析项目化学习驱动的跨学科实践路径,阐述学生素养培育过程,为初中数学教育提供参考。
项目化学习的内涵与跨学科实践价值
(一)项目化学习的内涵。项目化学习(PBL)以真实问题为锚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整合知识。如带领八年级学生开展“校园雨水花园设计”项目,学生从测量场地到结合地理降水数据优化排水,串联几何、代数知识,激活知识应用场景。
(二)跨学科实践的价值。1.促进知识整合应用。在函数教学中,让学生记录铅球投掷轨迹,用物理抛物线知识建立函数模型。小李同学发现数学公式与物理数据存在偏差,主动探究空气阻力影响,使函数图像成为解释现实的工具。2.培养综合能力。“校园义卖策划”项目中,小组制定定价策略时,需要统计销售数据(数学)、采访生物老师了解成本(生物)、设计问卷调研偏好(社会学)。汇报时用折线图展示销量与定价关系,体现数据整合与逻辑表达融合。3.激发学习兴趣。“厨房中的数学”项目中,学生测量不同切菜角度的省力程度(数学+物理),提升切丝效率。平时走神的小张同学主动绘制三角函数省力模型图,感受知识实用价值。
跨学科实践中项目化学习的现状
(一)取得的成效。“校园节能改造”项目中,学生自发分组,小林同学计算太阳能板安装角度时,运用三角函数并咨询地理老师日照规律,展现学习主动性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1.教师跨学科能力不足。指导“校园气象站建设”项目时,因缺乏气象学知识,在学生提出用数学模型预测风速时,未能及时链接学科知识,后与物理组共同备课才解决。2.项目主题选择欠科学。“城市交通建模”项目超出初中生认知,学生处理车流数据困难,反思日志显示不知如何关联红绿灯时长和车流量。3.评价体系不完善。“垃圾分类效益分析”项目评价,过度关注数据计算,忽略小组调研中的沟通问题,未捕捉学生抗挫力成长。
跨学科实践的实施路径
(一)科学选择项目主题。1.结合生活实际。“家庭理财规划”项目中,引导学生用折线图分析小孟家水电费波动,发现热水器问题并给出更换性价比方案。2.注重学科整合。“校园微农场规划”项目,学生计算种植面积(数学)、按生物植物间距要求调整布局、用美术比例尺绘图,实现学科融合。3.匹配学生能力。“校园运动会赛程优化”项目,通过表格梳理、流程图表示时间冲突、排序算法优化的阶梯式设计,让小吴同学完成项目。
(二)加强教师跨学科培训。1.开展教研活动。数学组与物理组开展“运动中的数学”教研,围绕函数描述单摆运动讨论,受物理实验启发,让学生用数学软件拟合图像。2.参加培训课程。参加“STEM教育与数学教学”培训后,与科学组设计“筷子搭桥”项目,学生计算承重时运用数学三角形稳定性和科学材料力学知识。3.鼓励教学实践。与美术老师共同指导“校园文化墙设计”项目,学生设计几何图案时,美术老师指导构图,自己引导计算图形镶嵌角度。
(三)优化项目实施过程。1.合理分组分工。“校园图书角管理”项目,按学生特质分组,小宇统计借阅数据(数学),小薇安排图书分类(逻辑思维),小林设计流程图(可视化表达)。2.加强过程指导。“校园节水方案”项目中,小组测量水龙头流量遇数据波动,提示回忆“样本容量”概念,学生自主解决问题。3.注重成果展示。设置“质疑答辩”环节,“校园零食售卖机选址”项目中,小组方案遭其他同学用“最短路径原理”和“人流量统计”质疑,使论证更严谨。
(四)完善评价体系。1.多元化评价主体。“家长开放日”项目邀请家长评价,小轩爸爸反馈孩子用数学计算邀请函印刷成本,补充教师观察盲区。2.全面的评价指标。“项目成长档案”增设“团队贡献度”“问题解决创意度”等指标,“校园植物挂牌”项目中,小彤计算失误但其创意获高分。3.多样化评价方式。尝试“项目日志+视频记录”,“校园运动会吉祥物设计”项目中,视频记录设计修改过程,反映思维发展。
素养图景构建
(一)素养图景内涵。经历项目化学习的学生形成多维能力,如小哲同学在“校园噪音监测”项目中,用数学分析数据、用物理提出方案、用图表清晰表达,体现数学核心素养。
(二)项目化学习的作用。1.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共享单车调度优化”项目中,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分析数据(数据分析),使核心素养转化为解题能力。2.提升综合素养。“校园戏剧节预算”项目,学生计算成本(数学)、与美术老师沟通(跨学科沟通)、申请场地(资源协调),培养系统思维。3.塑造情感价值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设计”项目,学生为方便老人行走,反复修改坡道角度计算方案,体现在数学学习中培养人文关怀。
(三)构建策略。1.制定明确素养目标。“校园节水大使”项目。项目制定用统计图表分析数据(数据分析)、设计节水装置结构(直观想象)、讲解原理(数学表达)的目标。2.设计针对性活动。“超市价格侦探”活动,学生对比商品单价(小数运算)、计算折扣(百分数应用)、分析定价策略(逻辑推理),让运算能力有实际意义。3.持续素养评估。“素养成长树”评价体系中,“校园气象播报”项目里,小宇同学从准确读数(数学运算)到分析趋势(数据分析),可视化评估素养成长。
项目实践证明,数学知识与真实问题结合时,学生从被动解题者转变为主动解决者,从单一学习者成长为跨领域思考者,体现了项目化学习与跨学科实践的价值。
下一步,计划将人工智能融入项目设计,如用编程分析人流量数据,但需警惕技术弱化直观思考,平衡数字工具与数学思维,坚守培养学生本质思考能力的教育核心。
【作者单位:东营市垦利区第二实验中学、山东省垦利实验中学;本文系2024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一般课题《初中数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4JXY103)成果之一】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价值凸显。本文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剖析项目化学习驱动的跨学科实践路径,阐述学生素养培育过程,为初中数学教育提供参考。
项目化学习的内涵与跨学科实践价值
(一)项目化学习的内涵。项目化学习(PBL)以真实问题为锚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整合知识。如带领八年级学生开展“校园雨水花园设计”项目,学生从测量场地到结合地理降水数据优化排水,串联几何、代数知识,激活知识应用场景。
(二)跨学科实践的价值。1.促进知识整合应用。在函数教学中,让学生记录铅球投掷轨迹,用物理抛物线知识建立函数模型。小李同学发现数学公式与物理数据存在偏差,主动探究空气阻力影响,使函数图像成为解释现实的工具。2.培养综合能力。“校园义卖策划”项目中,小组制定定价策略时,需要统计销售数据(数学)、采访生物老师了解成本(生物)、设计问卷调研偏好(社会学)。汇报时用折线图展示销量与定价关系,体现数据整合与逻辑表达融合。3.激发学习兴趣。“厨房中的数学”项目中,学生测量不同切菜角度的省力程度(数学+物理),提升切丝效率。平时走神的小张同学主动绘制三角函数省力模型图,感受知识实用价值。
跨学科实践中项目化学习的现状
(一)取得的成效。“校园节能改造”项目中,学生自发分组,小林同学计算太阳能板安装角度时,运用三角函数并咨询地理老师日照规律,展现学习主动性转变。
(二)存在的问题。1.教师跨学科能力不足。指导“校园气象站建设”项目时,因缺乏气象学知识,在学生提出用数学模型预测风速时,未能及时链接学科知识,后与物理组共同备课才解决。2.项目主题选择欠科学。“城市交通建模”项目超出初中生认知,学生处理车流数据困难,反思日志显示不知如何关联红绿灯时长和车流量。3.评价体系不完善。“垃圾分类效益分析”项目评价,过度关注数据计算,忽略小组调研中的沟通问题,未捕捉学生抗挫力成长。
跨学科实践的实施路径
(一)科学选择项目主题。1.结合生活实际。“家庭理财规划”项目中,引导学生用折线图分析小孟家水电费波动,发现热水器问题并给出更换性价比方案。2.注重学科整合。“校园微农场规划”项目,学生计算种植面积(数学)、按生物植物间距要求调整布局、用美术比例尺绘图,实现学科融合。3.匹配学生能力。“校园运动会赛程优化”项目,通过表格梳理、流程图表示时间冲突、排序算法优化的阶梯式设计,让小吴同学完成项目。
(二)加强教师跨学科培训。1.开展教研活动。数学组与物理组开展“运动中的数学”教研,围绕函数描述单摆运动讨论,受物理实验启发,让学生用数学软件拟合图像。2.参加培训课程。参加“STEM教育与数学教学”培训后,与科学组设计“筷子搭桥”项目,学生计算承重时运用数学三角形稳定性和科学材料力学知识。3.鼓励教学实践。与美术老师共同指导“校园文化墙设计”项目,学生设计几何图案时,美术老师指导构图,自己引导计算图形镶嵌角度。
(三)优化项目实施过程。1.合理分组分工。“校园图书角管理”项目,按学生特质分组,小宇统计借阅数据(数学),小薇安排图书分类(逻辑思维),小林设计流程图(可视化表达)。2.加强过程指导。“校园节水方案”项目中,小组测量水龙头流量遇数据波动,提示回忆“样本容量”概念,学生自主解决问题。3.注重成果展示。设置“质疑答辩”环节,“校园零食售卖机选址”项目中,小组方案遭其他同学用“最短路径原理”和“人流量统计”质疑,使论证更严谨。
(四)完善评价体系。1.多元化评价主体。“家长开放日”项目邀请家长评价,小轩爸爸反馈孩子用数学计算邀请函印刷成本,补充教师观察盲区。2.全面的评价指标。“项目成长档案”增设“团队贡献度”“问题解决创意度”等指标,“校园植物挂牌”项目中,小彤计算失误但其创意获高分。3.多样化评价方式。尝试“项目日志+视频记录”,“校园运动会吉祥物设计”项目中,视频记录设计修改过程,反映思维发展。
素养图景构建
(一)素养图景内涵。经历项目化学习的学生形成多维能力,如小哲同学在“校园噪音监测”项目中,用数学分析数据、用物理提出方案、用图表清晰表达,体现数学核心素养。
(二)项目化学习的作用。1.促进核心素养发展。“共享单车调度优化”项目中,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分析数据(数据分析),使核心素养转化为解题能力。2.提升综合素养。“校园戏剧节预算”项目,学生计算成本(数学)、与美术老师沟通(跨学科沟通)、申请场地(资源协调),培养系统思维。3.塑造情感价值观。“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设计”项目,学生为方便老人行走,反复修改坡道角度计算方案,体现在数学学习中培养人文关怀。
(三)构建策略。1.制定明确素养目标。“校园节水大使”项目。项目制定用统计图表分析数据(数据分析)、设计节水装置结构(直观想象)、讲解原理(数学表达)的目标。2.设计针对性活动。“超市价格侦探”活动,学生对比商品单价(小数运算)、计算折扣(百分数应用)、分析定价策略(逻辑推理),让运算能力有实际意义。3.持续素养评估。“素养成长树”评价体系中,“校园气象播报”项目里,小宇同学从准确读数(数学运算)到分析趋势(数据分析),可视化评估素养成长。
项目实践证明,数学知识与真实问题结合时,学生从被动解题者转变为主动解决者,从单一学习者成长为跨领域思考者,体现了项目化学习与跨学科实践的价值。
下一步,计划将人工智能融入项目设计,如用编程分析人流量数据,但需警惕技术弱化直观思考,平衡数字工具与数学思维,坚守培养学生本质思考能力的教育核心。
【作者单位:东营市垦利区第二实验中学、山东省垦利实验中学;本文系2024年度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一般课题《初中数学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24JXY103)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