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街道
党建引领共筑幸福家园
2025-06-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近年来,济南市历下区趵突泉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赋能基层治理,持续优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聚焦场所建设规范、政治功能突出、治理服务融合、群众活动经常、制度保障健全五大标准,打造“家门口”的红色风景线。通过可视可感可参与的服务和活动,让居民在家门口触摸到党建的温度、感受到治理的力度。
党旗插在“家门口”
让“最后一米”变为“最优一米”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解决群众诉求的“最后一米”。街道坚持“支部建在网格上、阵地建在家门口、服务做到心坎里”的工作思路,开展网格党组织集中覆盖行动。全面规范“街道—社区—网格—楼院—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完成41个基础网格组织重构,实现党组织与网格100%匹配,不断筑牢基层治理的“红色堡垒”。
2024年以来,街道全面实施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三年行动,因地制宜推进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拓展设置养老助餐、卫生医疗、体育健身、儿童游憩、心理疏导等特色服务区域,打造让党员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幸福家园”。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枢纽功能,推进数字化场景应用,累计建成省级智慧社区4个,新增机动车、非机动车智能充电桩19处,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达到647路,为社区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提供空间支撑,为平安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党员聚在“家门口”
让“民生小事”成就“幸福大事”
“两侧绿化带旁选用哪种样式的栏杆”“老旧小区物业费怎么收取”“‘四网合一’安装在哪里合适”……在老旧小区改造居民代表座谈会上,社区党员代表、业委会和施工单位多次共同商讨改造细节、敲定施工方案,最终顺利完成125栋住宅楼、4821户居民、约33.22万平方米的改造升级,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一个党员就是一束微光,微光成炬就是力量。趵突泉街道坚持将党员聚在“家门口”,健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机制,推动治理“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励新”党员服务队伍带头开展环境综合整治330余次,“双报到”单位党员揭榜领办居民心愿清单80余件,“网格合伙人”解决居民身边实事200余件……数字背后,折射出趵突泉街道“党建引领、齐抓共管”的治理理念,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在这里得到充分激发。
党群乐在“家门口”
让“邻里距离”化为“亲情温度”
趵突泉街道青年东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天都热闹非凡,一拨拨“老伙伴”的到来让这里成了居民口中的“银龄乐园”。近年来,街道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推出定制菜单,形成“银龄讲堂—家庭课堂—青年学堂—童趣托育”阶梯式服务体系,举办各类培训活动350余场,为辖区全龄段居民提供“充电”好去处。
在社区参加过夏令营的孩子长大了,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年轻人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接受过帮助的人纷纷加入到志愿服务团队中,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反哺”社区,先后组建“银龄义工”“微爱萤火”等23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家门口的幸福”系列活动220余场次。“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的党群服务模式,正在实现基层治理从“我”到“我们”的转变。
党旗插在“家门口”
让“最后一米”变为“最优一米”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解决群众诉求的“最后一米”。街道坚持“支部建在网格上、阵地建在家门口、服务做到心坎里”的工作思路,开展网格党组织集中覆盖行动。全面规范“街道—社区—网格—楼院—中心户”五级组织架构,完成41个基础网格组织重构,实现党组织与网格100%匹配,不断筑牢基层治理的“红色堡垒”。
2024年以来,街道全面实施党群服务中心迭代升级三年行动,因地制宜推进适老化、适儿化改造,拓展设置养老助餐、卫生医疗、体育健身、儿童游憩、心理疏导等特色服务区域,打造让党员群众想来、爱来、常来的“幸福家园”。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枢纽功能,推进数字化场景应用,累计建成省级智慧社区4个,新增机动车、非机动车智能充电桩19处,公共区域视频监控达到647路,为社区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提供空间支撑,为平安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党员聚在“家门口”
让“民生小事”成就“幸福大事”
“两侧绿化带旁选用哪种样式的栏杆”“老旧小区物业费怎么收取”“‘四网合一’安装在哪里合适”……在老旧小区改造居民代表座谈会上,社区党员代表、业委会和施工单位多次共同商讨改造细节、敲定施工方案,最终顺利完成125栋住宅楼、4821户居民、约33.22万平方米的改造升级,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一个党员就是一束微光,微光成炬就是力量。趵突泉街道坚持将党员聚在“家门口”,健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机制,推动治理“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励新”党员服务队伍带头开展环境综合整治330余次,“双报到”单位党员揭榜领办居民心愿清单80余件,“网格合伙人”解决居民身边实事200余件……数字背后,折射出趵突泉街道“党建引领、齐抓共管”的治理理念,党员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在这里得到充分激发。
党群乐在“家门口”
让“邻里距离”化为“亲情温度”
趵突泉街道青年东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每天都热闹非凡,一拨拨“老伙伴”的到来让这里成了居民口中的“银龄乐园”。近年来,街道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推出定制菜单,形成“银龄讲堂—家庭课堂—青年学堂—童趣托育”阶梯式服务体系,举办各类培训活动350余场,为辖区全龄段居民提供“充电”好去处。
在社区参加过夏令营的孩子长大了,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年轻人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接受过帮助的人纷纷加入到志愿服务团队中,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反哺”社区,先后组建“银龄义工”“微爱萤火”等23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家门口的幸福”系列活动220余场次。“党建引领+志愿服务”的党群服务模式,正在实现基层治理从“我”到“我们”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