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跋履

槐花如雪

2025-06-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童 村

  外婆家所在的那个村子很小,满打满算也超不过十户人家。外婆家住在小村的北侧,屋后紧挨着一片茂密的槐树林。夏天来临时,那片槐树林,就会开满白花花的槐花儿,就像是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槐花儿的香味儿十分浓烈,一团一团地打着滚儿,在空气里涌来荡去,能一直涌到每一户农家的小院里来,荡到每个人的鼻孔和肺里来。
  那时候,我还小,大概不到五岁的样子,由于种种原因,我就住在外婆的家里。而我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那片槐树林了。
  那日晌午,正是阳光最为暴烈的时候,不知怎么,我突然心血来潮,又一次来到那片槐树林里。没有风,槐树的叶子和花朵就像是凝固在画板上的油彩一样,而槐花儿的香味儿,却像一片又一片隐身之后的厚重云彩,在整个槐树林间缓缓蠕动着。间或有尖利而又单调的蝉鸣声,从浓稠的枝叶间传来,就像一柄刀刃锋利的长剑,穿透了整个小村的静谧与沉寂。
  接下来,我一定是一棵又一棵地把那些槐树拥抱过了。尽管,它们中那些年长的粗壮老槐,我小小的臂膀实在无力环抱得过来。我在一棵又一棵拥抱着它们的时候,我也一定是仰起头来的,而在仰起头来的那一刻,我又一定是十分清晰地看到了它们的样子,粗糙的皮肤、高大的躯干、茂盛的枝叶、簇拥的花朵,还有树冠之上斑驳的蓝天。我喜欢闭着眼睛就这样一棵又一棵地久久地拥抱它们,我在拥抱着它们的时候,内心里划过的,却是一道莫名的甜蜜与忧伤……
  我最终也没记清楚,在那个寂寞难耐的晌午时分,我到底满怀深情地拥抱了多少棵槐树,直到后来当我慢慢睁开眼睛的一刹那,突然间看到了一个人影,确切地说,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背影,一个端坐在槐树林一角的那块大青石上的人的背影。与此同时,我感到一颗心剧烈地跳动起来,一双脚就像被钉子钉住了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了。在突如其来的一种莫可名状的恐惧与惊慌中,我几乎倾注了全身之力,尽量让自己镇定下来,并且试探着挪动双脚向他靠近过去。
  看上去,那个背影高高瘦瘦的,他的头发已经白起来了,就像是落满了一头的槐花儿。他坐在那里的样子,俨然如一棵历经了风霜的老槐树。
  他的面前,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我知道那一片孕育了五谷的田野里,到底生长着一些什么样的庄稼,我还知道那一片田野里曾经埋进了许多故去的人们,也站着许多不知疲劳的稻草人,天气晴好的时候,叽叽喳喳的麻雀们,每天都会在田野之上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侧前方不远处,一条长长的乡村公路横贯南北,汽车们和马车们会时不时地一边奔跑着一边嘶叫着,急急匆匆地在人们的视野里渐渐远去……
  我感到我在那片槐树林里已经走了好大一会儿,我甚至越来越清晰地看到那块大青石以及坐在大青石上的那个人影儿已经离我很近了,可是,他仍没有发现我,仍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仿佛本就与那块大青石连成了一体。
  他一定是聋了,我想。就像我的外公和外婆一样,每次和他们说话的时候,我不得不抬高嗓门,向他们大喊大叫着,像是正在与他们大吵大闹一样。
  我就是在这时突然改变主意的。我应该从他的身后绕到他面前去,那样我就能彻底看清他现在的样子了。我一边这样想着,果然就走出了那片槐树林,学着去田间劳作的过路人的样子,故意踏上了途经他身前的那条若隐若现的田间小道。
  我就那样克制住内心的胆怯和慌乱,一步一步地慢慢向他走了过去。而当我终于来到了他的面前,隔着咫尺之遥的距离,大着胆子抬起头来时,霎时间,原来虚惊着的一颗心,很快也便安放了下来。坐在大青石上的那个须发如雪并且蓄着一把长长的山羊胡的老人,戴着一副老花镜,面容清癯得就像一个早年私塾里的先生。他十分斯文地坐在那里,既古板、严厉,而又善良、温和。
  从那张陌生的面孔上,我认定这个老人并不是外婆村子里的。可是,他究竟从哪里来,又为什么要在这里落脚?我在心里虽然这样想着,可我终究也没有鼓起勇气问出口来。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让我感到十分蹊跷的是,每当晌午时刻我到槐树林来,总是能够看到他坐在槐树林一角的那块大青石上的样子,背影清瘦而又黯淡,就像是古旧画框里的一位水墨人物。
  在孤独而又漫长的守望里,他在等待着什么?
  只是我没有想到,当又一个阳光暴烈的晌午时刻到来,我再去槐树林时,他会于忽然之间,从我的视野里一点一点消逝远去。我看到那个瘦削而又佝偻的老人的背影,慢慢走上那条若隐若现的田间小道,一步一步越过那道长长的乡村公路,又一步一步向着另一个村庄走去,直到最终变成一颗黑黑的墨点儿,洇化成一片虚无的踪迹。冥冥之中,我好像预感到了什么,心,一下空了。
  从此,那个老人再没回来……
  恍惚之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可是,我为什么会在有意无意之中,将他和那片槐树林一起,深深印刻在了纷繁的记忆里,至今想来,仍是不解。
  □ 童 村

  外婆家所在的那个村子很小,满打满算也超不过十户人家。外婆家住在小村的北侧,屋后紧挨着一片茂密的槐树林。夏天来临时,那片槐树林,就会开满白花花的槐花儿,就像是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积雪。槐花儿的香味儿十分浓烈,一团一团地打着滚儿,在空气里涌来荡去,能一直涌到每一户农家的小院里来,荡到每个人的鼻孔和肺里来。
  那时候,我还小,大概不到五岁的样子,由于种种原因,我就住在外婆的家里。而我唯一能去的地方,就是那片槐树林了。
  那日晌午,正是阳光最为暴烈的时候,不知怎么,我突然心血来潮,又一次来到那片槐树林里。没有风,槐树的叶子和花朵就像是凝固在画板上的油彩一样,而槐花儿的香味儿,却像一片又一片隐身之后的厚重云彩,在整个槐树林间缓缓蠕动着。间或有尖利而又单调的蝉鸣声,从浓稠的枝叶间传来,就像一柄刀刃锋利的长剑,穿透了整个小村的静谧与沉寂。
  接下来,我一定是一棵又一棵地把那些槐树拥抱过了。尽管,它们中那些年长的粗壮老槐,我小小的臂膀实在无力环抱得过来。我在一棵又一棵拥抱着它们的时候,我也一定是仰起头来的,而在仰起头来的那一刻,我又一定是十分清晰地看到了它们的样子,粗糙的皮肤、高大的躯干、茂盛的枝叶、簇拥的花朵,还有树冠之上斑驳的蓝天。我喜欢闭着眼睛就这样一棵又一棵地久久地拥抱它们,我在拥抱着它们的时候,内心里划过的,却是一道莫名的甜蜜与忧伤……
  我最终也没记清楚,在那个寂寞难耐的晌午时分,我到底满怀深情地拥抱了多少棵槐树,直到后来当我慢慢睁开眼睛的一刹那,突然间看到了一个人影,确切地说,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背影,一个端坐在槐树林一角的那块大青石上的人的背影。与此同时,我感到一颗心剧烈地跳动起来,一双脚就像被钉子钉住了似的,再也抬不起来了。在突如其来的一种莫可名状的恐惧与惊慌中,我几乎倾注了全身之力,尽量让自己镇定下来,并且试探着挪动双脚向他靠近过去。
  看上去,那个背影高高瘦瘦的,他的头发已经白起来了,就像是落满了一头的槐花儿。他坐在那里的样子,俨然如一棵历经了风霜的老槐树。
  他的面前,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我知道那一片孕育了五谷的田野里,到底生长着一些什么样的庄稼,我还知道那一片田野里曾经埋进了许多故去的人们,也站着许多不知疲劳的稻草人,天气晴好的时候,叽叽喳喳的麻雀们,每天都会在田野之上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
  侧前方不远处,一条长长的乡村公路横贯南北,汽车们和马车们会时不时地一边奔跑着一边嘶叫着,急急匆匆地在人们的视野里渐渐远去……
  我感到我在那片槐树林里已经走了好大一会儿,我甚至越来越清晰地看到那块大青石以及坐在大青石上的那个人影儿已经离我很近了,可是,他仍没有发现我,仍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仿佛本就与那块大青石连成了一体。
  他一定是聋了,我想。就像我的外公和外婆一样,每次和他们说话的时候,我不得不抬高嗓门,向他们大喊大叫着,像是正在与他们大吵大闹一样。
  我就是在这时突然改变主意的。我应该从他的身后绕到他面前去,那样我就能彻底看清他现在的样子了。我一边这样想着,果然就走出了那片槐树林,学着去田间劳作的过路人的样子,故意踏上了途经他身前的那条若隐若现的田间小道。
  我就那样克制住内心的胆怯和慌乱,一步一步地慢慢向他走了过去。而当我终于来到了他的面前,隔着咫尺之遥的距离,大着胆子抬起头来时,霎时间,原来虚惊着的一颗心,很快也便安放了下来。坐在大青石上的那个须发如雪并且蓄着一把长长的山羊胡的老人,戴着一副老花镜,面容清癯得就像一个早年私塾里的先生。他十分斯文地坐在那里,既古板、严厉,而又善良、温和。
  从那张陌生的面孔上,我认定这个老人并不是外婆村子里的。可是,他究竟从哪里来,又为什么要在这里落脚?我在心里虽然这样想着,可我终究也没有鼓起勇气问出口来。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让我感到十分蹊跷的是,每当晌午时刻我到槐树林来,总是能够看到他坐在槐树林一角的那块大青石上的样子,背影清瘦而又黯淡,就像是古旧画框里的一位水墨人物。
  在孤独而又漫长的守望里,他在等待着什么?
  只是我没有想到,当又一个阳光暴烈的晌午时刻到来,我再去槐树林时,他会于忽然之间,从我的视野里一点一点消逝远去。我看到那个瘦削而又佝偻的老人的背影,慢慢走上那条若隐若现的田间小道,一步一步越过那道长长的乡村公路,又一步一步向着另一个村庄走去,直到最终变成一颗黑黑的墨点儿,洇化成一片虚无的踪迹。冥冥之中,我好像预感到了什么,心,一下空了。
  从此,那个老人再没回来……
  恍惚之间,半个世纪过去了。可是,我为什么会在有意无意之中,将他和那片槐树林一起,深深印刻在了纷繁的记忆里,至今想来,仍是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