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将至,27万亿信托市场再迎“洗牌”
标品业务与普惠服务成突围关键
2025-04-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都亚男
4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也是继“资管新规”、信托业务三分类通知后,信托业近年来出台的又一重磅制度。
自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以来,信托公司纷纷踏上“回归本源”转型路。同时,行业分化加速,立足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公司如何突围?
信托资金加速转投证券市场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截至2024年6月末,中国信托资产规模首破2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并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但另一方面,营收、利润却依旧承压。
自“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以来,信托业打破“刚兑”路径依赖成效显现。从信托资金投向结构来看,“非标转标”趋势明显,从房地产等传统领域转投向证券市场的信托资金还在继续增长,证券市场成为信托资金的第一大投资领域。
“一直以来出台的相关监管政策,就是要逐步打破‘刚兑’,扭转客户追求‘保本保收益’的心态,提高客户对投资风险的认知。”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东国信”)资本市场事业部副总监蒲冰告诉记者。
从投资结构来看,信托资金更倾向于固收类投资,截至2024年6月,固收类投资规模达7.37万亿元,在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中占比近90%。而今年以来,受债市调整等因素影响,固收类产品净值出现波动,整体收益呈下降态势。
“投资者教育是一个长期工作,不是短期内就能扭转的,需要持续发力。”蒲冰指出,另一方面,这也对管理机构提出更高要求,管理人要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做好非固收类产品管理,“投资者要理解、接受净值波动,管理机构更要尽职管理,争取更好的收益表现。”
资管竞争中,信托业如何突围
自“资管新规”正式实施,信托产品步入净值化管理时代。
以山东国信为例,为回归本源主业,同时大力发展标品业务,山东国信2021年开始对公司架构进行大调整,根据监管导向和战略重点,设立三大事业部。“其中,资本市场事业部的特点,便是将整个标品业务从信托公司原有业务条线中独立出来,倾注更多资源,进行单独条线的管理和运行。”蒲冰介绍。
山东国信2024年度报告显示,截至当年末,山东国信受托管理的资产规模增长15.2%至2138.23亿元。其中,投资类信托规模较上一年度激增49.85%至1269.61亿元,占比达59.38%;与此同时,融资类信托规模与占比继续下行。资本市场业务方面,截至2024年末,山东国信各类标准化业务信托资产规模达1085.12亿元,较年初净增加341.63亿元,增幅46%。
打破“刚兑”后,信托公司面临的一个普遍困境便是客户流失,很多客户可能转向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资管竞争“红海”,与银行、基金在同一条赛道里进行市场博弈,信托公司如何突围?
“虽然是‘红海’,但依托信托制度优势,在服务上下足功夫,思路开阔一点,分析客户需求,定制化赋能,也能赢得自己的一片天地。”蒲冰说。
从市场端来看,信托的吸引力也在慢慢回温。利率持续走低之下,上市公司近期掀起信托产品“购买潮”。据统计,截至4月14日,今年以来有31家A股上市公司认购信托产品,合计金额近50亿元,相较去年同期总金额小幅下降,但认购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了9家。
“破局”家族信托百万亿蓝海
当信托业从“牌照红利期”步入能力竞争时代,行业格局正从大而全转向专而精。其中,家族信托作为信托本源业务之一,自然成为许多信托公司的主攻业务方向。
2013年,国内首单家族信托落地,彼时全国家族信托资产规模不超过5亿元。2022年底,全国家族信托资产达5500亿元,资产规模年均增速超100%。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测算,到2029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有望达到287万亿元,这无疑是信托公司展业的一片蓝海。
截至今年3月底,山东国信家族信托规模超58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梯队。作为区域型信托公司,山东国信是如何“破局”的?
据山东国信家族信托事业部副总监周群介绍,山东国信是国内较早提供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和家庭服务信托服务的信托公司之一,研发形成了股权家族信托、家族慈善信托等十余种创新业务模式。
从最初一年仅落地4单,到今年一季度新增落地660单,周群认为:“首先,这考验信托公司综合实力,山东国信将合规、估值、IT等人员直接内嵌于家族信托事业部,实现业务全链条一体化管理。其次,建设家族信托专用系统管理业务。第三,服务做到个性化定制,这意味着要比大型公司付出更多,跑渠道、跑客户更勤,服务更周到,反馈响应速度更快。”
“更重要的是,基于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我们将家庭服务信托设立金额降低至100万元,以更低的设立门槛服务更多家庭。”周群说。
“未来行业优胜劣汰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蒲冰认为,要想在这场“淘汰赛”里活下来、活得好,“眉毛胡子一把抓”断不可取,做专做精才是这片竞技场中的“生存智慧”。
4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这也是继“资管新规”、信托业务三分类通知后,信托业近年来出台的又一重磅制度。
自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以来,信托公司纷纷踏上“回归本源”转型路。同时,行业分化加速,立足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公司如何突围?
信托资金加速转投证券市场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截至2024年6月末,中国信托资产规模首破2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并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但另一方面,营收、利润却依旧承压。
自“资管新规”正式落地以来,信托业打破“刚兑”路径依赖成效显现。从信托资金投向结构来看,“非标转标”趋势明显,从房地产等传统领域转投向证券市场的信托资金还在继续增长,证券市场成为信托资金的第一大投资领域。
“一直以来出台的相关监管政策,就是要逐步打破‘刚兑’,扭转客户追求‘保本保收益’的心态,提高客户对投资风险的认知。”山东省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山东国信”)资本市场事业部副总监蒲冰告诉记者。
从投资结构来看,信托资金更倾向于固收类投资,截至2024年6月,固收类投资规模达7.37万亿元,在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中占比近90%。而今年以来,受债市调整等因素影响,固收类产品净值出现波动,整体收益呈下降态势。
“投资者教育是一个长期工作,不是短期内就能扭转的,需要持续发力。”蒲冰指出,另一方面,这也对管理机构提出更高要求,管理人要提高投资管理能力,做好非固收类产品管理,“投资者要理解、接受净值波动,管理机构更要尽职管理,争取更好的收益表现。”
资管竞争中,信托业如何突围
自“资管新规”正式实施,信托产品步入净值化管理时代。
以山东国信为例,为回归本源主业,同时大力发展标品业务,山东国信2021年开始对公司架构进行大调整,根据监管导向和战略重点,设立三大事业部。“其中,资本市场事业部的特点,便是将整个标品业务从信托公司原有业务条线中独立出来,倾注更多资源,进行单独条线的管理和运行。”蒲冰介绍。
山东国信2024年度报告显示,截至当年末,山东国信受托管理的资产规模增长15.2%至2138.23亿元。其中,投资类信托规模较上一年度激增49.85%至1269.61亿元,占比达59.38%;与此同时,融资类信托规模与占比继续下行。资本市场业务方面,截至2024年末,山东国信各类标准化业务信托资产规模达1085.12亿元,较年初净增加341.63亿元,增幅46%。
打破“刚兑”后,信托公司面临的一个普遍困境便是客户流失,很多客户可能转向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资管竞争“红海”,与银行、基金在同一条赛道里进行市场博弈,信托公司如何突围?
“虽然是‘红海’,但依托信托制度优势,在服务上下足功夫,思路开阔一点,分析客户需求,定制化赋能,也能赢得自己的一片天地。”蒲冰说。
从市场端来看,信托的吸引力也在慢慢回温。利率持续走低之下,上市公司近期掀起信托产品“购买潮”。据统计,截至4月14日,今年以来有31家A股上市公司认购信托产品,合计金额近50亿元,相较去年同期总金额小幅下降,但认购上市公司数量增加了9家。
“破局”家族信托百万亿蓝海
当信托业从“牌照红利期”步入能力竞争时代,行业格局正从大而全转向专而精。其中,家族信托作为信托本源业务之一,自然成为许多信托公司的主攻业务方向。
2013年,国内首单家族信托落地,彼时全国家族信托资产规模不超过5亿元。2022年底,全国家族信托资产达5500亿元,资产规模年均增速超100%。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测算,到2029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有望达到287万亿元,这无疑是信托公司展业的一片蓝海。
截至今年3月底,山东国信家族信托规模超58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梯队。作为区域型信托公司,山东国信是如何“破局”的?
据山东国信家族信托事业部副总监周群介绍,山东国信是国内较早提供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和家庭服务信托服务的信托公司之一,研发形成了股权家族信托、家族慈善信托等十余种创新业务模式。
从最初一年仅落地4单,到今年一季度新增落地660单,周群认为:“首先,这考验信托公司综合实力,山东国信将合规、估值、IT等人员直接内嵌于家族信托事业部,实现业务全链条一体化管理。其次,建设家族信托专用系统管理业务。第三,服务做到个性化定制,这意味着要比大型公司付出更多,跑渠道、跑客户更勤,服务更周到,反馈响应速度更快。”
“更重要的是,基于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我们将家庭服务信托设立金额降低至100万元,以更低的设立门槛服务更多家庭。”周群说。
“未来行业优胜劣汰效应会越来越明显。”蒲冰认为,要想在这场“淘汰赛”里活下来、活得好,“眉毛胡子一把抓”断不可取,做专做精才是这片竞技场中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