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释放多重积极信号
服务业扩大开放明确155项试点任务
2025-04-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
□资料:新华社 制图:唐亚迪
|
在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实际行动。
□ 大众新闻记者 董婉婉
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出台释放哪些信号?新举措将为企业投资与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利好?
“在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实际行动。”4月2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进一步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优势,体现了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与各国共促开放、共享发展的意愿和决心。
据介绍,自2015年起,国务院分三批批准北京等11个省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与以往试点相比,此次工作方案在“提速”与“加力”上表现突出。试点任务不再分批次,而是一次性在11个试点省市全面铺开,旨在加快形成更丰富的制度创新成果,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来看,工作方案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明确了一共155项试点任务。
其中,“支持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开放发展”置于首位。
试点任务包括:取消应用商店、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等试点内容;鼓励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健全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支持发展“来数加工”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游戏出海业务,布局从IP打造到游戏制作、发行、海外运营的整个产业链布局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2024年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发布通告,明确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4地取消多项增值电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不久前,工信部已向13家全球知名企业发放试点批复。下一步,工信部将支持更多外资企业参与试点,探索更多新业态新动能,激发市场活力。
在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目的是要引进优质的医疗资源,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医疗领域新的试点任务包括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和港澳台医生在当地开设诊所,支持境外医师、护士、药剂师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在当地短期执业,并简化和优化审批的流程;在确保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健康医疗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并加强临床医疗数据的标准化和院际间的共享等任务。
焦雅辉说,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自启动实施以来,我国在发展外资医疗机构、引进境外医务人员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统计,目前这些合资、独资医疗机构有150多家;在国内短期执业的境外医务人员有1500多人。
我国金融业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工作方案对金融领域进行了专项部署。
金融领域的试点任务包括:支持探索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支持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吸引境外保险公司、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和ESG基金、认证鉴证机构为绿色项目提供投融资和技术服务等。
谈及这些举措,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总结说,一是不断提升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程度;二是推动科技金融举措先行先试;三是支持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高质量发展;四是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加大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力度。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认真做好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相关工作,促进金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商贸文旅领域,允许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在交通运输领域,支持开展集装箱下海、互换、共享等合作,探索支持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出口的联运新模式等。
在完善要素保障方面,工作方案围绕过境免签、永久居留、支付便利等提出试点任务,便利境外人才出入境和从业执业;强化法治保障,有序开展涉外法律业务。在规则规范方面,完善数据跨境流动、标准制定等基础规范,推动境内外管理规范相通相容。在风险防控方面,制定完善重点产业开放实施方案和监管措施,有序推进实施。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表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作用日益凸显。前三批试点示范推出了科技、金融、文化、电信、教育等12个行业领域开放举措,培育了大型设备和运输工具融资租赁、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等多类新业态新模式。2024年,11个省市的服务业吸收外资2932亿元,约占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的一半。截至目前,试点示范已形成了9批190多项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
□ 大众新闻记者 董婉婉
国务院近日批复同意《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出台释放哪些信号?新举措将为企业投资与百姓生活带来哪些利好?
“在当前全球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是我们做好自己的事、为世界注入更多确定性和稳定性的实际行动。”4月2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表示,进一步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优势,体现了中国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坚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与各国共促开放、共享发展的意愿和决心。
据介绍,自2015年起,国务院分三批批准北京等11个省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与以往试点相比,此次工作方案在“提速”与“加力”上表现突出。试点任务不再分批次,而是一次性在11个试点省市全面铺开,旨在加快形成更丰富的制度创新成果,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来看,工作方案从重点服务领域开放、产业创新发展等多个维度,明确了一共155项试点任务。
其中,“支持电信服务及相关数字产业开放发展”置于首位。
试点任务包括:取消应用商店、互联网接入等服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等试点内容;鼓励发展数据标注产业,健全数据交易市场体系,支持发展“来数加工”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游戏出海业务,布局从IP打造到游戏制作、发行、海外运营的整个产业链布局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2024年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发布通告,明确在北京、上海、深圳、海南4地取消多项增值电信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不久前,工信部已向13家全球知名企业发放试点批复。下一步,工信部将支持更多外资企业参与试点,探索更多新业态新动能,激发市场活力。
在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目的是要引进优质的医疗资源,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医疗领域新的试点任务包括支持符合条件的外籍和港澳台医生在当地开设诊所,支持境外医师、护士、药剂师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定在当地短期执业,并简化和优化审批的流程;在确保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的基础上,可以探索健康医疗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并加强临床医疗数据的标准化和院际间的共享等任务。
焦雅辉说,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自启动实施以来,我国在发展外资医疗机构、引进境外医务人员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据统计,目前这些合资、独资医疗机构有150多家;在国内短期执业的境外医务人员有1500多人。
我国金融业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工作方案对金融领域进行了专项部署。
金融领域的试点任务包括:支持探索发展国际保理业务;支持跨国公司以人民币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吸引境外保险公司、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和ESG基金、认证鉴证机构为绿色项目提供投融资和技术服务等。
谈及这些举措,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总结说,一是不断提升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程度;二是推动科技金融举措先行先试;三是支持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高质量发展;四是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加大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力度。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认真做好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相关工作,促进金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在商贸文旅领域,允许外商投资旅行社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在交通运输领域,支持开展集装箱下海、互换、共享等合作,探索支持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出口的联运新模式等。
在完善要素保障方面,工作方案围绕过境免签、永久居留、支付便利等提出试点任务,便利境外人才出入境和从业执业;强化法治保障,有序开展涉外法律业务。在规则规范方面,完善数据跨境流动、标准制定等基础规范,推动境内外管理规范相通相容。在风险防控方面,制定完善重点产业开放实施方案和监管措施,有序推进实施。
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表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作用日益凸显。前三批试点示范推出了科技、金融、文化、电信、教育等12个行业领域开放举措,培育了大型设备和运输工具融资租赁、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等多类新业态新模式。2024年,11个省市的服务业吸收外资2932亿元,约占全国服务业吸收外资的一半。截至目前,试点示范已形成了9批190多项创新成果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