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创新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探索
2025-04-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高俊鹏
在教育理念深度革新的当下,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应当将家长学校的课程体系以及先进的、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融入家庭教育中,使家长从思想上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在行为上明确家庭教育方式,进而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家庭和社会教育体系,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创新家庭教育指导,在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环境下,建立起多元参与的良性教育模式。
创新方式,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合作的新型责任主体
在家长学校构建中,相关负责人应按照有关的文件精神、学校具体工作方案和各学段家长的实际需求,与年级负责人或者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积极沟通,组成家长学校的工作团队,对每个学期家长学校的工作方案进行讨论和制定。在此基础上,工作团队要与其他相关单位进行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在这种新型的管理体制下,学校可以保证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将重点放在指导家长把理论知识和家庭教育实际有机联系起来,提高家长对养育问题的重视和参与程度,利用各种讲座和活动创新家庭教育指导。各地家长学校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家长开放日、假期社会实践、书香家庭、亲子活动、在线教学等多种形式,促进家长学校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充分发挥“家庭委员会”的功能,调动和激励家长积极投身到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去。在确定家长学校主题时,将家庭特征和家长真实需要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家庭结构来决定教学内容与方式,以适应不同家庭的需要。
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家长学校发展
家长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从家长的要求出发,从当前的发展要求出发,以创新家庭教育指导为目标,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相关部门在构建家长学校方面的特殊功能。要让所有的学生实现“快乐读书,健康成长”,各级教育系统部门要重视家长学校构建工作,结合家长学校的具体状况,将年级负责人调查问卷或每日交流常见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选出热门题目作为课题。当前,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亲子关系、家风建设、道德品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内容的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予以重视。因此,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大力扶持家长学校工作,鼓励更多的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进来,使家长切实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应将家长学校融入家庭教育服务系统中,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促进家长学校的专业化发展。
家长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成立家长小组,依托学校提供的网络微课程,让家长可以在零碎的时间内进行网上学习。在线下,活动的方式不仅局限于主题演讲,还包括家长沙龙、亲子活动、家庭实践活动等。多样的组织方式可以让家庭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借鉴,逐步把优秀的家庭教育思想渗透到每一个家庭中,创造融洽温暖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评价内容上,可以用评价表格、收集个案等方式对家长家庭教育指导的成效进行评价。在评价方法方面,采用评价表、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对家长学校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完整的评价,增进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突出特点,塑造家庭教育指导新体系
在家长学校教育中,要注重指导家长注意学生的非智力素质的发展,并鼓励家长对学生潜在的发展进行探究。为此,家长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辅导实习,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在家长学校活动中,引导家长更加重视影响子女健全发展的各种要素,为家长提供实操建议,帮助家长达到“知行合一”,促进新家庭文化建设。家长学校可以从幼小衔接、亲子互动、情绪疏导、青春期问题等多个角度来指导家长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为学生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在对家长学校课程进行管理时,要实现学校、家庭多层次的资源整合。要提供课程计划,制作包含课程名、课程内容介绍、人数限制、主讲教师简介、活动板块等元素的家长学校微课程菜单,方便家长在对课程内容有基本的认识后,再进行相应的选择。以家庭教育指导为主题,与目前家庭教育状况和热门问题相联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家长更多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学校在已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基础上,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情感能力培养,以提升家长情感教育能力为核心,形成“一个核心、四种课型”的家庭情感教育课程体系,科学指导家长与学生建立一致性沟通模式,加强情感交流,建立健康的情感依恋关系。比如,家长学校要深入剖析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为家长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态度,通过平等、尊重的对话方式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要守护孩子独特的成长节奏,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去成长;要构建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家庭成为孩子最温暖的港湾。
最好的教育是同频共振,最好的成长是家校共育。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也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奋斗。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家长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创新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总之,家长学校要通过科学手段的干预,助力家长与学生构建积极、健康的心态,为家长提供科学、实用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掌握与孩子相处的智慧,促进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
(作者单位:济南市济阳区竞业园学校)
在教育理念深度革新的当下,家庭教育在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因此,应当将家长学校的课程体系以及先进的、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融入家庭教育中,使家长从思想上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转变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在行为上明确家庭教育方式,进而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校园、家庭和社会教育体系,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创新家庭教育指导,在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环境下,建立起多元参与的良性教育模式。
创新方式,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合作的新型责任主体
在家长学校构建中,相关负责人应按照有关的文件精神、学校具体工作方案和各学段家长的实际需求,与年级负责人或者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积极沟通,组成家长学校的工作团队,对每个学期家长学校的工作方案进行讨论和制定。在此基础上,工作团队要与其他相关单位进行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在这种新型的管理体制下,学校可以保证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能够与时俱进,将重点放在指导家长把理论知识和家庭教育实际有机联系起来,提高家长对养育问题的重视和参与程度,利用各种讲座和活动创新家庭教育指导。各地家长学校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家长开放日、假期社会实践、书香家庭、亲子活动、在线教学等多种形式,促进家长学校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充分发挥“家庭委员会”的功能,调动和激励家长积极投身到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去。在确定家长学校主题时,将家庭特征和家长真实需要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家庭结构来决定教学内容与方式,以适应不同家庭的需要。
以创新为动力推动家长学校发展
家长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从家长的要求出发,从当前的发展要求出发,以创新家庭教育指导为目标,在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相关部门在构建家长学校方面的特殊功能。要让所有的学生实现“快乐读书,健康成长”,各级教育系统部门要重视家长学校构建工作,结合家长学校的具体状况,将年级负责人调查问卷或每日交流常见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选出热门题目作为课题。当前,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亲子关系、家风建设、道德品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内容的教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予以重视。因此,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大力扶持家长学校工作,鼓励更多的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进来,使家长切实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责任。应将家长学校融入家庭教育服务系统中,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促进家长学校的专业化发展。
家长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成立家长小组,依托学校提供的网络微课程,让家长可以在零碎的时间内进行网上学习。在线下,活动的方式不仅局限于主题演讲,还包括家长沙龙、亲子活动、家庭实践活动等。多样的组织方式可以让家庭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借鉴,逐步把优秀的家庭教育思想渗透到每一个家庭中,创造融洽温暖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评价内容上,可以用评价表格、收集个案等方式对家长家庭教育指导的成效进行评价。在评价方法方面,采用评价表、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对家长学校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完整的评价,增进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突出特点,塑造家庭教育指导新体系
在家长学校教育中,要注重指导家长注意学生的非智力素质的发展,并鼓励家长对学生潜在的发展进行探究。为此,家长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家庭教育辅导实习,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在家长学校活动中,引导家长更加重视影响子女健全发展的各种要素,为家长提供实操建议,帮助家长达到“知行合一”,促进新家庭文化建设。家长学校可以从幼小衔接、亲子互动、情绪疏导、青春期问题等多个角度来指导家长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为学生发展提供有效帮助。在对家长学校课程进行管理时,要实现学校、家庭多层次的资源整合。要提供课程计划,制作包含课程名、课程内容介绍、人数限制、主讲教师简介、活动板块等元素的家长学校微课程菜单,方便家长在对课程内容有基本的认识后,再进行相应的选择。以家庭教育指导为主题,与目前家庭教育状况和热门问题相联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家长更多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学校在已有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基础上,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情感能力培养,以提升家长情感教育能力为核心,形成“一个核心、四种课型”的家庭情感教育课程体系,科学指导家长与学生建立一致性沟通模式,加强情感交流,建立健康的情感依恋关系。比如,家长学校要深入剖析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为家长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的成长态度,通过平等、尊重的对话方式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要守护孩子独特的成长节奏,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去成长;要构建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家庭成为孩子最温暖的港湾。
最好的教育是同频共振,最好的成长是家校共育。每一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的奋力托举,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也离不开老师的辛勤付出,更离不开他们自身的努力奋斗。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家长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创新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新格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总之,家长学校要通过科学手段的干预,助力家长与学生构建积极、健康的心态,为家长提供科学、实用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掌握与孩子相处的智慧,促进亲子之间的有效沟通。
(作者单位:济南市济阳区竞业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