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抓项目扩投资促消费

让个体创业更有活跃度

2025-03-31 作者: 徐付彪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张海峰 报道   3月21日傍晚,德州城隍庙步行街逐渐热闹起来。
    □ 本报记者 徐付彪
   本报通讯员 邱杨 红丽 淑冉 孟娟


  个体工商户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也是百姓就业创业的“蓄水池”。今年以来,德州全市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6000多户,全市民营经济经营主体总数达到57万多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近40万户,展现出旺盛的创业活力。
  当前,德州市提出“让个体创业更有活跃度”,聚焦深化集成改革,创新服务赋能,推动个体创业创新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服务送到家门口
创业门槛在变低

  日前,齐河县晏齐大酒店的负责人杨振国通过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改革,仅用2天时间,就实现餐饮店开门营业。“不光申报材料多,要审批的部门也多。本以为要跑好几次才能办完,现在一窗受理、统一出件。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营业了,给我们省了不少时间和费用!”杨振国说。
  以往,住宿和餐饮业等店铺审批比较繁琐。以开办餐饮店为例,就有审批部门多、提交材料多、线下检查多等实际问题,无形中提高了创业门槛。对此,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全面推行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服务,通过优化流程、集成办理,实现办理时间压缩至最多5个工作日,申报材料精简至7份,“只跑一次腿”。
  在流程精简的同时,审批服务也更加灵活。借助“县镇同权”改革,齐河县在6个乡镇(街道)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分局(服务站),推动县级238项审批权限前移,为群众提供就近办事服务,直接将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服务等拓展至创业者“家门口”,创业门槛在变低。而宁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打造流动审批“大篷车”,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政策解读、联合勘验等集为一体,到农村集市、项目现场上门服务。
  前不久,德州市28个有关部门(单位)针对制约经营主体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谋划推出“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33个。其中,围绕提升政务服务便利体验,今年将接续推出一批高频、面广的“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同时,持续推行极简办审批模式,实行告知承诺事项清单管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便捷、更精准的政务服务体验。
为新玩法搭台赋能
创业可能性更多了

  3月23日,德州市民龚亚雯与闺蜜驱车从德州市区出发,仅花费20多分钟便抵达了德城区黄河涯镇馨秋村的小森文旅园区。露营、喝茶、看书、烧烤……拥抱自然,龚亚雯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周末。
  小森文旅园区是德州市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露营打卡地,由魏亚楠等几位返乡创业青年创建。“赶上节假日或者周末,一天要接待几百人。”魏亚楠介绍,园区通过租赁改造馨秋村的废旧宅基地及闲置院落,盘活了10余亩土地,解决就业50余人,带动村集体年增收480万元,2024年入选山东省“最美乡村文化空间”。目前,年客流量已达到10万人次左右。
  小森文旅园区是德城区青年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采取“镇村搭台子、村民出房子、公司找路子”的经营模式以及新鲜的玩法,推动地方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在该项目的辐射带动下,先后又有“桔塘小院”和“牡丹芍药鲜切花基地”等5个文旅项目落户园区。
  不仅如此,德城区还深入推进“德创四季”暨“喵小创贷你创业”助力行动,持续擦亮“乐创德城”特色创业服务品牌,通过搭建创业赋能中心,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产业政策、技术、市场支持等。截至目前,共申报华戎大厦、万达金街和德院天街等3处创业街区。当前,大咖分享秀、电商培训、联合金融机构政策推送等活动在创业街区接续举办,带动就业4500人。
  武城县王前坡村党支部领办创办的合作社入社土地450多亩,施肥、打药迫在眉睫,然而合作社里的资金却不够了。武城县农担办事处和工商银行武城支行得知这一情况,第一时间联系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国,向其介绍“强村贷”惠农金融产品。近日,50万元已顺利打入合作社的账户。近年来,武城县累计为2950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政策信贷担保支持,撬动银行低息贷款14亿元,保障了农村经营主体的发展。
宽松包容乐创德州
创业少了后顾之忧

  近年来,德州市积极规范行政裁量权适用,细化量化“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标准。着眼激发创业活力,面向创业者采取更加包容、审慎、有温度的执法,逐步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了宽松、包容的营商环境。其中,宁津县助推“地摊经济”发展,先后设置5处“口袋市场”,打造两处夜市,帮近400名流动商贩免费“安家”,受到群众欢迎。
  据悉,在德州全市近40万个体工商户中,很多都是两三个人就业的“小店铺”、“小门脸”,涉及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批发和零售业等,发挥着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作用。2024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实现“个转企”3809家,全市个体工商户呈现量质齐升趋势。
  个体要创业,怎么避免后顾之忧?这是很多个体工商户最为关心的问题。去年,德州市发布26条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干货”,强化服务保障。从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零成本”,个人所得税额度内减半征收,最高可享50万元“创业提振贷”,从税费、融资支持,再到子女教育、落户买房、社保参保等方面均有相关保障。
  近年来,德州市出台“乐创德州十大行动”实施方案、《德州市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若干措施》,聚焦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在优化个体工商户经营环境、强化融资创业扶持保障、提升个体工商户发展质量、加强公共服务支撑等方面,打造全链条创业服务模式,促进全市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成长,大力提升城市创新创业活力。
    □ 本报记者 徐付彪
   本报通讯员 邱杨 红丽 淑冉 孟娟


  个体工商户是市场经济的“细胞”,也是百姓就业创业的“蓄水池”。今年以来,德州全市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6000多户,全市民营经济经营主体总数达到57万多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近40万户,展现出旺盛的创业活力。
  当前,德州市提出“让个体创业更有活跃度”,聚焦深化集成改革,创新服务赋能,推动个体创业创新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服务送到家门口
创业门槛在变低

  日前,齐河县晏齐大酒店的负责人杨振国通过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改革,仅用2天时间,就实现餐饮店开门营业。“不光申报材料多,要审批的部门也多。本以为要跑好几次才能办完,现在一窗受理、统一出件。没想到这么快就能营业了,给我们省了不少时间和费用!”杨振国说。
  以往,住宿和餐饮业等店铺审批比较繁琐。以开办餐饮店为例,就有审批部门多、提交材料多、线下检查多等实际问题,无形中提高了创业门槛。对此,齐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全面推行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服务,通过优化流程、集成办理,实现办理时间压缩至最多5个工作日,申报材料精简至7份,“只跑一次腿”。
  在流程精简的同时,审批服务也更加灵活。借助“县镇同权”改革,齐河县在6个乡镇(街道)设立行政审批服务分局(服务站),推动县级238项审批权限前移,为群众提供就近办事服务,直接将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服务等拓展至创业者“家门口”,创业门槛在变低。而宁津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创新打造流动审批“大篷车”,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政策解读、联合勘验等集为一体,到农村集市、项目现场上门服务。
  前不久,德州市28个有关部门(单位)针对制约经营主体发展的堵点难点问题,进一步谋划推出“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33个。其中,围绕提升政务服务便利体验,今年将接续推出一批高频、面广的“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同时,持续推行极简办审批模式,实行告知承诺事项清单管理,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便捷、更精准的政务服务体验。
为新玩法搭台赋能
创业可能性更多了

  3月23日,德州市民龚亚雯与闺蜜驱车从德州市区出发,仅花费20多分钟便抵达了德城区黄河涯镇馨秋村的小森文旅园区。露营、喝茶、看书、烧烤……拥抱自然,龚亚雯在这里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周末。
  小森文旅园区是德州市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门露营打卡地,由魏亚楠等几位返乡创业青年创建。“赶上节假日或者周末,一天要接待几百人。”魏亚楠介绍,园区通过租赁改造馨秋村的废旧宅基地及闲置院落,盘活了10余亩土地,解决就业50余人,带动村集体年增收480万元,2024年入选山东省“最美乡村文化空间”。目前,年客流量已达到10万人次左右。
  小森文旅园区是德城区青年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采取“镇村搭台子、村民出房子、公司找路子”的经营模式以及新鲜的玩法,推动地方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在该项目的辐射带动下,先后又有“桔塘小院”和“牡丹芍药鲜切花基地”等5个文旅项目落户园区。
  不仅如此,德城区还深入推进“德创四季”暨“喵小创贷你创业”助力行动,持续擦亮“乐创德城”特色创业服务品牌,通过搭建创业赋能中心,提供“一站式”创业服务,为创业者提供产业政策、技术、市场支持等。截至目前,共申报华戎大厦、万达金街和德院天街等3处创业街区。当前,大咖分享秀、电商培训、联合金融机构政策推送等活动在创业街区接续举办,带动就业4500人。
  武城县王前坡村党支部领办创办的合作社入社土地450多亩,施肥、打药迫在眉睫,然而合作社里的资金却不够了。武城县农担办事处和工商银行武城支行得知这一情况,第一时间联系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国,向其介绍“强村贷”惠农金融产品。近日,50万元已顺利打入合作社的账户。近年来,武城县累计为2950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政策信贷担保支持,撬动银行低息贷款14亿元,保障了农村经营主体的发展。
宽松包容乐创德州
创业少了后顾之忧

  近年来,德州市积极规范行政裁量权适用,细化量化“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标准。着眼激发创业活力,面向创业者采取更加包容、审慎、有温度的执法,逐步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出了宽松、包容的营商环境。其中,宁津县助推“地摊经济”发展,先后设置5处“口袋市场”,打造两处夜市,帮近400名流动商贩免费“安家”,受到群众欢迎。
  据悉,在德州全市近40万个体工商户中,很多都是两三个人就业的“小店铺”、“小门脸”,涉及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批发和零售业等,发挥着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作用。2024年,全市个体工商户实现“个转企”3809家,全市个体工商户呈现量质齐升趋势。
  个体要创业,怎么避免后顾之忧?这是很多个体工商户最为关心的问题。去年,德州市发布26条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干货”,强化服务保障。从个体工商户登记注册“零成本”,个人所得税额度内减半征收,最高可享50万元“创业提振贷”,从税费、融资支持,再到子女教育、落户买房、社保参保等方面均有相关保障。
  近年来,德州市出台“乐创德州十大行动”实施方案、《德州市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若干措施》,聚焦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在优化个体工商户经营环境、强化融资创业扶持保障、提升个体工商户发展质量、加强公共服务支撑等方面,打造全链条创业服务模式,促进全市个体工商户持续健康成长,大力提升城市创新创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