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围绕“三个一”做文章
架起一座双向奔赴的“红色桥梁”
2025-03-2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大众新闻记者 杜辉升 刘元迪
日前,费县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联合费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座谈会。会上,党史研究专家、学者、讲解员深入交流探讨,提出要挖掘好身边的英模事迹和红色故事,将其融入红色党课,并采取多种形式宣讲。此次座谈交流为沂蒙红色基因的传承提供了思路和借鉴,也彰显了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在推动新时代沂蒙精神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于2021年7月揭牌成立,是全省首个在省会成立的市级驻外流动党员党委。流动党员党委自成立以来,围绕“一堂课、一个家、一座桥”做文章,持续在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联系服务在外群众、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上下功夫,擦亮“弘扬沂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党建品牌,努力打造在济南流动党员和群众的温馨家园。
一堂课,让沂蒙精神
在省城根深叶茂
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发挥临沂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研究和挖掘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历史背景及现实意义,通过整理沂蒙精神的典型事迹、感人故事,形成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工作中,坚持打造精品课程,以党课的形式将优质党性教育资源“搬”至省城,多形式阐释沂蒙精神的新内涵。
创新打造“流动党课”,宣传弘扬新时代沂蒙精神。挑选一批临沂市优质党性教育资源,创新开展流动党课“进机关、进部队、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五进共建活动。2023年6月15日,“弘扬沂蒙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校地合作暨流动党课走进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生动感人的革命故事,情绪丰富饱满的表演,让沂蒙红色记忆可感知、可追忆。”学生史庆宇在课后分享说。随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组织辅导员、学生“复制”“流动党课”,接力传承沂蒙精神,巡回各地宣讲。寒假期间,学院又组织10支青春志愿宣讲队伍,赴省内及甘肃、贵州等地开展宣讲,辐射青年学生、社区居民、乡村村民等社会群体7000余人。
一个家,让临沂人
在泉城有为更有“位”
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关心关怀就送到哪里。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流动党员的实时服务和管理。同时,依托各县(区)流动党员党委,成立大学生创业就业、退伍军人服务、健康医疗服务、法律服务和招商引资服务之家,通过定期举办联谊交流活动,提供就业、培训等服务,让同乡服务同乡。
深化流动党员“1+N”结对联系群众服务机制,组织开展“党群同心大走访”等活动,常态化结对联系帮扶在外务工群众。每逢节假日,驻济流动党员党委组织开展走访慰问临沂籍老党员、老干部及生活困难党员,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将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不仅如此,流动党员更以行动诠释“家”的温情与担当。今年3月2日,一场春雪悄然降临济南,道路湿滑使居民出行受阻。沂水、兰陵、临沭、平邑及兰山、河东等县区驻济南流动党员党组织闻雪而动,党员志愿者积极清扫积雪。寒风中,他们挥动扫帚、铲雪除冰的身影,成为泉城街头温暖的风景。
一座桥,实现两地
优势双向奔赴
费县驻济南市历城区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张荣俊,一直在济南发展草莓种植和相关培训业务,2020年返乡带动4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5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草莓大棚种植;莒南县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副书记徐明宇带头返乡创业,在临沂投资新能源科技企业,解决110人就业……
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架起一座双向奔赴的“红色桥梁”,把省会城市资源与临沂发展需要联结起来,积极为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2024年以来,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联合人才工作站,广泛联系驻济高层次人才500余人,收集人才、技术成果信息8000余项。举办联谊会、恳谈会、人才政策进校园等各类活动20余场次,洽谈项目70余个。帮助临沂40余家企业解决技术人才需求,促成才企、校企合作意向10余项。通过“红色桥梁”的搭建,临沂市及各县区同驻地街道、院校、企业等开展结对共建活动50余次,双方在党组织建设、为民服务等工作中协作共赢的途径不断拓宽。
日前,费县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联合费县退役军人事务局举办座谈会。会上,党史研究专家、学者、讲解员深入交流探讨,提出要挖掘好身边的英模事迹和红色故事,将其融入红色党课,并采取多种形式宣讲。此次座谈交流为沂蒙红色基因的传承提供了思路和借鉴,也彰显了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在推动新时代沂蒙精神传承中的积极作用。
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于2021年7月揭牌成立,是全省首个在省会成立的市级驻外流动党员党委。流动党员党委自成立以来,围绕“一堂课、一个家、一座桥”做文章,持续在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联系服务在外群众、传承弘扬沂蒙精神上下功夫,擦亮“弘扬沂蒙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党建品牌,努力打造在济南流动党员和群众的温馨家园。
一堂课,让沂蒙精神
在省城根深叶茂
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发挥临沂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入研究和挖掘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历史背景及现实意义,通过整理沂蒙精神的典型事迹、感人故事,形成丰富的党性教育资源。工作中,坚持打造精品课程,以党课的形式将优质党性教育资源“搬”至省城,多形式阐释沂蒙精神的新内涵。
创新打造“流动党课”,宣传弘扬新时代沂蒙精神。挑选一批临沂市优质党性教育资源,创新开展流动党课“进机关、进部队、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五进共建活动。2023年6月15日,“弘扬沂蒙精神 凝聚青春力量”校地合作暨流动党课走进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生动感人的革命故事,情绪丰富饱满的表演,让沂蒙红色记忆可感知、可追忆。”学生史庆宇在课后分享说。随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组织辅导员、学生“复制”“流动党课”,接力传承沂蒙精神,巡回各地宣讲。寒假期间,学院又组织10支青春志愿宣讲队伍,赴省内及甘肃、贵州等地开展宣讲,辐射青年学生、社区居民、乡村村民等社会群体7000余人。
一个家,让临沂人
在泉城有为更有“位”
坚持党员流动到哪里,基层党组织就建在哪里,关心关怀就送到哪里。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机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流动党员的实时服务和管理。同时,依托各县(区)流动党员党委,成立大学生创业就业、退伍军人服务、健康医疗服务、法律服务和招商引资服务之家,通过定期举办联谊交流活动,提供就业、培训等服务,让同乡服务同乡。
深化流动党员“1+N”结对联系群众服务机制,组织开展“党群同心大走访”等活动,常态化结对联系帮扶在外务工群众。每逢节假日,驻济流动党员党委组织开展走访慰问临沂籍老党员、老干部及生活困难党员,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将关怀和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不仅如此,流动党员更以行动诠释“家”的温情与担当。今年3月2日,一场春雪悄然降临济南,道路湿滑使居民出行受阻。沂水、兰陵、临沭、平邑及兰山、河东等县区驻济南流动党员党组织闻雪而动,党员志愿者积极清扫积雪。寒风中,他们挥动扫帚、铲雪除冰的身影,成为泉城街头温暖的风景。
一座桥,实现两地
优势双向奔赴
费县驻济南市历城区流动党员党支部书记张荣俊,一直在济南发展草莓种植和相关培训业务,2020年返乡带动4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5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草莓大棚种植;莒南县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副书记徐明宇带头返乡创业,在临沂投资新能源科技企业,解决110人就业……
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架起一座双向奔赴的“红色桥梁”,把省会城市资源与临沂发展需要联结起来,积极为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2024年以来,临沂市驻济南流动党员党委联合人才工作站,广泛联系驻济高层次人才500余人,收集人才、技术成果信息8000余项。举办联谊会、恳谈会、人才政策进校园等各类活动20余场次,洽谈项目70余个。帮助临沂40余家企业解决技术人才需求,促成才企、校企合作意向10余项。通过“红色桥梁”的搭建,临沂市及各县区同驻地街道、院校、企业等开展结对共建活动50余次,双方在党组织建设、为民服务等工作中协作共赢的途径不断拓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