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学生自律教育路径探索
2025-03-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刘风云
自律是每个人成人成才的重要素养,是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环境让自己少走弯路的正向力量。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方面,“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勤于反思”“自我管理”等都强调自律的重要性。小学低段学生可塑性最强,学校可采用“三管并进,因人而异”的策略对低段学生进行自律教育。
思想灌输与引领
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把握思想教育基本特征,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按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做到‘灌中有启’‘启中有灌’”。
敬畏是自律的起点,敬畏规则,学生才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教室内显眼位置张挂《小学生一日常规》和《小学生守则》,一年级开学前两周由班主任组织学生集中学习,将规则由眼入心。德育处配合大力表彰守规则的同学,对违规学生进行郑重指导、严肃教育,让学生树立“规则重要,守规光荣”的意识。
形成固定的归属关系、激发集体荣誉感也利于培养低段学生自律意识。入学初期通过小组评价、班级活动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代表,守规则才能为集体争光,这样就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更好地自律。
榜样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教师可用德才兼备、功勋卓著的名人为班级命名,如“钱学森班”“林巧稚班”等。班队活动设置名人故事会板块,讲述该人物在理想驱动下自律自强的奋斗历程,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自律意识。同学中的榜样也同样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可通过评比活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检验与强化
有了思想认识,还需要在行动中体验。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律的良好效果,就能够在需要自律的时候适当克制自己,去赢得想要的结果。
注重学生入学初基本行为、学习习惯培养。要做好幼小衔接,配合一日常规的学习,指定行为与学习习惯训练项目,制定训练标准和步骤,由班主任主持训练,从示范到监督,逐步提高要求,用两周时间初步养成习惯,部分学生能形成行动自觉。习惯形成了,就能帮助学生自我约束。
课堂上要进行注意力训练,教师可随机开展一分钟口算、写字等活动。低段学生容易做到专注一分钟,看到自己一分钟的成果,体验到自我约束的好处,有利于提升自律自觉性。
每课时目标教学,让努力看得见,自律添动力。教师课始提出学习目标,并设置“熟练掌握”“基本掌握”“大致了解”等不同程度供学生选择,学生通常倾向于尝试稍高一点的目标,课中针对目标展开学习,课末对照目标自我检查,这样能有效实现课堂自律。
每月体育锻炼,通过忍受身体的酸累增强自律。以月为单位进行体育锻炼对学生有挑战,比如连续一个月每天跳绳一分钟,一天易一月难。班级设立“坚持之星”奖项,嘉奖每日坚持的学生,并引导他们把自律扩展到其他的活动中去。
每学期开展“小绝活”练习,强化自律意识。想拥有绝活,需要学生长期练习。学生依据兴趣自选项目,艺体、文学、科学创造均可,甚至打水漂、吹口哨都可以,学校在期末对项目进行认定。练习的过程就是自律意识强化的过程。
从一分钟注意力训练,到每课时、每天、每月、每学期的不同项目全方位训练,学生不断体验自律的意义,延长期待满足时间,感受实现小目标的“甜”和实现大目标的“甘”,自律意识会不断被强化,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评价诊断与激励
任何一项有计划的教育都应该配合相应的评价来观察效果,反思过程,以便不断改进。
行为习惯的评价以教师即时口头评价和指导为主,学习习惯的评价可采用表格或信息技术手段记录,各科教师对学生自律情况进行赋分。
要重视学习自评,可以把课程表优化成自评表,每节课的课程名称移到单元格左上角,留出空间供学生对课中自律情况进行自评,画笑脸或哭脸帮助学生对每节课进行反思。
要重视阶段评价。可设计跑道评价图上墙,以跑道代表学习周期,用跑步的学生照片代表学生,图片所在位置反映该生自律水平在班级中的位置。教师规定学生积分与移动距离的关系,定期依据积分对学生照片进行移动,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的状态。期末,让学生根据跑道图上的最终位置进行反思,并将该结果融入荣誉称号评选中。
期末总评时,除表彰自律先进个人,同时表彰优秀小组,以鼓励学生小组之内互相提醒和帮助。
教学差异化与个性化
低段学生年龄小,差异大,自律意识的培养要注意分类要求与带动。
应秉持因材施教理念。充分考量学生实际情况与个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教学。虽然对全体学生统一要求,但在评价环节,对于自律性欠佳的学生,应通过差异化评价呵护其自信。
要关注学习与行为欠佳的学生。这类学生大多表现为不够自律或者完全不约束自己。教师应对这类同学多加关注,为他们设计专用的课时评价表,每坚持一节课,比其他同学多一倍的星星,以肯定他们为纠正坏习惯做出的努力。教师也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在自律方面给以指导和建议。
自律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品质之一,越早培养越能受益。从全员教育的角度来看,自律标兵级别的学生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全体学生的正向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从个体发展来说,自律的学生做事注重目标合理性,是非辨别能力强,有较强的后果意识和较好的意志品质,一般会少走弯路。一个人如果能够自律,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有积极有效的行动。这些都利于中高年级的学习与生活,也有利于学生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学校应注重小学低段学生的自律教育,以使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形成自律能力。
(作者单位:沂水县第七实验小学)
自律是每个人成人成才的重要素养,是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环境让自己少走弯路的正向力量。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自主发展”方面,“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勤于反思”“自我管理”等都强调自律的重要性。小学低段学生可塑性最强,学校可采用“三管并进,因人而异”的策略对低段学生进行自律教育。
思想灌输与引领
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把握思想教育基本特征,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按照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的原则,做到‘灌中有启’‘启中有灌’”。
敬畏是自律的起点,敬畏规则,学生才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在教室内显眼位置张挂《小学生一日常规》和《小学生守则》,一年级开学前两周由班主任组织学生集中学习,将规则由眼入心。德育处配合大力表彰守规则的同学,对违规学生进行郑重指导、严肃教育,让学生树立“规则重要,守规光荣”的意识。
形成固定的归属关系、激发集体荣誉感也利于培养低段学生自律意识。入学初期通过小组评价、班级活动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代表,守规则才能为集体争光,这样就可以借助集体的力量更好地自律。
榜样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教师可用德才兼备、功勋卓著的名人为班级命名,如“钱学森班”“林巧稚班”等。班队活动设置名人故事会板块,讲述该人物在理想驱动下自律自强的奋斗历程,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和自律意识。同学中的榜样也同样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可通过评比活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实践检验与强化
有了思想认识,还需要在行动中体验。学生亲身体验到自律的良好效果,就能够在需要自律的时候适当克制自己,去赢得想要的结果。
注重学生入学初基本行为、学习习惯培养。要做好幼小衔接,配合一日常规的学习,指定行为与学习习惯训练项目,制定训练标准和步骤,由班主任主持训练,从示范到监督,逐步提高要求,用两周时间初步养成习惯,部分学生能形成行动自觉。习惯形成了,就能帮助学生自我约束。
课堂上要进行注意力训练,教师可随机开展一分钟口算、写字等活动。低段学生容易做到专注一分钟,看到自己一分钟的成果,体验到自我约束的好处,有利于提升自律自觉性。
每课时目标教学,让努力看得见,自律添动力。教师课始提出学习目标,并设置“熟练掌握”“基本掌握”“大致了解”等不同程度供学生选择,学生通常倾向于尝试稍高一点的目标,课中针对目标展开学习,课末对照目标自我检查,这样能有效实现课堂自律。
每月体育锻炼,通过忍受身体的酸累增强自律。以月为单位进行体育锻炼对学生有挑战,比如连续一个月每天跳绳一分钟,一天易一月难。班级设立“坚持之星”奖项,嘉奖每日坚持的学生,并引导他们把自律扩展到其他的活动中去。
每学期开展“小绝活”练习,强化自律意识。想拥有绝活,需要学生长期练习。学生依据兴趣自选项目,艺体、文学、科学创造均可,甚至打水漂、吹口哨都可以,学校在期末对项目进行认定。练习的过程就是自律意识强化的过程。
从一分钟注意力训练,到每课时、每天、每月、每学期的不同项目全方位训练,学生不断体验自律的意义,延长期待满足时间,感受实现小目标的“甜”和实现大目标的“甘”,自律意识会不断被强化,能力也会逐步提升。
评价诊断与激励
任何一项有计划的教育都应该配合相应的评价来观察效果,反思过程,以便不断改进。
行为习惯的评价以教师即时口头评价和指导为主,学习习惯的评价可采用表格或信息技术手段记录,各科教师对学生自律情况进行赋分。
要重视学习自评,可以把课程表优化成自评表,每节课的课程名称移到单元格左上角,留出空间供学生对课中自律情况进行自评,画笑脸或哭脸帮助学生对每节课进行反思。
要重视阶段评价。可设计跑道评价图上墙,以跑道代表学习周期,用跑步的学生照片代表学生,图片所在位置反映该生自律水平在班级中的位置。教师规定学生积分与移动距离的关系,定期依据积分对学生照片进行移动,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的状态。期末,让学生根据跑道图上的最终位置进行反思,并将该结果融入荣誉称号评选中。
期末总评时,除表彰自律先进个人,同时表彰优秀小组,以鼓励学生小组之内互相提醒和帮助。
教学差异化与个性化
低段学生年龄小,差异大,自律意识的培养要注意分类要求与带动。
应秉持因材施教理念。充分考量学生实际情况与个体差异,实施有针对性教学。虽然对全体学生统一要求,但在评价环节,对于自律性欠佳的学生,应通过差异化评价呵护其自信。
要关注学习与行为欠佳的学生。这类学生大多表现为不够自律或者完全不约束自己。教师应对这类同学多加关注,为他们设计专用的课时评价表,每坚持一节课,比其他同学多一倍的星星,以肯定他们为纠正坏习惯做出的努力。教师也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在自律方面给以指导和建议。
自律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品质之一,越早培养越能受益。从全员教育的角度来看,自律标兵级别的学生对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全体学生的正向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从个体发展来说,自律的学生做事注重目标合理性,是非辨别能力强,有较强的后果意识和较好的意志品质,一般会少走弯路。一个人如果能够自律,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有积极有效的行动。这些都利于中高年级的学习与生活,也有利于学生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学校应注重小学低段学生的自律教育,以使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形成自律能力。
(作者单位:沂水县第七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