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审批,建立全市污染物可替代总量“指标池”
泰安:有解思维破解企业“成长烦恼”
2025-03-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刘涛
本报通讯员 李阳 李皓若
“环评报告送审后仅一周就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排污许可证也很快拿到手,为我们节约了大量时间。这下可以加快建设,放心生产了。”近日,山东亚荣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说。
为进一步扩大产能,提升市场竞争力,山东亚荣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新上年产1万吨的TDCPP阻燃剂项目,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全程主动帮扶,在环评审批报告编制、总量指标调剂保障、排污许可证编制审核等环节细致指导,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了环评审批手续。
近年来,泰安市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准入关、排污许可关、监督执法关,持续优化助企服务,加强生态环境要素保障,推进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持续提升。
环评是环境管理的“桥头堡”,也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去年6月,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环评制度改革。“我们将省市县699个重点项目纳入重点服务项目库,市县联动‘一对一’帮扶,各项目的专家评审通过率不断提升,环评办结率达到100%。在办理中,实行边审查边审批,边公示边审批,破解了环评修改影响进度的难题,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间,帮助企业及早取得环评批复。”泰安市生态环境局生态保护科科长张长青说。
泰安高新区获批省级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如今在高新区省级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园区内,告知承诺审批、环评降级管理、豁免环评、打捆审批、调整总量前置等各项改革正加快探索落地,目前已有5个项目实现了“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审批,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不经评估、审查,直接出具批复意见,将法定的30日审批时限压缩到不超过2个工作日。
企业生产伴随着污染物排放,如何高效配置有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成为保障重大项目、优质项目落地的重要一环。
泰安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围绕合理和高效两个关键词,通过挖潜与扩容并重、增产与减污并举,以有解思维不断创新环境要素保障机制,多角度破题。当地积极指导企业开展污染减排工作,深挖企业内部减排潜力,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内部协调,同时统筹各县(市、区)的排放削减量,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可替代总量“指标池”,用于支持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并允许企业优先从拟关停的现有企业、设施或者治理项目形成的污染物削减量中预支,污染物减排方案于新项目投产前完成,确保项目建设不受总量指标影响。2024年,全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为297个新建项目办理了污染物排放总量确认手续。
为解决总量替代指标不足问题,泰安还探索开展了总量指标跨市协商调剂使用,经与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多次对接,开展枣庄市氮氧化物和泰安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指标跨市协商调剂使用,解决了泰安市远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30万吨功能纸基及辅助材料建设项目相关替代指标来源不足的问题。
去年以来,泰安完成86个省级重点项目、97个市级重点项目环评保障工作,实现重点项目环境要素应保尽保,大力推行差异化执法,开展非现场检查1653家次,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赢”。
本报通讯员 李阳 李皓若
“环评报告送审后仅一周就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排污许可证也很快拿到手,为我们节约了大量时间。这下可以加快建设,放心生产了。”近日,山东亚荣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说。
为进一步扩大产能,提升市场竞争力,山东亚荣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新上年产1万吨的TDCPP阻燃剂项目,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全程主动帮扶,在环评审批报告编制、总量指标调剂保障、排污许可证编制审核等环节细致指导,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了环评审批手续。
近年来,泰安市严把项目环评审批准入关、排污许可关、监督执法关,持续优化助企服务,加强生态环境要素保障,推进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持续提升。
环评是环境管理的“桥头堡”,也是在发展中守住绿水青山的“第一道防线”。去年6月,泰安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环评制度改革。“我们将省市县699个重点项目纳入重点服务项目库,市县联动‘一对一’帮扶,各项目的专家评审通过率不断提升,环评办结率达到100%。在办理中,实行边审查边审批,边公示边审批,破解了环评修改影响进度的难题,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间,帮助企业及早取得环评批复。”泰安市生态环境局生态保护科科长张长青说。
泰安高新区获批省级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试点。如今在高新区省级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园区内,告知承诺审批、环评降级管理、豁免环评、打捆审批、调整总量前置等各项改革正加快探索落地,目前已有5个项目实现了“环评告知承诺制”试点审批,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不经评估、审查,直接出具批复意见,将法定的30日审批时限压缩到不超过2个工作日。
企业生产伴随着污染物排放,如何高效配置有限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成为保障重大项目、优质项目落地的重要一环。
泰安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围绕合理和高效两个关键词,通过挖潜与扩容并重、增产与减污并举,以有解思维不断创新环境要素保障机制,多角度破题。当地积极指导企业开展污染减排工作,深挖企业内部减排潜力,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内部协调,同时统筹各县(市、区)的排放削减量,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可替代总量“指标池”,用于支持全市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并允许企业优先从拟关停的现有企业、设施或者治理项目形成的污染物削减量中预支,污染物减排方案于新项目投产前完成,确保项目建设不受总量指标影响。2024年,全市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共为297个新建项目办理了污染物排放总量确认手续。
为解决总量替代指标不足问题,泰安还探索开展了总量指标跨市协商调剂使用,经与枣庄市生态环境局多次对接,开展枣庄市氮氧化物和泰安挥发性有机物总量指标跨市协商调剂使用,解决了泰安市远望能源投资有限公司30万吨功能纸基及辅助材料建设项目相关替代指标来源不足的问题。
去年以来,泰安完成86个省级重点项目、97个市级重点项目环评保障工作,实现重点项目环境要素应保尽保,大力推行差异化执法,开展非现场检查1653家次,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干扰,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