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110个新品种从中原农谷走向全国

2025-03-0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河南日报记者 李若凡

  在太行山麓与黄河之间的广袤平原上,一粒粒小麦正经历着从省内实验室到跨国餐桌的奇幻旅程。当分子育种的奇迹在河南田间绽放,当5G物联网设备精准监测麦田墒情,“中原粮仓”正用现代农业科技激活土地密码。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麦农薛张勇,至今记得2024年那个倒春寒的清晨。当他看着邻村麦苗在零下8℃的寒风中枯黄时,自己田里的新麦58却倔强地育出绿芽。这个由新乡市农科院培育的抗寒抗病新品种,让他的小麦在灾害中逆势生长。
  为了在种业突围战中抢占先机,河南在新乡打造的中原农谷,正成为良种攻关的“主战场”。这里,“农科教”“育繁推”资源加速集聚,58家省级平台、53支科研团队纷纷入驻,共同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直抵田间地头。
  来自中国农科院的张锦鹏团队利用冰草基因改良小麦,成功培育出首个国审远缘杂交品种“普冰03”。该品种抗病抗寒性强,实验室成果经中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以666万元转让,快速在河南推广,助力万亩良田提质增效。目前,该品种与“新麦”“周麦”等品种共同构建起中原农谷多维度种业矩阵,为粮食安全提供核心种源支撑。
  数据佐证中原农谷的丰硕成果:161个新品种通过审定,小麦制种面积达1亿亩,全国推广110个品种。目前,河南良种覆盖率超97%,小麦制种面积居全国首位,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这些数据背后,是河南农业科技创新的硬实力,也是乡村振兴的硬核动能。
  打开APP就能种好地?对于“90后”种粮大户丁国强来说,这早已不是新鲜事。在鹤壁市浚县3000亩智慧农田里,他通过手机指挥着无人机精准施肥,5G物联网设备实时传输着土壤墒情数据。这种被称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的新模式,正在重塑中原农业的面貌。
  清晨七点,郑州市中牟县豫粮物流的1号粮仓内,“90后”保管员刘宸通过手机完成全仓252个测温点位的巡检。电子测温系统每半小时自动扫描粮堆,环流熏蒸装置犹如隐形防护罩,远程监控系统实时连接千里外的调控中心。数据显示,河南智能化粮仓的损耗率已从传统模式的3%骤降至0.5%以内,科技为粮食安全筑牢防线。
  目前,河南省9510万吨仓容中,78%已完成智能化改造,118个县市实现物联网全覆盖。到2025年,58个现代化仓储集群将构筑“东西南北中”五大基地,物联网连接的仓容达300万吨。
  □ 河南日报记者 李若凡

  在太行山麓与黄河之间的广袤平原上,一粒粒小麦正经历着从省内实验室到跨国餐桌的奇幻旅程。当分子育种的奇迹在河南田间绽放,当5G物联网设备精准监测麦田墒情,“中原粮仓”正用现代农业科技激活土地密码。
  河南省新乡市卫辉市麦农薛张勇,至今记得2024年那个倒春寒的清晨。当他看着邻村麦苗在零下8℃的寒风中枯黄时,自己田里的新麦58却倔强地育出绿芽。这个由新乡市农科院培育的抗寒抗病新品种,让他的小麦在灾害中逆势生长。
  为了在种业突围战中抢占先机,河南在新乡打造的中原农谷,正成为良种攻关的“主战场”。这里,“农科教”“育繁推”资源加速集聚,58家省级平台、53支科研团队纷纷入驻,共同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直抵田间地头。
  来自中国农科院的张锦鹏团队利用冰草基因改良小麦,成功培育出首个国审远缘杂交品种“普冰03”。该品种抗病抗寒性强,实验室成果经中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以666万元转让,快速在河南推广,助力万亩良田提质增效。目前,该品种与“新麦”“周麦”等品种共同构建起中原农谷多维度种业矩阵,为粮食安全提供核心种源支撑。
  数据佐证中原农谷的丰硕成果:161个新品种通过审定,小麦制种面积达1亿亩,全国推广110个品种。目前,河南良种覆盖率超97%,小麦制种面积居全国首位,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这些数据背后,是河南农业科技创新的硬实力,也是乡村振兴的硬核动能。
  打开APP就能种好地?对于“90后”种粮大户丁国强来说,这早已不是新鲜事。在鹤壁市浚县3000亩智慧农田里,他通过手机指挥着无人机精准施肥,5G物联网设备实时传输着土壤墒情数据。这种被称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的新模式,正在重塑中原农业的面貌。
  清晨七点,郑州市中牟县豫粮物流的1号粮仓内,“90后”保管员刘宸通过手机完成全仓252个测温点位的巡检。电子测温系统每半小时自动扫描粮堆,环流熏蒸装置犹如隐形防护罩,远程监控系统实时连接千里外的调控中心。数据显示,河南智能化粮仓的损耗率已从传统模式的3%骤降至0.5%以内,科技为粮食安全筑牢防线。
  目前,河南省9510万吨仓容中,78%已完成智能化改造,118个县市实现物联网全覆盖。到2025年,58个现代化仓储集群将构筑“东西南北中”五大基地,物联网连接的仓容达3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