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构建小学作文教学高效模式

2025-02-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静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阶段,作文教学无疑是重头戏,是难点与重点的综合交织处,做好作文教学意义重大。由于小学生接触事物有限,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平时若不注重对身边生活的积累,写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写作困难。基于小学生们自身的主客观特点,此类现象虽可以理解,但作为教师,我们仍可以从自身教学经验和理论学习中,探寻作文教学的突破口。
循规律,铺就进阶之路
  小学作文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应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小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二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论证事物的客观事物认识能力。这两个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着力点。
  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工作中,应按照从低年级的“写话语”,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的训练路径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一、二年级的字词句知识积累往往不够丰富,对身边事物的接触分析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形象思维占据主导。所以低段作文教学要从写话起步,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提早训练“说写”能力,并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每周设置两节“说写”训练课,以词句训练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
  新课标中段的“表达与交流”中明确出现“习作”一词,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小学生们大多不足10岁,人生阅历尚浅,要集中力量引导学生写好片段,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训练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进行成篇综合训练,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6项基本功训练,做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认知和表达能力都在逐步提升。因此,我们必须精准把握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才能逐步实现作文教学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式提升。
重观察,绘就生活篇章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作文能力的基础。而作文是观察、思考后的书面表达,其源于生活,也终将绘就生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课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向学生传授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多观察,留心周围生活,让学生练习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以及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叙述出来,同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方面,要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训练,即细致观察、有序观察、重点观察、用多种感官观察以及开启想象联想的观察。
  良好观察能力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提升作文能力。当孩子们带着浓厚兴趣去观察生活时,必然会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他们也会有更强烈的表达欲望,作文便会自然而然地书写成功。为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在教学中应尽量减少采用“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过多地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很多时候,应让学生全面拓展、自由倾吐。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创新为追求,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以及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作文题目可自拟,题材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学生愁眉苦脸勉强应对的硬性任务。将作文写作从“让我写”转变为“我想写”,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作文的天然魅力。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随时写、随手记日记的习惯。日记是作文的最佳素材积累,引导学生养成随手记日记的习惯,并整理好日记目录。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学生作文时,只要翻开日记目录,便能找到作文素材,写起来自然言之有物、具体生动。
塑立意,点亮思想光芒
  文以载道,亘古不变。文章向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需要形式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凝练优美、逻辑无破绽,更需要一个正确且积极的思想核心作为灵魂支撑。因此,精心培养学生,并巧妙引导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融入作文之中,忆真事、讲真话、抒真情,不断提升作文的内容档次,无疑是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学作文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培养,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小学作文就要坚持写实求真,提高小学生写真文的能力,达到做真人的目的。
  小学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学科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它犹如点亮思维的火种,照亮学生语言表达与认知发展的道路。唯有不断探索作文教学之道,我们才能真正开启小学生的表达之门,让他们在文字的天地里自由翱翔,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作者单位: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
  □王静
  
  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阶段,作文教学无疑是重头戏,是难点与重点的综合交织处,做好作文教学意义重大。由于小学生接触事物有限,生活经验相对匮乏,平时若不注重对身边生活的积累,写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写作困难。基于小学生们自身的主客观特点,此类现象虽可以理解,但作为教师,我们仍可以从自身教学经验和理论学习中,探寻作文教学的突破口。
循规律,铺就进阶之路
  小学作文教学要遵循教学规律。应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培养小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一是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二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论证事物的客观事物认识能力。这两个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着力点。
  在具体的作文教学工作中,应按照从低年级的“写话语”,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写成篇”的训练路径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一、二年级的字词句知识积累往往不够丰富,对身边事物的接触分析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形象思维占据主导。所以低段作文教学要从写话起步,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提早训练“说写”能力,并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每周设置两节“说写”训练课,以词句训练为主,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会说一句完整的话,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说一段通顺的话,然后写下来。
  新课标中段的“表达与交流”中明确出现“习作”一词,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但小学生们大多不足10岁,人生阅历尚浅,要集中力量引导学生写好片段,做到内容具体、条理清楚。到四年级由片段训练过渡到能写简单的记叙文。高年级进行成篇综合训练,突出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修改等6项基本功训练,做到内容具体、有条理、有中心、有重点、有真情实感,能展开想象和联想。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认知和表达能力都在逐步提升。因此,我们必须精准把握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才能逐步实现作文教学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式提升。
重观察,绘就生活篇章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作文能力的基础。而作文是观察、思考后的书面表达,其源于生活,也终将绘就生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课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学生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向学生传授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多观察,留心周围生活,让学生练习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以及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叙述出来,同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在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方面,要重点抓好5个方面的训练,即细致观察、有序观察、重点观察、用多种感官观察以及开启想象联想的观察。
  良好观察能力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提升作文能力。当孩子们带着浓厚兴趣去观察生活时,必然会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他们也会有更强烈的表达欲望,作文便会自然而然地书写成功。为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在教学中应尽量减少采用“教师命题—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看分”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过多地束缚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抑制了他们写作文的兴趣,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很多时候,应让学生全面拓展、自由倾吐。让学生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创新为追求,用手中的笔去描绘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以及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作文题目可自拟,题材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学生愁眉苦脸勉强应对的硬性任务。将作文写作从“让我写”转变为“我想写”,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作文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作文的天然魅力。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随时写、随手记日记的习惯。日记是作文的最佳素材积累,引导学生养成随手记日记的习惯,并整理好日记目录。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学生作文时,只要翻开日记目录,便能找到作文素材,写起来自然言之有物、具体生动。
塑立意,点亮思想光芒
  文以载道,亘古不变。文章向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需要形式结构严谨、语言简洁凝练优美、逻辑无破绽,更需要一个正确且积极的思想核心作为灵魂支撑。因此,精心培养学生,并巧妙引导他们将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融入作文之中,忆真事、讲真话、抒真情,不断提升作文的内容档次,无疑是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小学作文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培养,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灵魂所在。小学作文就要坚持写实求真,提高小学生写真文的能力,达到做真人的目的。
  小学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学科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它犹如点亮思维的火种,照亮学生语言表达与认知发展的道路。唯有不断探索作文教学之道,我们才能真正开启小学生的表达之门,让他们在文字的天地里自由翱翔,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
  (作者单位: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