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青州,却能享受到省名中医药专家的医治
“隔空”诊疗,医患双向奔赴治顽症
2025-02-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丛金芝 王红民
王潇君
本报记者 黄 鑫
“我有个患者很焦虑,伴有常年失眠、胃病,脾关的意脉是摇摆不定的。”“摸一下患者右手的尺脉,是不是比较长,比较硬?如果是这样,在用药的时候,除了用防风、桔梗这一类药物的同时,还应该加上一点元参和竹茹。让她伸舌头我看一下……”1月17日,在青州市中医院,中医保健科(身心医学科)主任周峰和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阎兆君在进行一场特殊的“隔空”诊疗。
阎兆君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身心医学科主任医师,中医药特色疗法“志意辨证脉象诊疗技术”的项目负责人。这次“隔空”诊疗是周峰通过视频连线阎兆君为患者李女士进行舌诊和脉诊。当阎兆君教授把患者的症状一一说中之后,李女士非常激动,一个劲地说“对对对”。“人在青州,却能享受到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的医治。”李女士感叹,现在看中医太方便了。
这一便捷得益于2024年周峰参加的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推广师资骨干培训班。培训期间,周峰不仅跟随阎兆君学习了志意辨证脉象诊疗技术,还学习了适用于基层的扶阳针法、脐疗技术、疏肝调神针法、颊针疗法等多项特色技术。培训结束后,中医药特色疗法的专家们主动留下了联系方式,便于学员们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时随时解答。
“培训班虽然结束了,但是老师们的指导一直都在。尤其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及时请教专家们,他们就会针对不同病人、不同病情进行这种实时的分析指导,这太重要了。经过老师这样一指点,我就马上领悟了。”周峰说。
青州市中医院中医保健科(身心医学科)内,“潍坊市县级中医药特色疗法应用推广基地”的牌子非常吸引人注目,科室内坐满了等待的患者,墙上挂满了患者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其中一面锦旗的落款时间是2024年12月,记者碰巧在采访中遇到了送锦旗的患者朱先生。
朱先生是青州王坟镇人,今年40岁,之前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是家里的顶梁柱。2024年11月初,因患急性脑血栓,右半侧的身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连吃饭都很困难,一下子失去了工作能力和经济收入。
在当地治疗一周后,医生告诉朱先生,这个病恢复得比较慢,建议他回家休养。辗转回到老家后,经家人多方打听,找到青州市中医院的周峰。
“当时他是被家人推进我们科的,整个右手手指蜷着,右侧胳膊和腿肌力2级,右侧肢体基本完全瘫痪。”周峰回忆着朱先生两个多月前的样子。“刚来治疗时,他心情很低落。我便嘱咐科室的同事,在用颊针疗法、扶阳针法配合传统的头针治疗的同时,要耐心开导患者,鼓励他多做康复训练。”
中医之术,精准辨证,一针一灸,妙手回春。治疗半个月后,朱先生便可借助拐杖步行到医院。一个月后,不用拐杖,可慢慢地行走,自己吃饭。
“抬起右腿,来接触到我的手,然后给我的手一个对抗。”“肌肉力量正常,能完全抗阻力,已经达到5级了,很快就能去工作了。”听到医生说工作这两个字,40岁的山东大汉哽咽了,甚至有些不相信,反复跟周峰确认……
据了解,2024年5月以来,山东省大力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培训推广,选取了20项特色疗法,在济南、青岛、潍坊等9市试点,序贯套餐式培训了200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疗法师资骨干,并通过专家包靠的方式深入一线培训带教,持续解答中医药特色疗法在基层应用的问题和疑难杂症,不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
王潇君
本报记者 黄 鑫
“我有个患者很焦虑,伴有常年失眠、胃病,脾关的意脉是摇摆不定的。”“摸一下患者右手的尺脉,是不是比较长,比较硬?如果是这样,在用药的时候,除了用防风、桔梗这一类药物的同时,还应该加上一点元参和竹茹。让她伸舌头我看一下……”1月17日,在青州市中医院,中医保健科(身心医学科)主任周峰和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阎兆君在进行一场特殊的“隔空”诊疗。
阎兆君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身心医学科主任医师,中医药特色疗法“志意辨证脉象诊疗技术”的项目负责人。这次“隔空”诊疗是周峰通过视频连线阎兆君为患者李女士进行舌诊和脉诊。当阎兆君教授把患者的症状一一说中之后,李女士非常激动,一个劲地说“对对对”。“人在青州,却能享受到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的医治。”李女士感叹,现在看中医太方便了。
这一便捷得益于2024年周峰参加的山东省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推广师资骨干培训班。培训期间,周峰不仅跟随阎兆君学习了志意辨证脉象诊疗技术,还学习了适用于基层的扶阳针法、脐疗技术、疏肝调神针法、颊针疗法等多项特色技术。培训结束后,中医药特色疗法的专家们主动留下了联系方式,便于学员们在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时随时解答。
“培训班虽然结束了,但是老师们的指导一直都在。尤其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及时请教专家们,他们就会针对不同病人、不同病情进行这种实时的分析指导,这太重要了。经过老师这样一指点,我就马上领悟了。”周峰说。
青州市中医院中医保健科(身心医学科)内,“潍坊市县级中医药特色疗法应用推广基地”的牌子非常吸引人注目,科室内坐满了等待的患者,墙上挂满了患者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其中一面锦旗的落款时间是2024年12月,记者碰巧在采访中遇到了送锦旗的患者朱先生。
朱先生是青州王坟镇人,今年40岁,之前一个人在外地打工,是家里的顶梁柱。2024年11月初,因患急性脑血栓,右半侧的身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连吃饭都很困难,一下子失去了工作能力和经济收入。
在当地治疗一周后,医生告诉朱先生,这个病恢复得比较慢,建议他回家休养。辗转回到老家后,经家人多方打听,找到青州市中医院的周峰。
“当时他是被家人推进我们科的,整个右手手指蜷着,右侧胳膊和腿肌力2级,右侧肢体基本完全瘫痪。”周峰回忆着朱先生两个多月前的样子。“刚来治疗时,他心情很低落。我便嘱咐科室的同事,在用颊针疗法、扶阳针法配合传统的头针治疗的同时,要耐心开导患者,鼓励他多做康复训练。”
中医之术,精准辨证,一针一灸,妙手回春。治疗半个月后,朱先生便可借助拐杖步行到医院。一个月后,不用拐杖,可慢慢地行走,自己吃饭。
“抬起右腿,来接触到我的手,然后给我的手一个对抗。”“肌肉力量正常,能完全抗阻力,已经达到5级了,很快就能去工作了。”听到医生说工作这两个字,40岁的山东大汉哽咽了,甚至有些不相信,反复跟周峰确认……
据了解,2024年5月以来,山东省大力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基层培训推广,选取了20项特色疗法,在济南、青岛、潍坊等9市试点,序贯套餐式培训了200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特色疗法师资骨干,并通过专家包靠的方式深入一线培训带教,持续解答中医药特色疗法在基层应用的问题和疑难杂症,不断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