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辩证法 牵住牛鼻子

——新春二论聊城加速高质量发展

2025-02-19 作者: 胡磊 薛良诚 来源: 大众日报
  □ 胡磊 薛良诚

  2月6日,聊城“新春第一会”召开,大会动员全市上下用好改革方法论,以改革之力、创新之举诠释实干,以改革之效、创新之绩推动争先,力争在更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聊城确实手握弯道超车的底气: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不断叠加的战略机遇、底蕴厚实的工业“家底”以及蓄势待发的巨大潜力……然而,要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还远远不够。各地发展禀赋千差万别,唯有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赛道,方能行稳致远。
  面对这一课题,这里我们不妨用辩证法思考问题,探寻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道——
  一是把握好项目建设的“软”与“硬”。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从“新春第一会”到全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两场重量级大会透露出同一个信号: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抓好项目建设才能握紧弯道超车的“方向盘”。
  在项目谋划上,要抢抓政策机遇期、投资窗口期,围绕重大战略谋划一批具有带动力、引领性的产业项目,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项目谋划和储备格局。着力打造聊城的比较优势,扭转战略上的弱势地位。不断完善招商项目库和“招商图谱”,健全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优化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千方百计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在项目推进上,既要优化服务“软环境”,又要强化保障“硬支撑”。发挥好全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和要素保障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开工、建设、投产三张“清单”;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工作盯着项目干,切实解决好资金、土地、能耗等实际问题,做好“一对一”精准帮扶,加强“全周期”闭环管理。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更要尽心竭力排忧解难,全力支持广大企业家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建功立业。
  春光不负实干者。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要以“谁砸项目饭碗就砸谁饭碗”的决心,推动重点项目刷新进度条、跑出加速度,以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效构筑发展新优势,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是统筹好产业布局的“新”与“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至关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一刀切”式放弃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底座”,对聊城而言更是如此。聊城传统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多个优势产业集群,上下游关联企业众多。必须立足这一坚实基础,深入研究“链主”企业的资源优势,实施靶向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围绕特色产业主攻方向,引进一批技术领先、行业引领力强的企业卡位入链,走出一条招商引资的“捷径”。
  一方面,坚持制造业强市、实业兴市,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芽”。另一方面,加快布局抢占新兴产业蓝海,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氢能等未来产业,引领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三是平衡好发展速度的“快”与“慢”。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年来,聊城的变化有目共睹,但这绝不能成为固步自封、沾沾自喜的理由。我们要有危机感、紧迫感,不仅要和过去比,更要站在全省乃至全国高度和先进地区比,清醒认识到“追兵渐近、标兵渐远”的竞争态势。
  高质量发展时不我待,速度是重要标准,但绝非一味求快。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保持战略定力,既要避免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也要防止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现实中,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终日忙碌却成效不彰,症结就在于没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实现弯道超车,必须锚定攻坚方向,找准问题症结,制定清晰可评估的目标和明确可操作的政策。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落实、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抓推进,确保各项任务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全市上下只有找准核心问题和关键抓手,集中资源和力量突破瓶颈,努力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强支撑,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弯道超车。
  □ 胡磊 薛良诚

  2月6日,聊城“新春第一会”召开,大会动员全市上下用好改革方法论,以改革之力、创新之举诠释实干,以改革之效、创新之绩推动争先,力争在更多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聊城确实手握弯道超车的底气: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不断叠加的战略机遇、底蕴厚实的工业“家底”以及蓄势待发的巨大潜力……然而,要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还远远不够。各地发展禀赋千差万别,唯有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赛道,方能行稳致远。
  面对这一课题,这里我们不妨用辩证法思考问题,探寻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道——
  一是把握好项目建设的“软”与“硬”。
  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支撑。从“新春第一会”到全市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两场重量级大会透露出同一个信号: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抓好项目建设才能握紧弯道超车的“方向盘”。
  在项目谋划上,要抢抓政策机遇期、投资窗口期,围绕重大战略谋划一批具有带动力、引领性的产业项目,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项目谋划和储备格局。着力打造聊城的比较优势,扭转战略上的弱势地位。不断完善招商项目库和“招商图谱”,健全招商引资统筹协调机制,优化招商引资方式方法,千方百计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在项目推进上,既要优化服务“软环境”,又要强化保障“硬支撑”。发挥好全市重点项目挂图作战和要素保障指挥部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开工、建设、投产三张“清单”;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着项目转、工作盯着项目干,切实解决好资金、土地、能耗等实际问题,做好“一对一”精准帮扶,加强“全周期”闭环管理。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更要尽心竭力排忧解难,全力支持广大企业家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建功立业。
  春光不负实干者。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生产力,要以“谁砸项目饭碗就砸谁饭碗”的决心,推动重点项目刷新进度条、跑出加速度,以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效构筑发展新优势,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二是统筹好产业布局的“新”与“老”。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至关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一刀切”式放弃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底座”,对聊城而言更是如此。聊城传统产业基础雄厚,拥有多个优势产业集群,上下游关联企业众多。必须立足这一坚实基础,深入研究“链主”企业的资源优势,实施靶向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围绕特色产业主攻方向,引进一批技术领先、行业引领力强的企业卡位入链,走出一条招商引资的“捷径”。
  一方面,坚持制造业强市、实业兴市,聚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让“老树发新芽”。另一方面,加快布局抢占新兴产业蓝海,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人工智能、生命科学、人形机器人、氢能等未来产业,引领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三是平衡好发展速度的“快”与“慢”。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些年来,聊城的变化有目共睹,但这绝不能成为固步自封、沾沾自喜的理由。我们要有危机感、紧迫感,不仅要和过去比,更要站在全省乃至全国高度和先进地区比,清醒认识到“追兵渐近、标兵渐远”的竞争态势。
  高质量发展时不我待,速度是重要标准,但绝非一味求快。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保持战略定力,既要避免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质量,也要防止平均用力、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现实中,一些地方和领导干部终日忙碌却成效不彰,症结就在于没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实现弯道超车,必须锚定攻坚方向,找准问题症结,制定清晰可评估的目标和明确可操作的政策。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落实、一个步骤一个步骤抓推进,确保各项任务干一件成一件,积小胜为大胜,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没有旁观者,更没有局外人。全市上下只有找准核心问题和关键抓手,集中资源和力量突破瓶颈,努力干出“走在前”的样子、干出“挑大梁”的担当,全力以赴抓项目、兴产业、强支撑,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弯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