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穿越一场梦境
2025-02-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姜 楠
作家博尔赫斯写道“如果一个人在睡梦中穿越了天堂,别人给了他一朵花作为他到过那里的证明,而他醒来时发现那花在他的手中……那么,会怎么样呢?”就像一场美梦,这是我读完刘君《向阳坡上》的感觉。
读了这么多年书发现自己喜欢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这跟刘君笔下引用的有些重合,但书里更多是我没有听说过的文学大咖,比如圣埃克苏佩里、乔治·弗雷泽和丹尼尔、巴斯卡利亚……他们的名字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但通过作者的引述,使我也能走进与大咖共建的迷宫里,与他们窃窃私语。
看了这么多年散文,很少遇到一个作者像刘君那么充满奇思妙想。她的散文像是童话,除了美,没有更确切的形容。作品收录了作者跨度三十年,国内国外生活的经历,结合她记者编辑的背景,令文字的视角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维度,既出胎于现实,予以归纳总结,又形成意识形态里最美妙的风景。文字风格有点像执酒卷帘的女子,又像从外星到地球,停在树上观察人类的小王子,旧式现代两种风格对半,充满着对生活的奇趣,让每个读者虽生活在不同城市,却仿佛形成了交叉的命运,好像我们每个人都在写一部自己的《向阳坡上》。
安稳如我,很少理解一个逐水迁徙,自小举家辗转西北,有着丰富阅历的女人,她本身就是最精彩纷呈的散文。在《阳光下的蓝莓》里她说:“餐厅、酒吧、赌场都是体验人生的好地方,究竟怎样的人生才是应该追寻的,一成不变还是……”我特别喜欢她在《我的南方北方》里那一段文字:“阡陌交错的宽阔菜地里,夹在萝卜和辣椒中间的那一畦冬季的油菜,肥硕的叶子,挤挤挨挨着,仿佛在雨水中暗暗积蓄力量,已经可以想见明年春天那一片灿烂的金黄。”文字能在记忆外留下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故事,留下我们接触过这个世界最美好的那个部分。《生命里那些仪式》里的文字堪称经典:“对未来的方向,我们曾讨论过,我认为理想的状态是,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如果恰好是自己擅长的,那你比别人更有可能取得成就,如果这工作又恰好是你所喜欢的,那你从工作中获得的幸福感就多一点。”作者用地道、清晰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女儿、姐姐、母亲、记者……不同身份换位的情感体验,一些容易引发共情的文字,让人不断重复在作者描摹的生活里,体味她的内心,也许因为有了这种换位立场,在刘君作品里很少让人看到对生命的感伤,她是一个耽于美的作者,一个人的一生,时间的流逝对于她也许只是一本大小不同的书而已,她用好奇的目光,用不知疲倦的感官探索着周遭的有趣,不时发出赞叹,并记录下自己的叹息声,她用文字把我们与那永恒的宇宙连接在一起。
让我想起了庄生梦蝶,她在作品里面反复表达一个意思,让我感觉整个世界只是她的一个梦,或者可以说她是世界的一个梦。世界和她梦来梦去,无休止梦下去,直到空间留白,背景虚拟,多美的一场梦啊,很精彩,我仿佛闻到了千佛山上“黄栌”的香气,读完仿佛从一个唯美的梦境里醒来,而我们都知道她写的是现实。
作家博尔赫斯写道“如果一个人在睡梦中穿越了天堂,别人给了他一朵花作为他到过那里的证明,而他醒来时发现那花在他的手中……那么,会怎么样呢?”就像一场美梦,这是我读完刘君《向阳坡上》的感觉。
读了这么多年书发现自己喜欢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这跟刘君笔下引用的有些重合,但书里更多是我没有听说过的文学大咖,比如圣埃克苏佩里、乔治·弗雷泽和丹尼尔、巴斯卡利亚……他们的名字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但通过作者的引述,使我也能走进与大咖共建的迷宫里,与他们窃窃私语。
看了这么多年散文,很少遇到一个作者像刘君那么充满奇思妙想。她的散文像是童话,除了美,没有更确切的形容。作品收录了作者跨度三十年,国内国外生活的经历,结合她记者编辑的背景,令文字的视角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维度,既出胎于现实,予以归纳总结,又形成意识形态里最美妙的风景。文字风格有点像执酒卷帘的女子,又像从外星到地球,停在树上观察人类的小王子,旧式现代两种风格对半,充满着对生活的奇趣,让每个读者虽生活在不同城市,却仿佛形成了交叉的命运,好像我们每个人都在写一部自己的《向阳坡上》。
安稳如我,很少理解一个逐水迁徙,自小举家辗转西北,有着丰富阅历的女人,她本身就是最精彩纷呈的散文。在《阳光下的蓝莓》里她说:“餐厅、酒吧、赌场都是体验人生的好地方,究竟怎样的人生才是应该追寻的,一成不变还是……”我特别喜欢她在《我的南方北方》里那一段文字:“阡陌交错的宽阔菜地里,夹在萝卜和辣椒中间的那一畦冬季的油菜,肥硕的叶子,挤挤挨挨着,仿佛在雨水中暗暗积蓄力量,已经可以想见明年春天那一片灿烂的金黄。”文字能在记忆外留下我们的态度,我们的故事,留下我们接触过这个世界最美好的那个部分。《生命里那些仪式》里的文字堪称经典:“对未来的方向,我们曾讨论过,我认为理想的状态是,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如果恰好是自己擅长的,那你比别人更有可能取得成就,如果这工作又恰好是你所喜欢的,那你从工作中获得的幸福感就多一点。”作者用地道、清晰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女儿、姐姐、母亲、记者……不同身份换位的情感体验,一些容易引发共情的文字,让人不断重复在作者描摹的生活里,体味她的内心,也许因为有了这种换位立场,在刘君作品里很少让人看到对生命的感伤,她是一个耽于美的作者,一个人的一生,时间的流逝对于她也许只是一本大小不同的书而已,她用好奇的目光,用不知疲倦的感官探索着周遭的有趣,不时发出赞叹,并记录下自己的叹息声,她用文字把我们与那永恒的宇宙连接在一起。
让我想起了庄生梦蝶,她在作品里面反复表达一个意思,让我感觉整个世界只是她的一个梦,或者可以说她是世界的一个梦。世界和她梦来梦去,无休止梦下去,直到空间留白,背景虚拟,多美的一场梦啊,很精彩,我仿佛闻到了千佛山上“黄栌”的香气,读完仿佛从一个唯美的梦境里醒来,而我们都知道她写的是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