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02-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郑莉 通讯员 岑昱尧 报道
本报威海讯 如今,遍布威海经开区的169处“经邻驿站”,为快递员等群体提供“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截至2024年底,已经帮助解决问题、提供帮助8.5万次,成为威海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威海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深化凝聚服务群众工作,以改革精神、务实举措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4月,威海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县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同步组建。推动建立党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优化“两新”工委运行机制,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持续健全。
为激发新兴领域红色动能,威海按照“抓点强线、抓链扩面”的思路,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有效路径。点上,坚持“分类指导、分级推进”,在新兴领域新发展党员960名,新组建党组织736个,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达到92.9%,较2023年底提升52.8个百分点;线上,开展“一行业一品牌”活动,探索建立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厘清563家市管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和行业管理党建责任;临港区碳纤维产业链党委牵头15家产业链企业骨干组建“招商顾问团”,进行上下游全链招商,突出“一链一策”,持续提升打印机、碳纤维、纺织服装产业链党建实效;面上,强化“区域化党建”理念,成立23个园区、商圈等区域化党组织,常态化开展联系服务企业和商户工作。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威海着力顺体制、夯基础、促创新,加强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建设,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威海将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专项工作有机结合,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在全省率先全部销号。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2024年,全市新招聘社区工作者198名,总数达到3812名,提前一年完成省定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不低于18人的任务,持续健全完善定期招录、动态补缺、周转调剂和跟踪培养等制度,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聚焦信访、人民建议征集、志愿服务等工作,威海持续推进信访法治化,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以社区为主阵地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全力汇民意、集民智、解民忧。
威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好“四下基层”制度,探索推广“海上枫桥工作法”,着力推进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持续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协调联络、日常征集共商共办、专题征集闭环办理、评价激励等机制,创新“信用+人民建议征集”模式,被确定为全省人民建议征集试点市。深化“党员+志愿”、“社工+志愿”、“信用+志愿”联动融合机制,把志愿服务与主题党日、“双报到”等结合起来,打造志愿服务微实事项目300余个,全市志愿者总人数达到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0%,志愿服务团队达到9419支,他们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救灾救助等大战大考中冲锋在前,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报威海讯 如今,遍布威海经开区的169处“经邻驿站”,为快递员等群体提供“一站式”便民利民服务,截至2024年底,已经帮助解决问题、提供帮助8.5万次,成为威海推进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
社会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幸福安康。威海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新兴领域党的建设,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深化凝聚服务群众工作,以改革精神、务实举措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4月,威海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县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门同步组建。推动建立党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优化“两新”工委运行机制,社会工作体制机制持续健全。
为激发新兴领域红色动能,威海按照“抓点强线、抓链扩面”的思路,积极探索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有效路径。点上,坚持“分类指导、分级推进”,在新兴领域新发展党员960名,新组建党组织736个,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达到92.9%,较2023年底提升52.8个百分点;线上,开展“一行业一品牌”活动,探索建立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部门联席会议,厘清563家市管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和行业管理党建责任;临港区碳纤维产业链党委牵头15家产业链企业骨干组建“招商顾问团”,进行上下游全链招商,突出“一链一策”,持续提升打印机、碳纤维、纺织服装产业链党建实效;面上,强化“区域化党建”理念,成立23个园区、商圈等区域化党组织,常态化开展联系服务企业和商户工作。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威海着力顺体制、夯基础、促创新,加强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建设,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威海将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专项整治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专项工作有机结合,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在全省率先全部销号。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2024年,全市新招聘社区工作者198名,总数达到3812名,提前一年完成省定每万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不低于18人的任务,持续健全完善定期招录、动态补缺、周转调剂和跟踪培养等制度,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敬业奉献、结构合理、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聚焦信访、人民建议征集、志愿服务等工作,威海持续推进信访法治化,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以社区为主阵地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全力汇民意、集民智、解民忧。
威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好“四下基层”制度,探索推广“海上枫桥工作法”,着力推进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持续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协调联络、日常征集共商共办、专题征集闭环办理、评价激励等机制,创新“信用+人民建议征集”模式,被确定为全省人民建议征集试点市。深化“党员+志愿”、“社工+志愿”、“信用+志愿”联动融合机制,把志愿服务与主题党日、“双报到”等结合起来,打造志愿服务微实事项目300余个,全市志愿者总人数达到8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0%,志愿服务团队达到9419支,他们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救灾救助等大战大考中冲锋在前,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