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共青团工作方法 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2025-02-1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齐建
近年来,滨州职业学院化工与能源学院团总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总支书记带领团队不断探索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入点,创新工作方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取得良好育人效果。
融入立德树人中心,发挥团组织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团组织思想引领作用,团总支书记定期为青年学生上党课、团课,录制的微课荣获第七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推荐作品。借助校史馆等校内资源,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等校外资源,红色云展厅等线上资源,通过主题团日、社会实践、专家讲座、演讲竞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
夯实组织基础,巩固班团一体化建设。突破传统固有模式,将团支部设在班上,设在社团,设在宿舍,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团组织结构。修订《团支部管理办法》《团干部选聘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作用,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024年化工与能源学院有6个团支部被评为校“五四”红旗团支部,学生会荣获校优秀学生管理团队称号。
走进青年群体,凝聚团组织服务力量。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的原则,努力答好“能否走进青年、如何走进青年、怎样服务青年”工作三问。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学生呼声,理解他们的多样化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团总支书记结对帮扶就业,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把工作做到实处。
强化团干部表率,确保共青团工作高素质引领。打铁还需自身硬,团总支书记从自身做起,争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团干部:一是提升政治素质,荣获全省首届高校党务工作者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第五届山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多次荣获山东省优秀辅导员、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省级以上称号,被授予滨州市“五一”劳动奖章。二是提升专业素质,荣获山东省第十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近年荣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参与10余项省市级课题,被评为滨州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滨州职业学院最美科技工作者、“滨职工匠”,真正引领形成一支能力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共青团队伍。
铸就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团组织工作软实力。每周至少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包括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学风建设助力活动、专业优势特色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德艺双馨文体活动等五大类主题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致力于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活动。50余次主题活动被市级以上媒体报道,其中团总支书记主持的“汲冬奥精神,扬奋进力量”主题团日在山东教育卫视教育新闻播出。
构筑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开展青年工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包括获取信息资讯平台、社会实践锻炼平台、青年交流沟通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青鸟计划”就业平台等,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样化、点面结合地开展服务工作,多次荣获校红旗团总支、先进团总支等称号。
下一步,化工与能源学院团总支将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团委的指导下,继续做好青年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滨州职业学院化工与能源学院)
近年来,滨州职业学院化工与能源学院团总支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团总支书记带领团队不断探索高校共青团工作切入点,创新工作方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取得良好育人效果。
融入立德树人中心,发挥团组织育人作用。充分发挥团组织思想引领作用,团总支书记定期为青年学生上党课、团课,录制的微课荣获第七届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推荐作品。借助校史馆等校内资源,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等校外资源,红色云展厅等线上资源,通过主题团日、社会实践、专家讲座、演讲竞赛等活动,加强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
夯实组织基础,巩固班团一体化建设。突破传统固有模式,将团支部设在班上,设在社团,设在宿舍,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团组织结构。修订《团支部管理办法》《团干部选聘管理办法》,充分发挥团支部、学生会、学生社团作用,打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024年化工与能源学院有6个团支部被评为校“五四”红旗团支部,学生会荣获校优秀学生管理团队称号。
走进青年群体,凝聚团组织服务力量。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导人,又要关心人、帮助人”的原则,努力答好“能否走进青年、如何走进青年、怎样服务青年”工作三问。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主动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学生呼声,理解他们的多样化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团总支书记结对帮扶就业,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把工作做到实处。
强化团干部表率,确保共青团工作高素质引领。打铁还需自身硬,团总支书记从自身做起,争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团干部:一是提升政治素质,荣获全省首届高校党务工作者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第五届山东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多次荣获山东省优秀辅导员、山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省级以上称号,被授予滨州市“五一”劳动奖章。二是提升专业素质,荣获山东省第十一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近年荣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石油和化工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主持参与10余项省市级课题,被评为滨州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滨州职业学院最美科技工作者、“滨职工匠”,真正引领形成一支能力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共青团队伍。
铸就校园文化品牌,提升团组织工作软实力。每周至少组织一次主题活动,包括思想政治学习活动、学风建设助力活动、专业优势特色活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德艺双馨文体活动等五大类主题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致力于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具有时代特点的新活动。50余次主题活动被市级以上媒体报道,其中团总支书记主持的“汲冬奥精神,扬奋进力量”主题团日在山东教育卫视教育新闻播出。
构筑综合服务平台,全面开展青年工作。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多方资源和力量,打造综合性服务平台。包括获取信息资讯平台、社会实践锻炼平台、青年交流沟通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青鸟计划”就业平台等,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样化、点面结合地开展服务工作,多次荣获校红旗团总支、先进团总支等称号。
下一步,化工与能源学院团总支将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团委的指导下,继续做好青年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滨州职业学院化工与能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