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西瓜“婚配”有红娘

2025-02-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徐付彪

  人勤春来早。年味儿还未飘远,田间地头已有忙碌的身影。
  立春前后,是德州天衢新区赵虎镇贾庄村的种植户们一年中最忙的几天,一个个温室大棚里,长势喜人的西瓜秧爬满吊架。“这几天正是开花坐果的关键时期,授粉的窗口期也就两三天。50天后,我们的第一茬牛奶西瓜就能成熟上市了。”钻进路边一个大棚,村民李婷婷正在给西瓜人工授粉。她和四五个临时帮忙的工人一字排开,弯腰授粉,缠秧、打杈,然后挂上代表授粉日期的标记牌,一双双巧手拈着雄花上下翻飞,动作熟练。
  “俺们婷婷种了2个大棚,一年收入几十万哩。”工人都是村里闲下来的妇女,彼此熟悉,见来人便打趣道。她们边劳作边谈论着今年村里谁家换了新车、置了新房,欢声笑语让棚内温度又升高了几度。
  “去年婷婷家一季西瓜毛收入超18万元,一季西红柿也有小10万元。”贾庄村党支部书记马峰接上话茬,“今年也差不了!”自从2016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合作社给技术、给种苗、给销路,全村已经发展起40多个果蔬温室大棚,还带动起周边高庄村、张七村等一大批温室大棚专业村。
  李婷婷见被人“揭了底”,便笑言:“马书记,我可去棚里看过了,你引进的蓝莓长势可挺好,试验成功了我要第一批上。”今年,村里合作社开始试水蓝莓种植,挑选山东农业大学培育的3种优质品种进行适应性种植,开始向自动化水平高、经济效益更好的方向发展。
  去冬今春雨水少,今年春耕备耕格外早。
  2月2日正月初五,在齐河县胡官屯镇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仓库里,备满了3万多亩冬小麦春耕所需的化肥等农资。“到除夕上午,合作社已经配送了1万多亩地的农资。”合作社理事长袁本刚说,春节前,合作社又签订了1万多亩地的植保服务协议,全托管的土地有6万多亩,再过几天就是最忙的时候了。
  立春前,袁本刚跟合作社的技术员下地看了几次墒情,觉得略旱,“地温回暖后,要抓紧浇返青水,咱的农机要提前整备好。”最近,合作社又新添置了一批植保无人机,施肥打药精准不少,速度也提升了一大截。
  在夏津县东李官屯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陶九义正忙着替社员们联系农机。春节前,社员们统一订购的25000袋化肥已全部配送到各家各户。“等气温一回升,咱就抓紧浇地施肥,开展春耕作业一点不耽误。”陶九义说。
  在武城县郝王庄镇,种粮大户庞海云流转了400多亩土地,“大户带小户”,庞海云在备足自家农资的同时,还给周边小农户低价统一采购了几十吨化肥。庞海云家的十几台农机也被整合编入了镇上的农机队,早早就检修整备完毕。
  这几天,庞海云一有空闲就下地瞅瞅,检查泵站、清理沟渠。“我这片地比较特殊,使命重大。”庞海云说,80多亩试验田里,种着山东农业大学、德州市农科院等培育的300多个耐盐碱小麦新品种,囊括了黄淮海北片区的绝大部分新品种,“长势不错,更要格外管护”。
  □ 本报记者 徐付彪

  人勤春来早。年味儿还未飘远,田间地头已有忙碌的身影。
  立春前后,是德州天衢新区赵虎镇贾庄村的种植户们一年中最忙的几天,一个个温室大棚里,长势喜人的西瓜秧爬满吊架。“这几天正是开花坐果的关键时期,授粉的窗口期也就两三天。50天后,我们的第一茬牛奶西瓜就能成熟上市了。”钻进路边一个大棚,村民李婷婷正在给西瓜人工授粉。她和四五个临时帮忙的工人一字排开,弯腰授粉,缠秧、打杈,然后挂上代表授粉日期的标记牌,一双双巧手拈着雄花上下翻飞,动作熟练。
  “俺们婷婷种了2个大棚,一年收入几十万哩。”工人都是村里闲下来的妇女,彼此熟悉,见来人便打趣道。她们边劳作边谈论着今年村里谁家换了新车、置了新房,欢声笑语让棚内温度又升高了几度。
  “去年婷婷家一季西瓜毛收入超18万元,一季西红柿也有小10万元。”贾庄村党支部书记马峰接上话茬,“今年也差不了!”自从2016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管理模式,合作社给技术、给种苗、给销路,全村已经发展起40多个果蔬温室大棚,还带动起周边高庄村、张七村等一大批温室大棚专业村。
  李婷婷见被人“揭了底”,便笑言:“马书记,我可去棚里看过了,你引进的蓝莓长势可挺好,试验成功了我要第一批上。”今年,村里合作社开始试水蓝莓种植,挑选山东农业大学培育的3种优质品种进行适应性种植,开始向自动化水平高、经济效益更好的方向发展。
  去冬今春雨水少,今年春耕备耕格外早。
  2月2日正月初五,在齐河县胡官屯镇金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仓库里,备满了3万多亩冬小麦春耕所需的化肥等农资。“到除夕上午,合作社已经配送了1万多亩地的农资。”合作社理事长袁本刚说,春节前,合作社又签订了1万多亩地的植保服务协议,全托管的土地有6万多亩,再过几天就是最忙的时候了。
  立春前,袁本刚跟合作社的技术员下地看了几次墒情,觉得略旱,“地温回暖后,要抓紧浇返青水,咱的农机要提前整备好。”最近,合作社又新添置了一批植保无人机,施肥打药精准不少,速度也提升了一大截。
  在夏津县东李官屯镇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陶九义正忙着替社员们联系农机。春节前,社员们统一订购的25000袋化肥已全部配送到各家各户。“等气温一回升,咱就抓紧浇地施肥,开展春耕作业一点不耽误。”陶九义说。
  在武城县郝王庄镇,种粮大户庞海云流转了400多亩土地,“大户带小户”,庞海云在备足自家农资的同时,还给周边小农户低价统一采购了几十吨化肥。庞海云家的十几台农机也被整合编入了镇上的农机队,早早就检修整备完毕。
  这几天,庞海云一有空闲就下地瞅瞅,检查泵站、清理沟渠。“我这片地比较特殊,使命重大。”庞海云说,80多亩试验田里,种着山东农业大学、德州市农科院等培育的300多个耐盐碱小麦新品种,囊括了黄淮海北片区的绝大部分新品种,“长势不错,更要格外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