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遴选推介100个“泰好品”质量公共品牌
看泰安如何叫响本土品牌
2025-01-3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刘涛
本报通讯员 李栋
“去年,我们泰山啤酒佛山工厂正式投产,这意味着泰山啤酒走出泰安、走向全国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这一步步走来,品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山东泰山啤酒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马晓珑说。
为满足市场需求,这些年来,泰山啤酒不断升级高端产品线,中高端啤酒在整个产品结构中的占比,由原来的20%提升到80%,成为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精酿啤酒生产企业。在华东、华北地区市场站稳脚跟后,企业又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华南市场,而这一切的底气来源于“泰山啤酒”的品牌价值。
去年以来,泰安市深入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持续强化品牌政策供给,优化品牌建设服务,深入挖掘企业文化、企业特色,结合“泰山IP”打造了一批像泰山啤酒这样的具有本土特色、叫得响的品牌,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塑造优势,让越来越多的高端优质品牌,更具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为强化质量品牌支撑,泰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质量强链”工作座谈会、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服务对接会,公开遴选推介100个“泰好品”质量公共品牌,5个产品入选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22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矿山装备及工程机械、输变电装备及电线电缆2个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入选省级试点。
创建全省首家地市级“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泰安试验站”,省物料搬运设备产品质检中心、省压力管道元件产品质检中心加快建设,成立全国首个水资源计量装备产业联盟,一个计量工作项目入选市场监管总局“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泰安、济南等5市市场监管局共同成立济南都市圈认证检测联盟。泰安市新增认证证书2793张、获证组织1009家。
强化标准引领,采取点对点、面对面“专家会诊”方式,推动先进印染、矿山机械、生物技术、新材料、绿色低碳等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指导优势企业争创标准化试点项目、参与更新换新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全市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件,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69项、省地方标准12项,其中,参与制修订“两新”领域国家标准13项。新获国家级标准化试点4个,1项国家级、5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建成全国首个山岳类景区旅游客运服务标准体系,填补国内空白。
深入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行动,指导企业通过专利预审、优先审查等方式快速获得授权;实施专利“精准导航”,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助企攀登、助企远航、助企成长。全市有效注册商标累计达8.3万件,同比增长10%。截至2024年底,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6432件,同比增长26.51%,增幅居全省第2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91件,同比增长27.31%,增幅居全省第2位。8个专利项目在“2024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专利培育大赛”中获奖。推进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工程,3件地理标志商标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
本报通讯员 李栋
“去年,我们泰山啤酒佛山工厂正式投产,这意味着泰山啤酒走出泰安、走向全国又迈出了坚实一步。这一步步走来,品牌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日,山东泰山啤酒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马晓珑说。
为满足市场需求,这些年来,泰山啤酒不断升级高端产品线,中高端啤酒在整个产品结构中的占比,由原来的20%提升到80%,成为目前国内体量最大的精酿啤酒生产企业。在华东、华北地区市场站稳脚跟后,企业又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华南市场,而这一切的底气来源于“泰山啤酒”的品牌价值。
去年以来,泰安市深入实施质量品牌战略,持续强化品牌政策供给,优化品牌建设服务,深入挖掘企业文化、企业特色,结合“泰山IP”打造了一批像泰山啤酒这样的具有本土特色、叫得响的品牌,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塑造优势,让越来越多的高端优质品牌,更具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为强化质量品牌支撑,泰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质量强链”工作座谈会、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服务对接会,公开遴选推介100个“泰好品”质量公共品牌,5个产品入选第三批“好品山东”品牌,22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矿山装备及工程机械、输变电装备及电线电缆2个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项目入选省级试点。
创建全省首家地市级“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鉴定机构——泰安试验站”,省物料搬运设备产品质检中心、省压力管道元件产品质检中心加快建设,成立全国首个水资源计量装备产业联盟,一个计量工作项目入选市场监管总局“计量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泰安、济南等5市市场监管局共同成立济南都市圈认证检测联盟。泰安市新增认证证书2793张、获证组织1009家。
强化标准引领,采取点对点、面对面“专家会诊”方式,推动先进印染、矿山机械、生物技术、新材料、绿色低碳等关键技术领域标准攻关,指导优势企业争创标准化试点项目、参与更新换新领域国家标准制修订,全市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件,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69项、省地方标准12项,其中,参与制修订“两新”领域国家标准13项。新获国家级标准化试点4个,1项国家级、5项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建成全国首个山岳类景区旅游客运服务标准体系,填补国内空白。
深入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行动,指导企业通过专利预审、优先审查等方式快速获得授权;实施专利“精准导航”,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助企攀登、助企远航、助企成长。全市有效注册商标累计达8.3万件,同比增长10%。截至2024年底,全市发明专利拥有量6432件,同比增长26.51%,增幅居全省第2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91件,同比增长27.31%,增幅居全省第2位。8个专利项目在“2024中国·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专利培育大赛”中获奖。推进知识产权助力乡村振兴工程,3件地理标志商标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