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大学
聚焦“七个强化” 推动校内巡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01-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李强 何冰
巡视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临沂大学党委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全面贯彻巡视工作方针,高标准开展校内巡察工作。多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将巡察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统筹谋划部署,紧盯权力和责任,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紧盯师生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紧盯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强化政治定位 做到“两个维护”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政治巡察定位,突出政治监督,旗帜鲜明地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通过校内巡察,深入查找在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强化专常结合 筑牢巡察体系
学校党委注重巡察专常结合,工作开展起步早,巡察体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2017年起首次开展校内巡察,在十一届省委任期内已实现巡察全覆盖。十二届省委任期内计划对26个院级党委开展巡察,现已完成3轮面向14个院级党委的巡察工作。开展巡察以来,将意识形态专项检查纳入常规巡察体系,同步开展、同步推进,巡察成果共享共用,实现了“1+1>2”的效果。学校正在积极探索专项巡察、“机动式”巡察和巡察“回头看”模式,进一步丰富完善巡察体系。
强化制度建设 规范巡察程序
加强巡察制度建设是提升巡察工作效能、确保巡察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加强建章立制,逐步健全制度体系,陆续出台及修订了巡察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加强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的工作措施》等7项制度,涉及人才库建设、档案管理、联动协作等方方面面,同时汇编《操作参考》和《应知应会知识手册》,明确巡察工作的任务程序方法,进一步规范流程,为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导和制度保障,确保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强化协同联动 增强监督质效
积极发挥纽带功能,探索巡纪、巡审、巡组联动等多种协同联动机制,全面打通巡察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的新路径。学校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巡察、纪检、组织等多部门高效协作、联动监督的工作模式。巡察前,共同会商研判巡察方案和巡察组成员名单,征集对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建议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巡察期间,纪委积极参与到各重要环节工作中,尤其对发现的党风廉政及信访问题给予研判指导。现场巡察结束后,实施“三方联审”,整改监督多方联动,凝聚监督合力、增强监督质效。
强化队伍建设 提升巡察能力
打铁必须自身硬,学校党委持续加强巡察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锻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纪律作风严的巡察“铁军”。一是出台《人才库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实行人才库动态更新。坚持老带新、传帮带,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统一管理。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巡察前,邀请省市巡察系统专家开展业务知识和实操技能集中培训。巡察期间,积极推动组办会商,对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交流研判。三是积极拓展“上挂下派”“以干代训”等方式,推荐选拔优秀干部参加省市巡视巡察工作,锻炼提升各项能力。
强化整改落实 确保巡察成效
学校党委紧盯整改落实,扎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通过出台《巡察期间推动开展立行立改工作办法》,积极推动巡察期间立行立改;通过建立监督台账,细化监督措施,对问题整改全程跟进、精准监督;通过开展共性问题自查自纠,达到未巡先改的效果。截至目前,共发现并推动院级党委完成各类突出问题整改471个,让师生真切感受到巡察带来的成效。
强化成果运用 助推事业发展
巡察不仅注重发现问题和推动整改,还要注重将巡察成果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学校党委始终坚持系统整治,每轮巡察后,针对发现的政策性、体制性问题,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发送巡察建议书。推动建章立制,优化管理,既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又健全了长效机制。比如,针对巡察发现执行教职工请销假制度不严格问题,推动人事处修订《教职工请假审批管理办法》;针对巡察发现学生高质量就业率下降问题,推动学生工作部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措并举,逐步形成整改有效、治理完善的良性循环,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巡视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临沂大学党委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全面贯彻巡视工作方针,高标准开展校内巡察工作。多年来,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将巡察工作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统筹谋划部署,紧盯权力和责任,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紧盯师生反映强烈突出问题,紧盯巡视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
强化政治定位 做到“两个维护”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政治巡察定位,突出政治监督,旗帜鲜明地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通过校内巡察,深入查找在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强化专常结合 筑牢巡察体系
学校党委注重巡察专常结合,工作开展起步早,巡察体系在探索中不断完善。2017年起首次开展校内巡察,在十一届省委任期内已实现巡察全覆盖。十二届省委任期内计划对26个院级党委开展巡察,现已完成3轮面向14个院级党委的巡察工作。开展巡察以来,将意识形态专项检查纳入常规巡察体系,同步开展、同步推进,巡察成果共享共用,实现了“1+1>2”的效果。学校正在积极探索专项巡察、“机动式”巡察和巡察“回头看”模式,进一步丰富完善巡察体系。
强化制度建设 规范巡察程序
加强巡察制度建设是提升巡察工作效能、确保巡察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的重要举措。加强建章立制,逐步健全制度体系,陆续出台及修订了巡察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加强巡察整改和成果运用的工作措施》等7项制度,涉及人才库建设、档案管理、联动协作等方方面面,同时汇编《操作参考》和《应知应会知识手册》,明确巡察工作的任务程序方法,进一步规范流程,为工作开展提供有效指导和制度保障,确保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强化协同联动 增强监督质效
积极发挥纽带功能,探索巡纪、巡审、巡组联动等多种协同联动机制,全面打通巡察监督与其他监督贯通融合的新路径。学校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巡察、纪检、组织等多部门高效协作、联动监督的工作模式。巡察前,共同会商研判巡察方案和巡察组成员名单,征集对被巡察单位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建议以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巡察期间,纪委积极参与到各重要环节工作中,尤其对发现的党风廉政及信访问题给予研判指导。现场巡察结束后,实施“三方联审”,整改监督多方联动,凝聚监督合力、增强监督质效。
强化队伍建设 提升巡察能力
打铁必须自身硬,学校党委持续加强巡察干部队伍建设,努力锻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纪律作风严的巡察“铁军”。一是出台《人才库管理办法》,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实行人才库动态更新。坚持老带新、传帮带,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和统一管理。二是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巡察前,邀请省市巡察系统专家开展业务知识和实操技能集中培训。巡察期间,积极推动组办会商,对发现的问题共同分析、交流研判。三是积极拓展“上挂下派”“以干代训”等方式,推荐选拔优秀干部参加省市巡视巡察工作,锻炼提升各项能力。
强化整改落实 确保巡察成效
学校党委紧盯整改落实,扎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通过出台《巡察期间推动开展立行立改工作办法》,积极推动巡察期间立行立改;通过建立监督台账,细化监督措施,对问题整改全程跟进、精准监督;通过开展共性问题自查自纠,达到未巡先改的效果。截至目前,共发现并推动院级党委完成各类突出问题整改471个,让师生真切感受到巡察带来的成效。
强化成果运用 助推事业发展
巡察不仅注重发现问题和推动整改,还要注重将巡察成果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学校党委始终坚持系统整治,每轮巡察后,针对发现的政策性、体制性问题,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发送巡察建议书。推动建章立制,优化管理,既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又健全了长效机制。比如,针对巡察发现执行教职工请销假制度不严格问题,推动人事处修订《教职工请假审批管理办法》;针对巡察发现学生高质量就业率下降问题,推动学生工作部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措并举,逐步形成整改有效、治理完善的良性循环,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